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宮頸黏液的評估步驟
評價精子-宮頸黏液相互作用是診斷不孕症過程中所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據報道不孕婦女中有 15% ~ 30% 是由于宮頸及其分泌物的異常緻使其不能受孕。然而,在經正确診斷的不孕婦女中,宮頸及其分泌物異常的真正發生率很可能不超過 10% 。
在性交過程中,一旦射精,則宮頸和陰道後穹窿内可有 0.5億 ~ 5億個精子。人類精液射出後立即凝固,以緻使大部分精子均陷于其中,一直到在蛋白水解酶的作用下引起液化。射精後最初一部分精液,其精子濃度最高(在人類約占 75% )。在良好的條件下精子可迅速穿透宮頸黏液,進入宮腔。
陰道分泌物通常呈酸性,pH 值為 3~ 5。但宮頸分泌物覆蓋在陰道上段及其穹窿,并可明顯增加陰道内環境的 pH 值,從而為精子提供合适的環境并可明顯增進其活動力,延長其存活時間。
精漿呈堿性,對陰道環境也起着緩沖作用,并改變陰道的 pH 值,從而使精子順利地從精液轉運到宮頸黏液。
人類精子具有内在活動力,這個特性對精子穿透宮頸黏液上行繼而授精是必需的。尚無證據表明非活動精子或死精子能穿透宮頸黏液和使卵子受精。
據報道人類精液檢驗若相隔較長時間,則有非常大的差異。禁欲時間的長短,會影響不同對象間及對象自身的精子質量,故應作記錄并應标準化。建議在每次試驗前禁欲 2~ 3d。判定某個對象的精子概貌,其可靠方法是該對象應至少提供 3次标本,每次應相隔 1周以上。
二、宮頸黏液的評估
宮頸黏液的性狀極大地影響其對于精子的可接受性。因此在進行性交後試驗之前必須先準确評估宮頸黏液。排卵前的宮頸黏液易于精子穿透,是一種量較多、稀薄、透明、無細胞的堿性液體。此時,宮頸黏液的羊齒狀結晶呈 4+ ,并具有很高的成絲現象(或稱拉絲度)。為了客觀地評價宮頸黏液特性,Moghissi設計了一個評分系統,并得到世界衛生組織有關專題組的認可。這個評分系統考慮了宮頸黏液影響精子穿透、存活、運行的 5個主要特性:黏液量、拉絲度、羊齒狀結晶、黏稠度以及黏液的細胞構成。每個指标可分成 0~ 3 分 4 個等級,3分表示最适宜的狀态,故總分最高為 15 分,提示屬易于精子穿透的排卵前宮頸黏液;若評分低于 10分,則提示宮頸分泌物相對欠佳;若低于 5 分提示宮頸黏液性狀甚差,通常精子不易穿透。Insler及其同事也設計了宮頸評分系統,主要為了監測排卵時間。在這個系統,主要對宮頸黏液量、拉絲度、形成羊齒狀結晶能力及宮頸口外觀進行評估。除了宮頸口情況外都給予 4個等級評分(0~ 3),宮頸口給予 3個等級評分(0,2和 3)。宮頸總分是各項評分之和。在接近排卵時,可望獲得 10~ 12分。這個系統更适合于監測宮頸對促排卵藥物如人絕經期促性腺激素(hMG)的反應,而不宜用于評價精子與宮頸黏液的相互作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