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需要避孕?
主要為一些已确診的糖尿病婦女,尤其是病情尚未良好控制者,和有糖尿病形成傾向的高危因素的婦女,如有糖尿病家族史、年齡40歲以上、體重超越标準體重的20%或體質指數[體重(千克)/身高2(平方米)]≥27、高血壓、異常血脂症、口服葡萄糖耐量測值中僅一項異常的糖耐量減退、有多飲、多尿與多食史,既往患妊娠期糖尿病或原因不明的反複流産、死胎、死産、畸胎史等。同時,對這些存有高危因素的婦女應再作進一步檢查,以明确診斷有否糖尿病。
工具避孕,首選措施。如避孕套與陰道隔膜等可作為糖尿病患者較佳的首選避孕措施。這類措施對代謝紊亂病情并無不良影響。
使用本法失敗者,多與不堅持和使用不正确密切相關。例如,因缺乏性交時濕潤快感而不堅持,或在将射精前才匆忙帶套;如果發生套破損,也往往與方法使用不當有關。此法結合基礎體溫所示的安全期(排卵前後各4天以外的日期)避孕,可提高使用套避孕者之避孕成功率。
宮内節育器,很有效。不願使用工具避孕者可采用本法避孕。鑒于放置的節育器不會導緻代謝紊亂,故對糖尿病婦女很有效,尤其适用于有血管病變者或年齡偏大者,或較長時間不準備受孕者。現已證實,原來使用本法易并發盆腔炎,多見于放器術後頭4個月期間,其原因多為放置時帶入細菌所緻;原存在性傳播疾病者,置器後發生盆腔炎的危險性明顯增加。
因此,嚴格選擇放置對象非常重要。這些對象應為性傳播低危人群(無賣淫嫖娼、無多個性伴侶者)、無新近感染性傳播疾病、無活動性或以往有患盆腔炎史但新近無複發的已生育婦女。
放器術前後系列的檢查與防治也很重要。如放器前,頸管分泌物檢查及培養結果淋菌與衣原體陽性者,宜改用其他避孕法;檢查發現陰道炎、宮頸炎或盆腔區呈壓痛者,宜延遲放環,先确定病因并積極治療。放器後,應使用抗生素,以降低受感染的可能性;放器後6周,應檢查盆腔有無感染與節育器位置是否合适。
同時,糖尿病者應了解有關性傳播疾病感染的危險性,并識别生殖道感染的早期症候,如陰道分泌物增加、有異味、異樣色澤,伴性交不适、性交痛、痛經或下腹痛、發熱等。放器後,出現一般性陰道與宮頸感染者,可暫不取器并用抗生素;若性傳播疾病病原體陽性及拟診附件炎與盆腔炎者,則在積極治療控制病情時考慮取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