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公路格爾木到拉薩段全程1100多公裡,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高寒缺氧,路況複雜。十年來,一支由56輛大型槽車組成的特殊車隊每天往返于這段高原“天路”,把青海柴達木盆地的液化天然氣安全及時、源源不斷地送到西藏拉薩。
近日,總台記者跟随運氣車隊曆時三天,全程體驗了這條保障民生的能源新“天路”。
記者跟随運氣車隊
體驗能源新“天路”
記者跟車第一天,中石油青海格爾木天然氣站内,47歲的西甯人鄭有錄一邊等待槽車充滿液化天然氣,一邊做着出發前的準備。
格爾木天然氣站,液化天然氣被輸入大型槽車氣罐(總台記者柳成攝)
為支持西藏社會經濟發展,改善西藏民衆燃料結構,保護雪域高原自然環境,2010年3月,中石油以青海油田澀北氣田為氣源地,啟動“氣化西藏”工程,将柴達木盆地的天然氣通過輸氣管道送到格爾木,壓縮轉化為液化天然氣,再用大型槽車經青藏公路運往西藏拉薩。
2012年,鄭有錄成為首批送氣進藏的槽車司機。他告訴記者,從格爾木到拉薩要翻越多個高海拔山口,因為青藏高原的特殊氣候,“行車一日走四季,夏天也要穿冬裝”。
運氣車隊出發(總台記者柳成攝)
下午2點,滿載着液化天然氣的車輛陸續發車,沿着青藏公路駛向西藏拉薩。由于前幾天的降雪,部分道路結冰,鄭有錄和同行的隊友們都放慢了車速。
傍晚7點,車輛到達了海拔4768米的昆侖山口。鄭師傅拿出公司配發的抗高反藥說,再吃點藥更保險。
鄭有錄駕駛槽車到達海拔4768米的昆侖山口(總台記者張雷攝)
剛過昆侖山口不久,鄭有錄發現一輛貨車因路滑沖進了公路旁的溝裡。鄭有錄解釋說,高原反應導緻司機大腦反應變遲鈍,長途駕車的疲勞加上公路被冰雪覆蓋,就容易引發這樣的事故。
晚上11點,鄭師傅把車停在了海拔4636米的五道梁休息區。在民間,素有“到了五道梁,哭爹又叫娘”的說法。這裡空氣含氧量低,夏季也常常飄雪,冬季則更加寒冷。
運氣車隊夜間行進在青藏高原崎岖不平的冰雪路面上(總台記者柳成攝)
按照車隊安全行車規定,拉運液化天然氣的槽車晚上11點必須停車休息,次日淩晨5點再出發。為了24小時保證危化品特種車輛的安全,鄭有錄和随車押運員隻能在駕駛室過夜。當天夜裡,氣溫降到了零下24度。
經過高反、低溫天氣等考驗
曆時三天,運氣車隊到達拉薩
次日淩晨5點,鄭有錄踏上了送氣進藏第二天的艱辛路程。
鄭有錄淩晨駕車格外小心(總台記者柳成攝)
從五道梁出發沒多久,便行駛到青藏公路的凍土層路段,高低起伏又狹窄的路面好像搓衣闆一樣。對于裝載了20噸液化天然氣的槽車來說,存在側翻的風險,鄭師傅有意放慢車速,有時還要借道行駛。
一路颠簸,上午10點,車輛到達海拔4600多米的沱沱河休息區。鄭有錄和押運員一人吃了一碗牛肉面,休息片刻便接着上路了。
下午4點多,來到青藏公路海拔最高的唐古拉山口,這裡的海拔已經升到5231米,空氣極其稀薄。鄭有錄下車做檢查,同時提醒随車采訪的記者,上下車盡量放慢動作,當心加劇高反。
運氣車隊行進在青藏高原(總台記者柳成攝)
越過唐古拉山口不久,便進入西藏地界。
第三天,鄭有錄駕車順利經過那曲市、當雄縣,中午1點50分到達終點——中石油拉薩天然氣站。
運氣車隊抵達西藏拉薩天然氣站(總台記者唐子文攝)
一路緊張的鄭有錄臉上流露出少有的輕松神情。鄭有錄告訴記者,十年來,因為工作的特殊性,他與兩個兒子聚少離多,逢年過節基本沒在家待過,但隻要孩子們好好學習,自己受點苦倒是無所謂,“都是為了孩子”!
鄭有錄與小兒子視頻通話(總台記者柳成攝)
卸完車後,鄭有錄休息片刻便踏上了返程道路。
自2010年“氣化西藏”工程啟動以來,截至目前,僅拉薩地區年用氣量就從2012年不足100萬方,增加到2021年5400萬方以上。到2021年底,拉薩市主城區天然氣供給已實現全覆蓋,市區12.7萬餘戶居民、515輛公交車和相關企業享受到青海天然氣給雪域高原帶來的綠色發展紅利。
記者丨張雷 唐子文 李亭 柳成 姚正鵬 劉楚琪 普布次仁
圖片丨張雷 柳成 唐子文
鳴謝丨中國石油青海油田公司黨委宣傳部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氣銷售青海分公司
來源: 中央廣電總台中國之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