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來了。
知道你們要開始囤片(紀錄片)。
今天的文章可要藏好啦!
雖然隔三岔五我們都會分享一些頂級紀錄片。
但是今天的很特别。
因為它們都來自BBC、NHK的兒童頻道或教育頻道。
換句話來說:這些片子就是專門為兒童拍的。
和一般的紀錄片相比,這些片子有什麼特點?
時長很短。
每集5-30分鐘。插個縫隙就能看完。不用擔心孩子的看視頻的用眼問題。
講解生動、簡潔。
裡面涉及的知識點都是用兒童可以理解的語言和方式呈現。
自帶教育使命。
從主題到提問的方式,都旨在引導兒童探索和思考。
《傑西的迷你野獸探險》
Minibeast adventure with Jess
推薦年齡:5歲
說到紀錄片,BBC絕對是老大。
而BBC旗下有個專門針對學齡前兒童的頻道CBBC。
《傑西的迷你野獸探險》就是CBBC的一檔自然科普節目。
每集9分鐘。
主持人傑西大有來頭。
她是一名獸醫,持有動物學學位。
每一集,她就會先在樹屋介紹一種昆蟲,然後和兩個小朋友在花園或者田野去探險尋找和了解它們。
比如說蝸牛。
身體很柔軟,遇到危險可以把自己全身都縮到殼裡面。
它的頭上長着4個觸角。
兩條短的是它的觸覺、味覺和嗅覺。
兩條長的是眼睛。但是蝸牛的視力不大好。隻能分辨明暗。
蝸牛為什麼走得這麼慢?
試想一下,如果你把自己的房子都背在身上。
能走多快?
節目最後還有一個特别有意思的環節。
抛出一個知識,然後通過實驗讓孩子親自去觀察。
“蝸牛有超過上千顆牙齒”。(它們也是全世界牙齒最多的動物。)
觀察蝸牛的牙齒,先在一個玻璃缸塗滿它愛吃的食物。把蝸牛放進去。
講真。
從小到大玩過蝸牛無數。
第一次看到蝸牛的嘴巴是長這樣的……
小小人類星球
Little Human Planet
推薦年齡:5歲
BBC有一部逆天的人文紀錄片《人類星球》,在豆瓣上的評分高達9.7。
其實他們在拍攝《人類星球》的時候,同時做了一個兒童版的《小小人類星球》。
相比《人類星球》的名場面,這部片子失色不少。但是對孩子的啟蒙,可能會更适合。
非洲馬裡。
4歲的瑪馬可安塔和爸爸一起去幹枯的河裡去挖泥。
修補自己家的牆。
這裡的建築都是用泥做的,一下雨就會刷掉一層皮。
巴西,裡奧内羅格海岸。
4歲的卡羅斯.愛德華和家長住在棚屋裡。
這些房子臨近岸邊,為了防止水漫上來,都用棍子支撐起來。
他們的學校也類似棚屋。
上課的時候,鹦鹉可能會飛進來。
我們一直說帶孩子看世界漲見識。
當孩子看到,在全世界範圍,和他們相差無幾的人。
他們住在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方式生活。這就是最有沖擊力的文化洗禮。
啊!設計!
推薦年齡:3歲
這部片子來自日本NHK電視台。
藝術啟蒙類首屈一指的紀錄片。
無論制作者還是嘉賓,都是全世界頂尖的大咖。
《啊!設計》每期15分鐘,包含:設計的觀察、素描、拆解、天馬行空等闆塊。
觀察。
廚房最常見的醬油瓶,需要有能握住手的瓶身,傾斜才能把醬油倒出來。
拆解。
把所有的東西打回原形。
它們最初是什麼樣的,怎麼層層包裝起來的,一清二楚。
最有意思的還是“天馬行空”闆塊。
解答我們身邊的物品為什麼要這樣設計。
你有沒有想過書為什麼要折疊?
換一種方式行不行?
如果換成長條形的,按順序看沒什麼所謂。
隻是要回頭查找某些章節,估計就要抓狂了。
當孩子發現身邊的點點滴滴都隐藏着設計師的用心,覺得它們很有趣。藝術就已經在他們心中産生影響。
像烏鴉一樣思考
推薦年齡:5歲
這部片子同樣來自NHK。
旨在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
什麼是科學思維?
精髓隻有八個字:觀察、假設、實驗和研究。
同樣是拿孩子最常見的物品開講。
比如烏龜。
烏龜長大的時候,它們身上的烏龜殼是怎麼長大的呢?
抛出假設。
第一種假設:烏龜殼是整體長大的。
第二種假設:烏龜殼的外側長出新的一層。通過層層疊加然後變大的。
有了假設,就需要驗證。
首先,他們去數了龜甲的數量。
發現從小到大,龜甲的數量是不變的。
龜甲是像膨脹一樣長大的嗎?
對比小時候和現在的照片,發現龜甲的顔色不一樣。
于是又有一個假設:龜甲是通過橫紋的增加一點一點變大的嗎?
後面,他們給長大的烏龜拍了一張照片,按照1:1的比例打印。
把照片中龜甲淺色的部分摳出來,和小時候的烏龜做對比。
淺色的部分和烏龜小時候的幾乎一模一樣。龜甲長大的秘密就終于解開了。
《像烏鴉一樣思考》還有很多有趣的細節。
它不僅僅在傳遞科學的知識,更在教會孩子怎麼科學地思考。
凱蒂的神奇機器
Catie's.Amazing.Machines
推薦年齡:8歲
相比前面的紀錄片,這部片子有點飄。
但是如果你家孩子是機械迷或者科技迷,那就很對味。
裡面介紹的差不多都是代表人類技術極限的機器。
跑起來趕得上風的方程式賽車。
為什麼方程式賽車跑那麼快?
有前後翼引導空氣流動。
當空氣流過給它們向下的壓力,使得它們可以緊緊貼住地面。
讓它們可以安心加速奔跑。
和普通汽車相比,賽車的車輪也更光滑。
減少了摩檫力的阻礙。
面對這些極限的機械,即使孩子一時半會兒看不懂原理。
光看畫面都會腎上腺素飙升。
快到模糊的短程高速賽車(dragster)。
時速可達550公裡每小時。
将近是目前高鐵動車的1.5到2倍。
像在水上開飛機的船。
每一集14分鐘,介紹3種機器。
極限意味着什麼?
意味它們可能是孩子未來的日常。
就像在馬車時代出現的火車,在火車時代出現的高鐵。
科技總有一天會成為生活的常态。
糟糕的曆史
推薦年齡:10歲
出自CBBC。
這部不算嚴格意義上的紀錄片。
它用搞怪的方式展示曆史最囧(殘忍)的一面。
古羅馬人舉行葬禮的時候喜歡看奴隸……
打架。
即使不在葬禮。
看奴隸和奴隸打,奴隸和動物打,都是古羅馬人喜歡的事情。
可是當我們回看這段曆史,就感到深深的悲哀。
生命毫無尊嚴,僅供人娛樂。
戰場上軍人在戰壕裡面吃什麼?
把射擊剩下的火藥灰當胡椒粉。
因為面包是用豆子和木屑做的難以下咽。
用火藥灰蓋過面包的味道。
喝咖啡。
咖啡是堅果混合糖和煤焦油做的。
煤焦油是啥?
分離加工可以做樟腦丸、農藥、瀝青(鋪路的材料)。
嗯,就315曝光的黑心食品都會比他們吃的要好。
而且這部劇都是有曆史考究依據。
看起來像胡說八道,實際都是一本正經的曆史。
向後台回複“迷你紀錄片”即可獲得以上紀錄片觀看地址。
當然片子再好,也别忘了可以親身體驗的真實世界才是最好的課堂。
看片之餘,趁着假日多陪孩子出門玩一玩,走一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