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春夏秋冬四季的養生原則

春夏秋冬四季的養生原則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2-24 01:09:12

人應該順應大自然的規律,與天地共陰陽,“天睡我睡,天醒我醒”,這是最為健康的生活方式。

春夏秋冬四季的養生原則(春生夏長秋收冬藏)1

一、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出處與釋義

出處:《史記·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弗順則無以為天下綱紀。” 釋義:春天萌生,夏天滋長,秋天收獲,冬天儲藏。指農業生産的一般過程。亦比喻事物的發生、發展過程。 從養生的角度看,順應四季,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病夏治、夏病冬治,就是按照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來調整自己的生活,從而達到健康養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春夏秋冬四季的養生原則(春生夏長秋收冬藏)2

二、四季養生與髒腑的關系

1、肝主春,肝喜綠色食物,春天要多吃一些綠色蔬菜。

春季要加強肝髒的保健,保持情緒樂觀,不大悲大喜或暴怒。隻有保持肝髒旺盛的生理機能,才能适應自然界生機勃發的變化。另外,春季也能使肝氣過旺,内火上升,這對脾胃會産生不良影響,妨礙食物正常消化吸 收,所以還要加強脾胃的調節與保養。

2、心主夏,心喜紅色食物如:山楂、紅棗、枸杞等。

三、四季養生宜忌

人應該順應大自然的規律,與天地共陰陽,“天睡我睡,天醒我醒”,這是最為健康的生活方式。

1、春季 天地萬物俱生,乍暖還寒,也是人體新陳代謝最為活躍的時期,應注意養肝,讓肝氣舒發,精神愉悅,當夜卧早起散散步。逆之則傷肝,肝氣内變。肝火旺的人在養肝時要忌煙、酒和少食辛辣的食物。 春天萌發、生長,對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的人應注意春天養陽。

2、夏季 天地氣交萬物,當夜卧早起,使志無怒、使氣得瀉,适當作一些戶外運動。逆之則傷心,心氣内洞。 夏天,人的氣血都調動到外面去了,而内裡是空虛的。中醫說至虛之處必是緻病之所。到夏天,天氣特别熱的時候,要吃一點人參生麥飲,用人參補氣。汗出得太多了,用五味子收斂,斂心氣。天氣太熱,汗出了以後傷陰,可用麥冬養陰。

3、秋季 秋季氣候較為幹燥,而燥易傷人肺髒,會出現口幹、咽幹、唇焦、幹咳或氣促等症狀。秋燥也易傷陰,導緻陰虛,應避免外邪的侵入,适當收斂,使陽氣收而不虧。因此,秋季進補原則應為滋陰潤燥養肺,當早卧早起。逆之則傷肺,肺氣焦滿。

4、冬季 腎的經脈起于足部,足心湧泉穴為主穴,在冬夜睡前最好用熱水泡腳,并按揉腳心。 冬季養生關鍵在于“藏”,早卧晚起,去寒就溫,逆之則傷腎。冬季養生應該做到不要損害人體的陽氣,同時注意滋陰。打牌順手時,猶如春風得意,勢如破竹。但手背時,怎麼算計都無濟于事。其實,手背時,猶如“冬季”,一定要“冬藏”起來,理性地收手,回家睡覺去。如果意氣用事,不肯收手“冬藏”,最後一定會賠個血本無歸。冬藏,養精蓄銳,等待春天的到來。

春夏秋冬四季的養生原則(春生夏長秋收冬藏)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