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中醫治療了,中醫是我們國家的國粹,對治療疾病方面也是極好的。那麼中醫治療腦萎縮的方法有哪些,中醫治療腦萎縮優勢是什麼,我們下面來一起看看吧。
腦萎縮屬中醫“癡呆”、“健忘”、“眩暈”、“痿證”、“震顫”等範疇。中醫認為本病雖病位在腦,但與各髒腑功能密切相關,病理機制屬本虛标實。臨床上 可将腦萎縮分為五型辨治。
腎精不足,髓海空虛型:主要表現為頭暈耳鳴,神疲倦怠、腰膝酸軟,毛發焦枯,舌淡苔白,脈虛無力或沉細。治宜滋補肝腎,填精健 腦。
藥用熟地、山萸肉、山藥、制首烏、龜闆、枸杞子、桑葚子、遠志、菖蒲、懷牛膝等水煎服。失眠多夢者加棗仁、龍骨、牡蛎;偏癱加黃芪、全蟲、地龍;肢冷 較甚加肉桂、附子。
氣血不足,腦髓失充型:主要表現為面色少華,倦怠流涎,失眠納少,肢體麻木,表情呆滞,喜靜惡動,短氣懶言,舌淡苔薄,脈細緩。
治宜養血,益智健腦。藥用人參、白術、茯苓、當歸、白芍、山藥、黃精、黃芪、龍眼肉、酸棗仁、紫河車、益智仁等水煎服。頸硬脹者加葛根;大便幹結加女貞子、草決明。
陰虛火旺,腦髓消縮型:主要表現為急躁易怒,失眠多夢,顴紅咽幹,眩暈耳鳴,兩目幹澀,皮膚幹燥,舌紅少苔,脈弦細數。
治宜滋陰降火,補髓健腦。藥用黃 柏、知母、生地、丹皮、元參、女貞子、枸杞子、龍骨、牡蛎、生鐵落等水煎服。震顫加龜闆、鼈甲;腰膝酸軟加杜仲、山萸肉;神呆者加菖蒲、遠志。
痰濁雍盛,蒙蔽腦竅型:主要表現為頭重且暈,胸悶短氣,倦怠嗜卧,肢體麻木或沉重,舌淡苔白膩,脈滑。治宜祛痰化濁,開竅醒腦。
藥用半夏、陳皮、茯苓、 竹茹、枳殼、遠志、郁金、菖蒲、膽南星等水煎服。舌質紫暗者加丹參、川芎;食少加山楂、雞内金;腹脹痞滿加萊菔子。
瘀血阻滞,腦失榮養型:主要表現為口唇 紫暗,肢體麻木,善忘,口幹欲飲,語言颠倒,或久病反複加重,舌質暗紫或有瘀點瘀斑,苔薄白,脈弦細或澀。
治宜活血祛瘀,通絡醒腦。藥用當歸、赤芍、川 芎、桃仁、紅花、丹參、遠志、菖蒲、雞血藤、柴胡、牛膝等水煎服。小便失控加益智仁;共濟失調加黃精、全蟲;視物不清加菊花、枸杞子。
腦萎縮常見治療
治療原則為去除病因;激活腦代謝功能,間接抑制疾病的進展;激活處于抑制、沉睡狀态的腦細胞;減少随腦萎縮而産生的各種症狀及并發症的發生;維持殘存的腦功能狀态及改善生活質量。
1.對症治療
腦萎縮主要行對症治療,根據腦萎縮症狀不同,對症使用相關藥物。
2.康複治療
對患者進行康複治療是非常有意義的,尤其是患者出現認知或者是運動功能障礙的話,進行康複治療對功能的恢複是非常有價值的。
3.盡早治療
早期治療應在各種功能障礙出現後6個月以内,此時治療恢複為最佳。對發病6個月以後開始治療的患者,其恢複程度及速度均要比早期治療者差。
腦萎縮預防
1.由于血管性疾病是腦萎縮的元兇,因此一定要積極防治那些影響血管健康的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動脈硬化等,輕則調整生活方式,改善營養結構,糾正不良生活習慣;重則藥物加以控制,當然用藥應當循序漸進、持之以恒。
2.定期檢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這樣才能延緩和控制病情的發展。
3.合理用腦,大腦功能用進廢退,應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刺激大腦皮層不斷有新的興奮點産生,從而延緩衰老,減慢腦功能衰退。
4.注意飲食營養,改變吸煙、酗酒等不良習慣。平時可多吃蔬菜水果,清淡飲食,便秘重者可配合飲用一些腸清茶、番瀉葉等。此外,銀杏、丹參等活血、健腦的中草藥對預防腦萎縮也有一定的效果。
5.生活中患者還應該适當的進行一些适合自己鍛煉方法,如散步、打太極等等,并且要保證睡眠的充足。
結語: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有關于怎樣治療腦萎縮的一些方法以及腦萎縮的一些症狀。相信大家看完之後對此也是有所了解了,也知道了如何預防腦萎縮了。因此,如果不想患上腦萎縮的話,一定要多加預防才行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