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生病很容易引起并發症,導緻老年人吃藥的計量很大,而且種類很多,但是吃藥超過4種以上就容易傷身了。小編推薦給大家一個方法,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老年人用藥常常很多,一是種類多,二是量大,三是用藥時間長。除了必吃的藥物之外,很多老人還會或多或少地吃些保健品。藥物是把雙刃劍,在治療疾病的同時,其毒副作用也不可避免地影響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因此,老年人在保證疾病治療療效的前提下,要盡量減少合用藥物的種類,盡量選擇藥物間相互作用較小的藥物,采用替代藥物,注意間隔時間。患者要遵守醫囑,不要偏聽偏信、亂用補藥。
四種辦法減少用藥品種
有調查顯示,約有四分之一的老年患者同時使用4到6種藥物,最多的可達25種。随着服藥品種的增加,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也會增多。因此,老年人同時合用的藥物以不超過4種為宜。
可以通過以下方式減少用藥品種。第一,先食療後藥療。能通過飲食、生活習慣、生活環境調整得以改善的盡量不用藥。例如老年人的便秘,如果能通過增加纖維素食物或者運動改善則不需藥物治療。
如果患上風寒感冒,可以先采用姜片紅糖水治療,如果無效可考慮按摩、針灸、理療等方法,最後再采用藥物治療。
市場上大多數治療感冒的藥物都含有麻黃堿,高血壓患者服用後會引起血壓波動。第二,先外用後内服。如有皮膚病、牙龈炎、扭傷等可以先用外敷藥解毒消腫。第三,對于需要長期服用的藥品盡量選擇長效制劑,即每天服用一次的藥品,這樣可以減少多次服用增加的藥物間相互作用的風險。第四,對于長期服藥的患者,最好固定一位醫師治療,盡量避免同時使用不同醫師開出的不同處方藥。
學會間隔用藥
在用藥前要仔細閱讀說明書,或取藥時仔細聆聽藥師的用藥交代,通過餐前餐後間隔用藥、中西藥間隔半小時的辦法,既可增強藥物的有效性,又可以減少藥物的相互作用。許多藥物與時辰節律變化有關,應針對病情選擇最佳給藥時間,最大限度地發揮藥物的作用,盡可能降低毒副作用。
例如氫氯噻嗪宜在早7時服用,此時不良反應最少;呋塞米應于10時服用,作用最強;地高辛在8~10時服用,血藥濃度低,但生物利用度和效應最大,若下午2~4時給藥,血藥濃度高而生物利用度低。在氣壓低時,人體對強心苷的敏感性顯着增強,這種情況下用藥劑量應減少,否則容易發生中毒。
總結:老年人如果實在是沒辦法減少用藥的品種,那麼就請學會間隔用藥,這樣可以減少對身體的傷害,充分發揮藥效。(文章原載于《益壽文摘》,刊期:2012.06,作者:郭慶東,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作文庫知識百科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将在第一時間删除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