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頭暈無力容易累這些很可能是低血壓常見症狀

頭暈無力容易累這些很可能是低血壓常見症狀

健康 更新时间:2025-11-22 12:04:23

  生活中很多人都知道高血壓對人體的健康是很多危害,其實對于老年朋友來說低血壓也是會引起身體的很多并發症的,像頭暈,沒力,容易累,這些都是低血壓的常見症狀,可以說對于一些血壓偏仰慕 的人來說對身體的危害性絕不亞于高血壓。

  因此日常生活中我們去測量血壓的時候,如果發現自己的血壓低了就一就應該及時的治療,才能減少低血壓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所謂低血壓,是指動脈血壓的收縮壓(俗稱高壓)低于12千帕(90毫米汞柱),舒張壓(俗稱低壓)低于8千帕(60毫米汞柱)。

  成人正常血壓低于90/60毫米汞柱,老年人低于100/70毫米汞柱,也稱為低血壓。低血壓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平時我們讨論的低血壓多為慢性低血壓,即血壓長期偏低,并伴有頭暈、頭昏、乏力、易疲勞等症狀。據統計,低血壓發病率為4%左右,老年人群中可達10%。

  低血壓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平時我們讨論的低血壓大多為慢性低血壓。慢性低血壓據統計發病率為4%左右,老年人群中可高達10%。

  慢性低血壓分類

  1、體質性低血壓

  一般認為這與遺傳和體質瘦弱無關,多見于20-50歲的婦女和老人,輕者可無任何症狀,重者出現精神疲備、頭暈、頭痛、甚至昏厥。夏季氣溫較高時症狀更為明顯。

  2、直立性低血壓

  直立性低血壓是患者從卧位改變到直立位時,或長時間站立時出現血壓突然下降超過20毫米汞柱,并伴有明顯症狀,如:頭昏、頭暈、視力模糊、乏力、惡心、認知功能障礙、心悸、頸脊部疼痛等。多種疾病可用起直立性低血壓,如多系統萎縮、糖尿病、帕金森氏綜合症,或其他情況如:久病卧床,體質虛弱的老年人。

  3、繼發性低血壓

  由某些疾病或藥物引起的低血壓,如脊髓空洞症,風濕性心髒病,降壓藥,抗抑郁藥,慢性營養不良和血液透析等。

  4、餐後低血壓

  餐後發生的低血壓。

  5、排尿性低血壓

  排尿中或排尿後突然暈倒,神志不清,發作後2-3分鐘恢複正常。多因夜間膀胱滿後突然排空使腹腔壓力驟減,靜脈擴張,回心血量減少,血壓下降所緻。

  6、藥物性低血壓

  老年因病服用降壓藥如甲基多巴,胍乙啶、優降甯、安定類、氯丙秦嗪、奮乃靜,雙氫克尿噻、速尿、抗心絞痛藥如消心痛、硝酸甘油等也可引起低血壓。

  醫學上低血壓又分為生理性低血壓和病理性低血壓兩大類

  生理性低血壓者除動脈血壓低于上述值外,無任何自覺症狀。經長期随訪,人體各系統器官無缺血和缺氧等異常,也不影響壽命。生理性低血壓狀态常見于年輕婦女,尤其是體型瘦長者,而經常從事較大運動量的運動和重體體力勞動者也不少見。其低血壓的産生常與迷走神經緊張性較高有關。

  病理性低血壓(低血壓病)除動脈血壓低于正常外,常伴有全身乏力、頭暈、易疲倦、出汗、心悸等症狀,當長時間站立或者由卧位(或坐位、蹲位)轉為立位時,上述症狀更為明顯,甚至昏倒。低血壓病又分為急性低血壓和慢性低血壓,急性低血壓多見于各種休克和急性心血管障礙。慢性低血壓可有遺傳傾向,也可繼發于某些神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慢性營養不良、内分泌功能紊亂、傳染性疾病恢複期以及使用某些降壓藥時,常伴有相應的不适和檢查異常。

  低血壓症狀

  1、輕微症狀

  頭暈、頭昏、頭痛、食欲不振、易疲勞、臉色蒼白、消化不良、暈車船等。

  2、嚴重症狀

  直立性眩暈、四肢厥冷、心悸、呼吸困難、共濟失調、發間含糊、甚至暈厥、抽搐、需長期卧床。

  低血壓危害

  低血壓病人由于血管内壓力過低,導緻血液循環緩慢,遠端毛細血管缺血,以緻影響組織細胞氧氣和營養的供應,二氧化碳及代謝廢物的排洩。由于血壓下降影響了大腦和心髒的血液供應,因此使機體功能大大下降,工作和生活質量随之降低。

  主要危害

  眩暈、乏力、易疲勞、工作能力下降

  暈厥、跌倒、骨折等以外事幫及死亡增加

  引發心情壓抑、憂郁症等精神障礙

  誘發短暫性腦缺血、腦梗塞、心肌缺血

  聽力損害、視力障礙

  (一)按摩

  (1)用圓珠筆杆點按雙手手背食指根部下面的“血壓反應區”3~5分鐘,每天1~3次。

  (2)用拇指按壓雙手掌心中央的“心包區”3~5分鐘,每天1~3次。

  (3)每天早晨起床後,用橡皮筋在雙手中指與無名指第1關節上各繞3圈,1分鐘後除去,每天1~3次。

  (4)用橡皮膏貼在雙手掌心“感情線”(又名:“天紋”,即上面的一條紋線)、“頭腦線”(又名:“人紋”,即中間的一條紋線)及“生命線”(又名“地紋”,即下面的一條紋線),每天更換一次。

  (5)用拇指分别按壓雙手“神門穴”(掌心“手腕線”下小指側)、“大陵穴”(掌心“手腕線”下面中央)、“血海穴”(膝部髌内上緣上2寸)與“三陰交穴”(内踝尖上3寸,胫骨後)各3~5分鐘,每天1~3次。

  (6)用鍵身錘輕輕地叩擊雙腳腳底中央的“腎髒反射區”與左腳腳底“腎髒反射區”斜上方的“心髒反射區”各5分鐘。

  (二)食療

  (1)桂圓肉6克,幹吃或加水煮後食用,每日1劑。

  (2)肉桂、桂枝各5克,洗淨後切薄片,與炙甘草5克同放入茶杯中,注入沸水200毫升,加蓋焖15分鐘,當茶頻飲。

  (3)紅棗20枚、母雞1隻,先煸炒後焖熟,分幾次食用,每日1劑。

  (4)酸棗仁、茯神各15克,遠志6克,豬心1隻,炖熟,稍加調味品,每日1劑。

  (5)粳米50克,清水800毫升,文火煮至半熟,倒出米湯,加入牛奶500毫升與白糖适量,共煮粥,分1~2次空腹服用。

  (6)太子參15克,淮山藥10克,薏苡仁20克,蓮肉15克,紅棗10枚,糯米50克,白糖适量,共煮粥,每日早晚各服1次。

  一,适當增加食鹽用量,同時多飲水,較多的水分進入血液後可增加血容量,從而可提高血壓。

  二,增加營養,吃些有利于調節血壓的滋補品,如人參、黃芪、生脈飲等。此外,适當喝些低度酒也可提高血壓。

  三,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機體調節功能。體育鍛煉無論對高血壓或低血壓都有好處。

  四,為防止暈到,老年低血壓患者平時應注意動作不可過快過猛,從卧位或坐位起立時,動作應緩慢一點。排尿性低血壓患者還應注意,在排尿時最好用手扶住一樣較牢固的東西,以防摔倒。

  五,藥物治療,可選用米多君、利他林、麻黃素等升壓藥及三磷酸腺苷、輔酶A、維生素B及C,以改善腦組織代謝功能。

  低血壓病人怎樣選擇飲食?

  治療低血壓病,飲食療法也是治療本病的有力措施之一,可逐漸提高病患者的身體素質,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加心肌收縮力,增加心排血量,提高動脈管壁緊張度,從而逐步使血壓上升并穩定正常水平,消除低血壓帶來的種種不适症狀。

  低血壓病人的飲食選擇包括下列幾點:

  1、葷素兼吃,合理搭配膳食,保證攝入全面充足的營養物質,使體質從纖弱逐漸變得健壯。

  2、如伴有紅細胞計數過低,血紅蛋白不足的貧血症,宜适當多吃富含蛋白質、鐵、銅、葉酸、維生素B12、維生素C等"造血原料"的食物,諸如豬肝、蛋黃、瘦肉、牛奶、魚蝦、貝類、大豆、豆腐、紅糖及新鮮蔬菜、水果。糾正貧血,有利于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大腦的供血量,提高血壓和消除血壓偏低引起的不良症狀。

  3、蓮子、桂圓、大棗、桑椹等果品,具有養心益血、健脾補腦之力,可常食用。

  4、伴有食少納差者,宜适當食用能刺激食欲的食物和調味品,如姜、蔥、醋、醬、糖、胡椒、辣椒、啤酒、葡萄酒等。

  5、與高血壓病相反,本病宜選擇适當的高鈉、高膽固醇飲食。氯化鈉(即食鹽)每日需攝足12-15克。含膽固醇多的腦、肝、蛋、奶油、魚卵、豬骨等食品,适量常吃,有利于提高血膽固醇濃度,增加動脈緊張度,使血壓上升。

  總之低血壓對人的健康影響也是很大的,因此日常生活中如果發現有低血壓的症狀的話也要及時的治療,當然了日常生活中也要多吃一些對防治低血壓有好處的食物,這樣血壓也才會正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