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世界衛生組織人類生殖研究、發展和研究培訓特别規劃署,組織了一個不育症的診斷和治療的研究課題,世界上33個醫療中心參加了這一研究,使用統一的标準程序,彙集了7273對不育夫婦各方面的資料,其中有關男方的病史、體格檢查、實驗室化驗的統計學分析結果,發表在1987年國際男性學雜志第七期增刊上,作者評價了與精液質量異常有關的因素。
◆一、睾丸疾患◆
具有睾丸下降不良(即睾丸未正常下降到陰囊)病史的人,無精子症發生率顯著升高,雙側睾丸下降不良者的無精子症發生率比單側的高2倍。這類患者即使有精子,精液質量也異常,尤其是少精子率顯著升高。
睾丸損傷,這裡僅記錄了那些伴有陰囊血腫或血尿,說明有睾丸或生殖泌尿道損傷的不育患者的情況。這類病人的無精子症或精液異常發生率顯著增加。
具有睾丸扭轉病史的人很少,但常并發無精子症和少精子症。
曾由非腮腺炎引起的睾丸炎和附睾炎的病人,其精子密度和活動率顯著降低。這類病人的睾丸體積較小,附性腺炎症的發生率也較高。◆二、泌尿生殖道疾病◆
在整個人群中,患有性傳播性疾病與未患此病者的無精子症發生率相似,但是前者精液分析異常的發生率顯著高于後者。性傳播疾病似乎不影響精子密度,說明不會引起輸精管道狹窄或堵塞。性傳播性疾病患者一般表現在精子活動率下降,這與附性腺功能的紊亂,特别是與附睾炎有關。1 2 上一頁 下一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