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下旬,中國老年人才網的正式上線被稱為我國老年人才信息庫和老年人才信息服務平台啟動建設的标志性事件,老年人重返職場的話題由此引發讨論。廣西的老年人退休後在忙些啥,他們退休後有沒有重返職場的意願,又是如何找工作的?記者對此展開了調查。
多數老年人退休後在帶娃
9月下旬,南國早報開展了關于“銀發族”重返職場的網絡問卷調查,截至9月24日,共有509名網友參與。
問卷結果顯示,在“與您血緣關系最近的退休老人目前的狀态”一題中,43%的受訪者選擇“照顧晚輩的孩子”,28%的受訪者選擇“休息養病”。在其餘選項中,隻有3%的受訪者選擇“在新賽道上創業”。
國家二級婚姻家庭咨詢師黃奕锟對此并不意外:“受傳統觀念影響,中國老人會主動幫子女帶孩子,哪怕身體不好,或者犧牲晚年自由的生活,也願意選擇忍耐。”
從調查數據可以看出,29%的受訪者表示,家中的退休老人重返職場後多是做保潔、門衛等工作。
廣西人才服務中心特聘就業創業導師農宗靈分析稱,目前的退休老人大多是上世紀60年代前出生的,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知識更新速度滞後,往往無法勝任原來的工作。“例如退休前做售貨員的,不了解電子商務、現代營銷手段,無法和年輕人競争。”
57%的受訪者贊成退休後再就業
調查數據顯示,57%的受訪者很贊成或比較贊成國家鼓勵的“初老群體”退休後再就業;13%的受訪者不太贊成,認為“老人在家帶娃更能促進年輕人的生育意願”;30%的受訪者不贊成,因為“年輕人找工作都困難”。
57%的受訪者贊同老年人重返職場。
農宗靈說,人在不同階段、不同社會環境下,職業價值觀不同。随着我國教育水平的提高和老年人平均壽命的增加,願意工作的退休老人可能會越來越多。
一些受訪的職場“銀發族”認為,退休老人有資格與年輕人公平競争,如果年輕人更能勝任這份工作,他們也可以讓出位置。農宗靈對此表示贊同:“老年人重返職場會給年輕人求職帶來影響,兩者競争也互補。”
談及退休後再就業的原因,30%的受訪者稱“養老金不夠用”;25%的受訪者認為“比較空閑”;16%的受訪者希望“實現社會價值”,11%的受訪者則想要“追逐年輕時未實現的夢想”。
“能看出人們在退休後更多追求物質滿足、身體健康和時間自由,理想和情懷談得比較少。”農宗靈說。
求職多為熟人介紹
9月29日,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在中國老年人才網看到,欽州市一名58歲的電工發布了求職簡曆,求職意向為安全員、質檢員等。
9月23日,記者走訪廣西人才市場、廣西就業服務中心了解到,近一年來均未有過針對退休人士的線下專場招聘會。工作人員稱,老人極少通過招聘會找工作,更多的是通過熟人介紹工作。
農宗靈坦言,目前社會上幾乎沒有針對老年人的就業指導,老年人再就業是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新命題,需要建立一套基于“年齡平等”的全新勞動就業體系和觀念。
對于退休後的薪資待遇,75%的受訪者表示“不确定,看與崗位的匹配度”。15%的受訪者認為,在同崗位情況下,退休後再就業的工作人員薪資應該比未退休的更高,10%的受訪者所持态度相反。
“老年人在崗位上突發疾病、工傷的幾率更高,薪資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位物流企業負責人說,公司曾雇傭一位70歲的老人做倉管,“每天幹半天,月薪1800元”,後來老人在崗位上意外摔傷,幹脆辭工。相比之下,公司聘請的老會計,“一人能幹兩人的活,月薪也高些”。
勿忘簽訂勞務合同
“熟人介紹容易造成老人疏于用法律保護自己。”南國法援律師趙明堂提醒,如果不簽合同,老年人在獲得報酬、工傷賠償、責任事故等方面的權責不清晰,增加了老年人和用工單位的風險。此外,已經依法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或領取退休金的人員,再就業應該簽訂勞務合同,而非勞動合同。
沒有簽訂勞務合同,遇到工傷糾紛怎麼辦?趙明堂說,勞務人員依然可以向用工一方主張人身損害賠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二條: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提供勞務一方追償。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受到損害的,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
本文由南國早報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