頻繁血尿還有細微小血塊,原以為是上火,實則是尿路上皮癌。12月30日,得益于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泌尿外II科團隊“電子輸尿管軟鏡”輔助下的精準診斷和精湛手術,李婆婆順利切除泌尿系腫瘤組織且恢複順利,在新年前夕平安出院。
一個月前,68歲的李婆婆如廁時,發現尿液呈暗紅色,裡面還混有小血塊。考慮自己腰不疼,肚子也不痛,以為是單純的上火,她并沒有放在心上。簡單在附近診所打了消炎針,症狀好轉了幾天又反複發作。
血尿到底是從哪兒來的?抱着這個疑問,李婆婆慕名來到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泌尿II科就診,被科主任楊嗣星教授收治入院。醫生團隊為她完善CT尿路成像和尿細胞學檢查後發現,她的右側上組腎盞存在占位性病變,膀胱排出的尿液裡發現有核異質細胞。
“病變到底是良性還是惡性?如果作為惡性腫瘤切除,之後證實為良性病變,會不會白白丢失一個腎髒呢?”李婆婆家屬上網了解相關知識後,不禁向醫生發問。
楊嗣星教授介紹,如何在術前明确上尿路來源血尿病因和性質,是疾病診斷的難點。對于結構複雜的上尿路腎盂腎盞,行電子輸尿管軟鏡鏡檢觀察,同時取活檢和留取沖洗液行尿細胞學檢查,對于上尿路來源血尿的定位和定性診斷尤為重要。
打消了李婆婆和家屬的顧慮後,醫生為李婆婆做了右側電子輸尿管軟鏡的鏡檢。鏡檢發現,右側上組腎盞有菜花狀新生物,取活組織檢查證實為尿路上皮癌;腎盂沖洗液尿細胞學也發現了癌細胞,需要手術切除。
12月27日,經過完善的術前評估和精心的術前準備,楊嗣星教授團隊為李婆婆做了全麻下腹腔鏡右側腎輸尿管全切除和膀胱袖套狀切除手術。手術十分順利,術後3天,李婆婆迅速康複,後續隻需定期監測與複查。
楊嗣星教授解釋,腎髒内部就像一幢建築,裡面有朝向各不相同的房間。傳統的半硬性輸尿管鏡視野受限不能觀察到每個房間的情況,而電子輸尿管軟鏡因為頭端可彎曲且成像清晰度高,可以将不同朝向的房間情況都觀察清楚。同時軟鏡輔助下,手術時間可較原先縮短2-3倍。
近年來,血尿患者有增多趨勢,基于此,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泌尿外II科2018年在全國最早倡導并開展電子輸尿管軟鏡技術。楊嗣星教授主編并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著作《軟鏡技術培訓教程》,也是我國第一部電子輸尿管軟鏡應用指南,為上尿路來源血尿的診斷與治療提供了可供借鑒的标準流程。
楊嗣星教授提醒,中老年人無痛性肉眼血尿需引起高度警惕,及時就診,不能因症狀暫時好轉而忽略。影像學和尿脫落細胞學檢查是上尿路來源血尿的常規無創性檢查手段,當無創性檢查仍無法确診時,電子輸尿管軟鏡檢查 活檢 沖洗液尿細胞學檢查,可為明确診斷提供依據。尿路上皮癌術後仍需定期行嚴密的随訪與複查,以預防和發現腫瘤複發。
文/文彙報駐鄂記者錢忠軍通訊員楊岑圖/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提供
編輯:趙征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