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告狀”行為需受關注

“告狀”行為需受關注

情感 更新时间:2024-08-26 05:17:13

  “告狀”心理圈圈看

  小學生“告狀”是非常普遍的校園現象,同學們稱這些“告狀者”為“校園特務”。一經發現,“告狀者”往往受到同學們的排擠和孤立,那麼,到底是什麼動力讓那些孩子“冒天下之大不韪”呢?我們發現,小學生“告狀”主要是由于以下幾種心理的驅使:

  一、追求正義和尋求幫助。一些學生不滿其他同學的不良行為和破壞舉動,但自己又無力解決,往往跑去告訴老師。如幾個調皮霸道的同學總是擾亂自習課秩序,同學們心有怨言又不願惹事,于是有同學“挺身而出”,跑去告訴老師,實際是希望老師幫忙解決。

  二、報複他人或嫉妒他人。一些學生告狀是出于對其他同學,如成績好同學或班幹部同學的嫉妒,也有些是因為和某個同學有過過節,就專門盯着人家,看人家出了點問題,就趕緊“打報告”;甚至還可能無中生有,捏造一些“事實”。這類“告狀者”往往很有針對性,被告同學如果受到批評,他們就覺得非常開心。

  三、表現自己。一些同學“告狀”隻是想讓老師關注到自己。很多老師在工作中難以面面俱到,常常會忽略一些同學,以至于他們覺得老師偏心,想通過“告狀”引起老師對自己的關注,并通過其他同學的錯誤或缺點突顯自己的乖巧。

  “告狀”處理不可簡單化

  面對“告狀”,老師們往往有兩種基本态度:贊賞,因為幫助自己“掌控”了班裡的情報,及時地處理一些不良行為和現象,使自己有了“千裡眼”、“順風耳”;厭煩,因為學生報告的各種“無關緊要”的瑣事讓自己應接不暇,各種無中生有的報告讓自己懷疑“告狀者”品質。用這兩種态度處理“告狀”行為,顯然有失妥當。

  鼓勵“告狀”會使“告狀者”淪為同學們的“衆矢之的”。有的“告狀者”被鼓勵後,就開始執着于監督其他同學的缺點,使自己的心胸變得狹隘,難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同學們的關系也會僵化。兒童需要一個可以預料的世界,周遭的不确定性會讓他們産生恐懼和焦慮。誰都難免會犯錯誤,“告狀者”終究會出賣自己。所以,沒有人願意和愛打報告的學生做朋友。一些老師安排同學做“眼線”,定期向自己報告班級情況,如果被同學們發現,不僅會使“告狀者”陷入困境,也會影響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

  不耐煩地打斷孩子的“告狀”,或因此對他們有偏見,将使“告狀者”成為新的問題。去“告狀”說明他們有一些心理需求無法滿足,需要老師的幫助。如“求助”說明他們自己或是覺得自己沒有能力解決這個問題,需要老師的幫忙。老師應該肯定他們的正義感,并讓他們試着獨立解決一些問題;“報複”說明他們不能正視自己和他人的差距,或是對與他人的過節耿耿于懷,意味着他們不懂得如何與同學交往。老師應該教育他們培養正當的競争意識和寬容心,多關注他人的優點;“表現”說明他們内心感到孤獨和被冷落,心中渴望愛和關懷。老師應給他們更多些關心和問候,讓他們不再覺得被冷落,也就不去做一些無聊的事了。

  “告狀”反映管理漏洞

  老師自然不能“聽風就是雨”,但不斷有學生“告狀”,說明老師的管理出現了漏洞,說明班級裡确實存在一些“不法”行為并幹擾了大家的正常學習和生活,對被“揭發”行為不能搪塞了事,而要深入了解,和廣大同學一起,強化班級的約束機制和紀律,努力改變“不正之風”,給同學們創造健康向上的學習環境。

  “告狀”是很不可取的。學生選擇“告狀”這種“地下行為”,說明班級缺乏透明的監督機制,說明同學間缺乏信任。因此要努力培養健康和諧的班級氛圍,讓同學們像對待家人一樣,可以坦誠相見、互相監督、互相幫助。有同學犯錯誤時,其他同學要誠懇地給他糾正,幫助他改掉壞毛病。犯錯誤的同學要勇于承認、自我教育并改正,有困難時主動找同學和老師幫助。信任和尊重,是處理同學間、師生間關系的最佳處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