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哮喘,可能多數人對它的印象主要來源于影視劇,影視劇裡的哮喘患者要随身攜帶氣霧劑,以便在發病時能及時吸上。而印象最深的畫面大概就是患者情緒激動,突然發病,但又拿不到藥而“意外死亡”。
先不論影視劇對它的描述是否準确。我們現實中的哮喘,又是怎樣的呢?要如何防治哮喘?在第二十一個世界哮喘日來臨之際,家庭醫生在線采訪了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東院邢豔利主治醫師,全面解讀哮喘這一疾病。
哮喘患者不一定都會喘息
哮喘是支氣管哮喘的簡稱,它是一種由多種細胞和細胞成分參與的氣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臨床多表現為喘息、氣短、胸悶、咳嗽等,症狀表現根據患者的體質、所處環境等不同會有所差異。
很多人認為,哮喘的主要症狀就是喘息。誠然,喘息是哮喘中最典型的症狀,但其還有氣短、胸悶和咳嗽等表現,而有些非典型哮喘的患者,他可能并沒有喘息的症狀,隻是單純的咳嗽或胸悶,但因為存在與哮喘相同的發病機制和病理表現,因此也屬于哮喘,以咳嗽為主症的哮喘稱為咳嗽變異性哮喘,以胸悶為主症的則為胸悶變異性哮喘。
二十年發病率提高近179%像很多現代疾病一樣,哮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幾十年間,兒童哮喘的發病率從1990年的1.08%到2010年的3.01%,發病率提高了近179%。其中2010年調查結果顯示,男性兒童的患病率要高于女性,發病率分别為3.51和2.29%。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東院邢豔利主治醫師表示,哮喘的發病率升高主要與環境因素和飲食有關,環境方面因為大氣污染的加重、霧霾的發生等都容易刺激呼吸道而導緻哮喘;另外,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也會導緻哮喘的發生。
哪些因素會誘發哮喘?
哮喘的病因有很多,其主要可歸納為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
遺傳因素:研究發現哮喘是一種多基因遺傳病,很多哮喘患者都存在哮喘或其它過敏性疾病的家族史。
環境因素:包括飲食及外在環境,飲食方面如雞蛋,牛奶,海鮮等均可引起哮喘;環境方面如空氣中的粉塵、花粉、動物毛發等,另外還有感染性因素及藥物性因素,如感冒後接觸了某些病毒或細菌,阿司匹林等藥物的使用。
除以上外,環境的變化、劇烈運動、情緒激動,甚至妊娠也有可能會誘發哮喘。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哮喘和過敏有很大的聯系。因此,哮喘往往會合并存在有過敏性鼻炎的情況。約80%哮喘患者合并有過敏性鼻炎,約20%的過敏性鼻炎患者合并有哮喘。過敏性鼻炎是哮喘的1個危險因素,增加哮喘發作的風險。人在睡眠狀态時,迷走神經興奮,作用于支氣管平滑肌,引起支氣管痙攣。因此哮喘總是在夜間、清晨發作或加劇。
哮喘該如何治療?
首先,必須明确診斷是否為支氣管哮喘。哮喘的診斷除了需要了解症狀和家族史外,還應結合肺功能、痰液及影像學檢查方能确診。而作為一種慢性持續性的氣道炎症,哮喘雖然屬于目前無法根治的一類疾病,但它還是可以完全控制的。
邢豔利主治醫生表示,如果有進行規範性的治療,80%以上的哮喘患者,是可以達到哮喘控制的,而若哮喘控制穩定達3個月以上,就可以考慮藥物降階梯治療。若使用最低劑量的控制藥物達到哮喘控制達一年以上,則部分患者可以考慮停藥。相對于成人哮喘,30%-60%的哮喘患兒經規範治療會有治愈的可能。
除常規治療外,脫敏療法也是哮喘治療中常用的一種,它屬于一種特異性的免疫療法。調查發現,60%以上的哮喘發病與特異性變應原有關。不過這種脫敏療法的治療時間較長,應盡量持續2-3年為宜。同時,脫敏療法也有它的局限性,它隻是針對部分過敏原、較單一過敏原過敏的患者比較有效,對過敏原較多的患者而言,療效欠佳。
需要注意的是,哮喘如果控制不好,發作時會嚴重影響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嚴重時甚至會危及生命,因此,在哮喘的治療方面,一定要嚴格遵醫囑進行。
哮喘患者日常該如何護理?
由于哮喘的發病和飲食作息及環境等因素有密切關系,因此對哮喘的日常護理需從衣食住行等多方面着手。
1、衣
哮喘患者在穿衣方面應以棉質衣物為主,盡量避免羊絨類或動物皮毛類面料的衣物,因為這些衣物都容易導緻過敏。
2、食
注意清淡飲食,避免食用辛辣、煎炸、油膩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都可導緻痰液生成增多,平時應少吃容易導緻過敏的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雞蛋、海鮮等,對有刺激性的煙酒也應少沾。
3、住
生活方面,應注意室内環境的衛生,保持家中陽光充足與通風,注意床鋪的幹淨衛生,定期消除塵螨,避免養寵物、養花草。
4、行
盡量不去環境污染比較嚴重的地方,建議出門戴口罩,日常要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健康狀況,選擇适合自己的運動方式,以增強體質。值得一提的是,哮喘患者應以間歇休息的運動為主,切忌劇烈運動,以免導緻哮喘發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