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突然走路不穩是怎麼了

突然走路不穩是怎麼了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2-24 11:14:01

以下文章來源于中山神内一腦智能平台 ,作者胡凡,唐妍敏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看看中山醫院神内醫生如何診斷?

今天的病例來自中山醫院神經内科,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患者68歲男性,高中學曆,半年前無明顯誘因下出現行走不穩,擡步緩慢頓挫,寬基底、姿勢不穩易跌倒,起身困難、需多次努力後才能從坐位站起,伴記憶力減退,以近事記憶為主,症狀進行性加重。既往否認高血壓、糖尿病等心腦血管疾病高危因素。MMSE得分18分,神經系統查體未見其他陽性體征。

突然走路不穩是怎麼了(無緣無故出現走路不穩)1

頭顱MRI示腦室系統對稱性擴大,室周多發點片狀白質缺血竈,3D-FIESTA未見明梗阻。

頭顱MRI示交通性腦積水,Evans指數為0.31。腰穿測得腦脊液壓力140毫米水柱,緩慢放液約30ml,72小時後患者步态顯著改善。

進一步排除其他繼發性腦積水病因後,診斷為特發性正常顱壓性腦積水,行腦室-腹腔分流術。術後随訪患者恢複良好,行走速度較前增快,步伐較前增大,未再出現摔倒,坐下後能一次起立成功。

特發性正常顱壓腦積水

特發性正常顱壓性腦積水(iNPH)是導緻可逆性步态障礙的病因之一,臨床表現為步态障礙、認知障礙和尿失禁,影像學上可見對稱性腦室擴大,而腦脊液壓力正常。手術治療可以逆轉該病臨床症狀。iNPH的症狀易與其他老年性退行性疾病、血管性疾病混淆,常常導緻誤診、漏診。

iNPH患者影像學表現為特征性對稱性腦室擴大,Evans指數(兩側側腦室前角間最大距離與同一層面的最大顱腔之比)大于0.3,部分患者在冠狀位可見DESH征(側裂池以上及中線兩側腦溝及蛛網膜下腔變窄,側裂池以下及腹側腦溝腦池增寬),可伴或不伴不同程度的白質缺血性改變和腦萎縮。

突然走路不穩是怎麼了(無緣無故出現走路不穩)2

頭顱MRI示DESH征

目前認為iNPH的發病機制是腦脊液的産生和吸收之間的不平衡,在腦脊液循環通路評估方法中,傳統的核素腦室造影、CT及MRI腦室對比劑造影和顱内壓監測等方法損傷性大、一緻性差、診斷價值不高,臨床上難以廣泛應用。

常規MRI存在腦室系統的精細解剖結構時空間分辨率較低、層面間容積效應、腦脊液與周圍組織的信噪比較低、容易受到腦脊液流動信号幹擾等缺點,目前結合多種MRI序列在iNPH中有較廣泛的前景和臨床應用價值,如2D-PC cine序列能顯示腦脊液的流動節律并測定腦脊液的流量與流速,有助于探索iNPH特征性腦脊液動力學特點;3D-FIESTA、3D-CISS、3D-SPACE序列均可以提供高信噪比的薄層圖像,在高信号的腦脊液對比下,清晰顯示腦脊液通路上的梗阻性病變,為iNPH的鑒别診斷提供依據。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