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心理上的不平衡、情緒上的不穩定誰也難免,即使是心理醫生和我們從事保健工作多年的人,遇到問題也常常出現短暫的情緒波動,問題在于怎樣解脫,如何面對和維護心理平衡。
維護心理平衡,首先在于平時要保持好心情,才能更好地應對不順心、堵心、壓抑甚至突發事件的侵襲打擊。人的應急能力在生理上是有限的,在心理上更要培育好心情,才能适應各種複雜的社會、自然和家庭環境,才能有益于身心健康。平日保持好心情,一是注重保持好的心态,二是努力克服消極情緒。如能從以下方面着眼,将會有益身體健康:
1、能善于自我培養情趣。在體力、經濟和規範允許的前提下,學自己想學的知識,幹自己想幹的事,玩自己想玩的項目,看自己想看的書報、畫刊。自己和家人不要有過多的約束和限制活動,不要苦着自己,想外出旅遊、逛公園、看各種節目、學跳舞、書畫、電腦等等,就馬上去實現。走出家庭,走向社會,走進大自然,隻要覺得有情趣,能使心境、視野開闊,能陶冶自己的活動,就去積極參與,不畏流言、不懼蜚語。
2、心理上保持年輕。誰都明白衰老是自然規律,但未必都能做到從心理上更好地保持年輕。心理年齡和生理年齡完全可以不同步,要防止人未老心先老,50歲就認為自己已老了,60多歲覺得自己不中用了。應當樹立一種比自己實際年齡小幾歲的心态,日常生活中用加減法的方式來計算年齡,如在着裝、美容、社會活動、待人接物等方面,在實際年齡上減5~10歲,如60歲就當自己50多歲。在體力、體育運動、外出旅遊等活動的時間安排和速度上,特别在體力負重、攀高抻拉等活動量上應在實際年齡上增加5~10歲。中老年人一定要牢記在體力活動中要量力而行。
3、廣交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平時不忘老年朋友,也要廣交新朋友,交中青年朋友,與兒孫交朋友,與老伴不僅僅是夫妻,更要努力成為知心朋友。善于聊天、談心,與人交談能緩解壓抑心情、減少孤獨、開闊視野,也是維護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
4、學會風趣,多些幽默。常看一些有趣的文學書刊和幽默笑話、喜劇,以豐富自己的文學知識,樹立高雅風度。幽默會使人笑口常開,歡樂愉快是一種維護心理健康的防衛機制。
5、結合個人實際情況,科學地安排生活和娛樂活動。切記不可機械地要求自己一定要去執行什麼任務,必須幾點鐘内完成,以不強求、無壓力為前提,輕松愉快度過晚年。
6、高高興興過好每一天。生活中争取做到“六多”和“六少”,首先想到自己的年齡已進入老齡群體,想想自己的健康狀況,不與人争高低,平時做到能本着寬容的态度對人對事。
多看些喜劇或歡快的節目,少看些悲傷、恐懼的書刊;
多回憶有意義、值得回味的事,少想苦惱不愉快的事;
多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少幹涉兒女和晚輩的事;
多參與有益社會的公益性活動,少與他人攀高比低;
多與親朋好友交往、談心,少議論街坊四鄰和他人長短;
多從客觀角度、實際出發看問題,少去勞神、推理、琢磨事。
世界衛生組織對衡量心理健康提出了四項标準:
①良好的個性。如情緒穩定,性格溫和,意志堅強,感情豐富,豁達樂觀。應做到遇事情緒穩定,生活目标實際。
②良好的處事能力。能适應各種複雜的環境,遇事能拿得起放得下。
③良好的人際關系。與人為善,助人為樂。
④良好的道德行為。能以道德規範約束自己。
希望中老年朋友要善待自己,珍惜生命,隻要主觀努力去保持好心情,定能有益心理健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