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
檢測是否地溝油的最簡單方法:在炒菜時放一顆剝皮的蒜子,蒜子對于黃曲黴素最敏感。如果蒜子變紅色,就是用地溝油,含有大量黃曲黴素。食油良好的話,蒜子是白色的。把你家裡的油放到冰箱裡2個小時,如果出現白色的泡沫一樣,那就是地溝油。
真相:
地溝油的檢測問題一直倍受關注,盡管衛生部門都表示目前還找不到通用的檢測方法,但是網上聲稱能夠辨别地溝油的技巧有如雨後春筍一樣冒了出來。面對連專業機構都無法攻克的難題,這些小技巧當真靠譜嗎?
地溝油檢測難
當前我們所說的地溝油,實際上指的已經不單單是字面意義上,從下水道打撈上來的油脂,而是作為廢棄食用油的統稱,包括地溝油、潲水/泔水油、煎炸老油、劣質動物油等。
雖然質監部門和科研機構一直緻力于找出各類廢棄食用油脂的共通點,但是由于廢棄食用油的來源各不相同,經曆過各種加工和勾兌,其中所含有的物質五花八門,含量也不盡相同。此前,衛生部征集得來的五種最有可能成功的檢測方法,在精制地溝油面前也敗下陣來,隻能繼續征集方法。可見想要找出一個通用可靠的方法,是極其困難的。
既然如此,流言中的方法真能好使嗎?
蒜子檢測黃曲黴毒素不可信、不可靠、不通用
黃曲黴毒素來源于黃曲黴,是一種強緻癌物質,也是地溝油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質之一。這種黴菌可以在很多作物上面生長,花生就是其中之一,如果生産單位存放不當很容易就會長黃曲黴。所以,黃曲黴毒素含量一直都是食用植物油的重點檢測指标。不單在油廠申請QS認證時需要出具産品的檢驗報告,不同級别的質監和工商部門也經常抽查。比如,在2010年的國家抽檢中,廣東有14批次的産品上了黑名單,其中就有因為黃曲黴毒素超标的。
盡管黃曲黴毒素的威脅由來已久,但用蒜子來檢測黃曲黴素卻是個新事物。我們在數據庫裡找不到關于黃曲黴毒素遇大蒜變色的文獻報道。如果你在網上查找相關的說法,搜索結果都指向這則流言。而且流言的描述也模棱兩可,可以檢測出多少含量的黃曲黴毒素,需要加熱多久才會出現紅色等問題,都沒有明确的說法。使這個方法的可信度大打折扣。
更重要的是,地溝油的黃曲黴毒素含量并不一定是超标的,比如,用煎炸老油重新加工制作的地溝油雖然會含有大量多環芳烴和反式脂肪酸等對人有害的物質,但黃曲黴毒素完全有可能合格的,即便蒜子遇上黃曲黴毒素真的會變色,也不具備識别出其他類型地溝油的能力。
綜上,這是一個不可信、不可靠、不通用的方法,即便蒜子沒變色,也不代表油就是安全的。
冰箱辨真僞也不靠譜
通過凝固點來判别地溝油的方法,此前果殼已經發布了分析的文章—— 《凝固點鑒别地溝油是否靠譜?》 ,這次流言提到的方法,其實隻是一個變種。
一些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食用油在溫度降低到一定程度以後,也會逐漸凝固析出固體,不過外觀上不應該是流言所說的泡沫。而地溝油因為經過使用,成分複雜,可能會混有食物殘渣等雜質,經過簡單的過濾雖然可以隔除較大的雜質,在常溫下是澄清的,但是動物油脂和蛋白質之類的雜質,随着溫度降低逐漸凝固析出以後可能會在油表面上形成泡沫狀的分層。
但同樣的問題,并不是所有的地溝油在冰箱冷藏以後都會出現泡沫,這樣的檢測對于大多數情況,特别是精制和勾兌過的地溝油是無能為力的。
防範地溝油,沒有太多辦法
對于質量合格的食用油,确實不會出現蒜子變紅,冷藏出現泡沫的現象。出現這樣的現象,原因可能是因為地溝油,也可能是食用油質量不合格。比如産生泡沫,就有可能是因為榨油後的除雜工序沒做好。對于國家質檢部門,明确區分這兩者是必須的,以利于合理處罰和整頓。
而對于消費者,隻要是質量不合格都是不可接受的。從這個意義上說,隻要遇到不正常的現象,都需要懷疑這個油是不是能用。但消費者同時也應該清醒的認識到,要防範地溝油,目前在技術上是沒有很好的辦法的,更多的是要在流通環節上加強警惕(當然,相關部門的質量安全過程監管是重中之重)。
這些有問題的地溝油主要是銷向餐飲市場,超市零售并不是主要渠道。一些小餐館、食品小作坊因為經營成本的壓力,加上法制意識和食品安全意識不強,廉價的精制地溝油對他們會有比較大的吸引力。因此,為了減少遇到地溝油的風險,消費者需要注意的是在外就餐盡量選擇有信譽的餐館,日常烹饪用油選購有信譽的品牌,
結論:
沒有任何研究和理論支持蒜子可以檢測出黃曲黴毒素。冷凍對一小部分地溝油有效,但不是通用方法,不具備普遍性。目前還沒有通用的地溝油檢測方法,要防範地溝油,消費者需要做的是盡量選擇有信譽的餐館和烹饪用油。
關于地溝油:
粗制的地溝油顔色深,氣味難聞,如果冒充食用油很容易被發現。如果不法商家使用技術手段為地溝油除雜,吸附脫色,真空脫臭或者添加香精,精制出來的地溝油就很難以肉眼識别了。如果再和合格食用油仔細勾兌,在色澤、澄清度和折光率等質量指标上達到國标要求是可能的,甚至各項檢測指标達到食用油衛生國家标準(GB
2716-2005)也不是不可能,畢竟這些檢測指标是針對正常的生産流程制定的。
因為這樣的處理在技術上并不複雜,成本也不太高,對于商人而言還是有利可圖的。但是這樣得到的僅僅是看起來像食用油,而不是真正能吃的食用油。
真要把地溝油精煉到可以安全食用,不但要把黃曲黴毒素、重金屬元素、苯并芘、多環芳烴、洗滌劑等各種有毒有害雜質徹底清除,還要注意不能在處理過程中引入新的有害物質,同時設備也要确保清潔衛生。這樣一折騰,技術難度和成本自然就高了,可能毫無利潤可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