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精神衛生日,又稱世界心理健康日。今年是第31個“世界精神衛生日”,主題為“心理健康,社會和諧”(Make Mental Health & Well-Being for all a Global Priority)。
兒童青少年時期,是心理健康問題高發期,面對常見的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家長該如何關注了解?遇到孩子心理健康問題,家長該怎麼辦?一起來了解~
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部分原因
生理因素:包括遺傳、孕期衛生及生理疾病等因素
兒童受到父母遺傳基因的影響可能導緻身心發展異常,如精神分裂症、多動症等往往與遺傳因素有密切的關系。同時,母親孕期的衛生情況(如,孕期營養、孕期情緒狀态、孕期服藥、生産過程等)會對胎兒的腦發育産生重要影響,進而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當孩子的身體生病或受外傷,也會對其心理健康産生不利影響。
社會環境因素:包括家庭環境及學校教育
幼兒及童年在家庭中所受的影響是一生都難以消除的。家庭環境、父母關系、父母的教養方式等都是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學校教學氛圍、教育方式、師生關系、同輩群體關系等都會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
如何判斷孩子出現了心理問題
首先,要了解心理方面的知識,有心理方面的意識。一般出現心理問題均會伴有一些症狀表現,如飲食、睡眠出現異常,注意力、記憶力、學習狀态、社交等方面出現反常等,這些都可能是心理問題的表現,需要家長和老師格外注意。
其次,注意觀察孩子的行為表現及情緒心理狀态。如果孩子的行為明顯不符合常态,或者與之前行為有嚴重的異常,這些都要引起注意,必要時向專業心理老師求助。
比如,孩子之前很開朗,近期卻特别退縮膽小,經常噩夢連連;孩子開始變得做作業拖拉、容易粗心犯錯,喜歡打斷大人的話,不能安靜或坐立不安等,這些都可能是出現了心理方面的問題,可以到醫院進行評估。
最後,要懂得分辨孩子的問題是正常發展還是心理問題。作為家長和老師,要清楚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了解孩子的性格特點,在此基礎上來分辨孩子的心理狀态。
比如孩子進入青春期,情緒波動大易激動,而且開始反駁父母,什麼都不跟父母說。如果家長清楚孩子青春期的發展特點,遇見此情況就不會過度緊張,誤以為孩子出了問題。因為這些隻是屬于青春期正常叛逆表現而已。
發現問題,莫要慌亂和氣餒,我們要擺正心态,及時尋求專業幫助和治療!
從五個方面觀察孩子的變化
生理變化
發現孩子出現不想吃飯、暴飲暴食、吃完又吐,失眠早醒、内分泌紊亂等情況。
情緒變化
發現孩子由活潑開朗變得多愁善感。
行為變化
發現孩子行為與此前明顯不同。
學業變化
發現孩子上課注意力不能集中、聽不進去。
人際關系變化
發現孩子沒有朋友,或同學關系發生明顯變化時,要重點關注。
一般來講,孩子出現情緒問題兩周以上,家長就要正視孩子存在心理問題的可能性。
多了解孩子可以這樣做
了解孩子心中的“自己”
可以讓孩子畫一張畫代表自己,然後問孩子你覺得你有哪些優點,有哪些不足?看看孩子說出的優點多,還是不足多。如果孩子說出自己的不足遠遠多于自己的優點,說明他對自己的自我認知更多是負面的、消極的。家長要在平時的溝通交流中,多鼓勵孩子、認可孩子,多給孩子正面的反饋。
了解孩子心中的“家”
可以讓孩子畫一張畫代表家庭,讓孩子拿小動物代表家人。比如孩子拿獅子代表爸爸,你可以問,這是一頭怎樣的獅子呀?孩子如果說,“這是一頭兇猛的獅子,它會吃其他動物”,我們就可以了解到爸爸在他的心裡是一個很吓人的形象,讓他感到很害怕。
了解孩子心中的“支持系統”
可以讓孩子玩剪紙遊戲“支持小隊”,就是剪出手拉手的幾個小人,問問孩子遇到困難時,誰能支持你、安慰你,就可以了解孩子在學校的人際關系,有沒有朋友,跟朋友間的關系怎麼樣。
了解孩子的“情緒”
可以用畫情緒臉譜的遊戲了解孩子的情緒,讓孩子畫一下今天的情緒臉譜,這樣家長就能知道孩子今天在學校的情緒狀态,有什麼開心的事,什麼不開心或者生氣的事情。孩子畫完後,跟孩子聊一聊,幫助孩子表達情緒、認知情緒。
了解“親子關系”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搭房子的遊戲,在遊戲過程中,感受下自己是否對孩子的需求足夠敏感,能夠支持和跟随孩子,自己是更多的指揮孩子還是更多的給孩子獨立空間,自己給孩子設置的挑戰是孩子能夠完成的還是太難會挫敗孩子,自己設定的規則是僵化的還是靈活的。
以下情況需要尋求幫助
孩子行為明顯不同于其他同齡孩子
對家長或他人有攻擊性
不社交,沒有朋友
有親情喪失、校園霸淩等創傷經曆
家長對于親子關系感到有壓力,需要支持和幫助
家長要時刻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态,
為他們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
來源:中國教育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