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皇崗中學一位14歲的初二女生鄭曉玲,在兩名同學的幫助下,花了近一年時間,對全市7所學校、40多個家庭和750名初中學生進行性教育狀況問卷調查,并寫成了長達10多頁的調查報告。在5月舉行的廣東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這個調查項目獲得金獎,并被省教育廳推薦參加今年8月在成都舉行的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青春迷惑促成調查
“女孩來月經後就會變笨嗎?”“第一次夢遺你是怎麼面對的?”“少女懷孕怎麼辦?”……鄭曉玲設計的性教育調查問卷顯得有點“笨拙”,但它面對的是初中生。鄭曉玲說她進行這項調查的初衷完全是因為青春期身心變化帶來的煩惱和好奇。
調查報告還在進一步完善。右一鄭曉玲,左一指導老師謝寶鳳
上初中以後,曉玲發現自己的身體在悄悄發生變化,月經的到來讓自己感到驚慌又好奇,在家不好意思問父母,在校問老師,卻把老師搞得一臉通紅。而同時,曉玲發現身邊的很多女同學都有同樣的煩惱。班級裡也充斥着一種青春的朦胧情緒,開始有早戀現象:班上一個漂亮女生有許多男生喜歡她,最近,有一個男生公開追求她,對她事事關心,總是找借口接近她,讓她束手無策,認為他是在騷擾她,也不知如何是好。種種現象讓曉玲困惑不解,一開始她和同學們讨論,但是由于大家都缺乏性方面的知識,最終讨論不出一個所以然來。而學校開設的生理衛生課内容生硬,幾乎從中得不到什麼啟發。與其讨論,還不如搞個調查,一個念頭在曉玲心頭萌發了:給同齡人做一個性教育調查,鼓勵他們接受更多的性知識,也給老師教學提供參考。
敏感話題遭遇尴尬
曉玲的想法得到兩位要好同學王小英和趙曉容的支持,2003年6月,她們開始準備這項性教育調查:在圖書館查找相關資料,在網上通過QQ向同學收集“青春期問題”。皇崗中學校長蔡舒敏知道此事後,開明地給予了支持,專門派謝寶鳳等三名老師前去指導。不久,一份由60個問題組成的問卷設計完成。問卷做好了,但調查并不順利。她們的問卷被許多學校的老師拒之門外,理由是,“性教育”太敏感了,學生原本沒有性問題,看了問卷的内容反而會想入非非。曉玲上門去與同學家長做訪談調查,才說明來意,大部分家長臉刷地就紅了,氣氛變得很尴尬。一位家長說:“我們小時候沒有性教育,不也長大了嗎?長大了你們自然就懂了。”與這些家長和老師的态度截然不同,大多數學生都對這個調查表現出了強烈的興趣。問卷拿到班裡去,全班立即像炸開了鍋。這部分回收的問卷都填寫得相當認真。至今年5月,三個女生完成了對全市7所中學、40多個家庭、750多名初中生的問卷調查。
調查結果折射隐憂
記者昨日拿到這份調查報告,其中有不少喜人的信息,但更多的則反映出當前初中生在性教育方面存在的種種隐憂。
首先,大部分家長對孩子的性問題态度是封閉、回避的,他們視與孩子談性為禁區,存在“談性色變”的觀念。調查顯示,有71.6%的家長從不會主動給孩子講授性知識,當孩子向父母詢問性知識時,14.5%的家長會加以斥責,27.7%的家長會進行欺騙,隻有18.6%的家長耐心回答。在看電視出現親熱鏡頭時,有48.6%的家長會換台。
其次,性健康教育從教材到授課方式都不完善、不系統,沒有解決初中生的需要,達不到應有的效果。調查顯示,21.3%的學校沒有有關性教育教材,有也大多是“青春期的生理衛生”或“生物”。當生物課講到“生殖”章節時,3%的老師略過不講,超過10%的老師讓學生自己看。
再次,初中生獲取的性知識不系統,缺乏科學性。目前中學生的性知識主要來源于同齡人與科普書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僅有少數來源于父母或老師。例如,本次調查表明,遇到青春期問題求助對象,85%的學生會上網查詢,求助父母和老師的隻占30%。
建議開設家長課程
根據調查結果,調查者給現行的性教育一些建議,她們認為,學校作為教育的主體,至少還要開設兩門性教育課程。一是開設專門的性教育課程,由專業的性教育老師任課,最好是年輕的女老師。二是開設家長性教育課程。在孩子的性教育過程中,家庭和學校同樣重要。因此,有必要開設家長性教育課程,讓家長能主動且有效地給孩子進行性教育。可喜的是,這個調查報告很快顯示了它的現實意義,鄭曉玲所在的皇崗中學采用了調查報告中的建議,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籌辦“性教育家長課堂”。另外,學校還将性教育列為“第二課堂”的内容,在校學生可以自由選修,而任課的老師也是孩子們所喜歡的專業年輕女老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