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胃病七分在養三分靠治”,所謂七分養是養什麼呢?其實七分是指在三分的基礎上加以調養。人體的胃好比是一個每天不停工作的發動機,經常由于不良飲食習慣而傷害了自己的胃,那當胃受到傷害了應該怎麼做呢?胃不好要吃些什麼食物來養呢? 到底該怎樣養胃,今天向大家介紹中醫腸胃保健的8種食物,助您健康養胃,享受美味人生。
有一個健康的腸胃也是一種幸福。腸胃不好,吃喝就犯愁。從中醫養胃保健的角度出發,胃,為水谷之海,水谷氣血之海,髒腑之本。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納與腐熟水谷,即具有消化食物的功能。胃主通降,以降為和,與脾相表裡。所以,如何養胃是每個人都必須要去考慮與學習的問題。
在快節奏生活的壓力下,胃是人體最容易出現問題的器官之一。如今,胃腸相關慢性疾病已經成為我國患病率、就診率均位于首位的病症。其實,從很早的時候,我們的祖先就意識到了養胃的重要性,并對一些能夠養胃的食物做了記載。
茯苓
味甘、淡、性平,有健脾和胃的功效,能除濕利水,還有抗衰老的作用。除了最常見的茯苓餅,還可以将茯苓打磨成粉後放入粥中食用,或拌蜂蜜後抹到糕點上蒸熟食用。
蓮子
藥性平和,味道稍微有點甘甜,中醫認為它能補脾胃之氣,可以起到止瀉的作用,另外還有養心安神的功效。需要注意的是,蓮子食用前需要去心。
芡實
又名雞頭米,性平,味道甜澀,是補脾胃最好的食物之一,同時還有固津的作用它與蓮子的功效相似,隻不過它的收斂作用比蓮子強。如果脾胃虛弱拉肚子,芡實還有助止瀉。由于芡實較硬,應該長時間熬煮,也可打成粉放入粥中。
南瓜
據《滇南本草》和《本草綱目》記載:南瓜性溫,味甘,入脾、胃經。也就是說,南瓜對于養護脾胃很有好處。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分析,南瓜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B族維生素、維生素C和鈣、磷等成分,是健胃消食的高手,其所含的果膠可以保護胃腸道黏膜免受粗糙食物的刺激,适合患有胃病的人食用。而且,南瓜所含成分還能促進膽汁分泌,加強胃腸蠕動,幫助食物消化。南瓜烹饪方法多樣,可蒸食、熬粥或煲湯。
小米
中醫認為,小米味甘性平,入腎、脾、胃經,《本草綱目》也有小米“治反胃熱痢,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的記載。從營養方面來看,小米特别出色的地方,是它的鐵和維生素B1含量優于小麥、大米和玉米,特别适合孕婦、哺乳期女性食用。小米的膳食纖維含量在粗糧中偏低,口感細膩而容易消化,也适合6個月後的嬰幼兒食用。小米可單獨熬煮成粥,也可添加大棗、百合等熬成營養粥品,還可以和大米一起煮成“二米飯”。
紅薯
《本草綱目》、《本草綱目拾遺》等古書記載,紅薯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的功效,使人“長壽少疾”。現代研究表明,紅薯中含有大量膳食纖維,能幫助刺激腸胃蠕動和消化液的分泌,保護腸胃。此外,紅薯富含大量的胡蘿蔔素,對兒童以及老人的視力都有益處,并且還富含鉀、鐵和維生素B6等營養素。紅薯可以直接煮食,也可用來熬粥。
山藥
中醫認為,山藥性平、味甘,歸肺、脾、胃、腎經。曆代古書對山藥的平補作用均有記載,《本草綱目》中提到,山藥益腎氣、健脾胃。據記載,慈禧為健脾胃而吃的“八珍糕”中就含有山藥成分。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分析,山藥含有澱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能促進消化、改善胃腸功能。山藥吃法多樣,可将山藥與大米、小米、紅棗等熬成雜糧粥,也可将山藥研細磨粉後與米粉混合,熬成糊糊喝,還可将山藥蒸熟後制成藍莓山藥食用。
姜
中醫認為,生姜汁味辛、性溫,入肺、胃、脾經。《食療本草》說它“止逆,散煩悶,開胃氣”。《本草拾遺》記載生姜“去冷除痰,開胃”。生姜在中藥中常用以治療惡心、嘔吐,對胃病患者很有幫助。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姜富含的姜辣素能刺激消化道的神經末梢,引起胃腸蠕動,增加唾液、胃液和腸消化液的分泌,從而健脾胃、增食欲。姜除了用作調味料外,還可以用來泡水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