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症一種是以骨量減少、骨的微觀結構退化為特征的,緻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發生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10月20日是世界骨質疏松日,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骨科主任醫師張同仁提醒廣大市民,小時候鈣攝入量的長期不足及缺少運動,将導緻中老年骨骼不能達到最佳骨密度,并加速中老年期骨骼中鈣質流失的速率,加劇骨質疏松程度。
補鈣要點1:從小開始“存入”鈣
别等到危險期到來才臨時抱佛腳,關注起補鈣。各項研究表明,兒童期和25~30歲的最佳鈣攝入量對個人的峰值骨量會産生積極的影響。如果沒有攝入足夠的鈣量,到35歲時就不能達到最佳骨密度,中老年就更容易發生骨質疏松。
張同仁解釋說,我們骨骼的大小和強度在一生的前30年持續不斷發展,通常在30~35歲時達到最高峰值,随後開始走下坡路。所以鈣需要“原始積累”。家長得關注,讓孩子飲食均衡以及适量地運動,從而達到補鈣目的。這不僅有利于孩子自身發育,也是在為将來骨骼健康存入“養老金”。
補鈣要點2:健康不偏食,鈣基本夠
張同仁稱,“許多人都知道預防骨質疏松需要補鈣,但是往往會陷入誤區,認為隻要吃鈣片就可以補鈣了。”其實,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合理膳食,适度運動,常曬太陽就是補鈣,且作用是無法代替的。身體健康的人,長期飲食均衡攝取多種食物不偏食,維持正常活動量,身體基本不會缺鈣。而且食物補鈣比藥物補鈣更安全,不會引起血鈣過量問題。
但張同仁介紹,據調查發現:“我國城鄉居民平均每天的鈣攝入量為391毫克,隻相當于世衛組織推薦量的41%”。看來大家飲食存有不當之處。要想達到補鈣的目的可以多食用一些奶類及豆類制品,多食用一些如豬腎、芹菜、蘿蔔、玉米、桂圓、蝦皮、芝麻、排骨、雞湯等含鈣豐富的食物。此外,身體能促進鈣吸收的物質是維生素D,可以通過曬太陽,吃蛋黃、肝髒補充維生素D,從而促進身體鈣的吸收。許多人認為喝骨頭湯可以最大程度補充身體所需的鈣質,其實這是一種錯覺。一碗下足料、烹制時間長的骨頭湯的鈣含量非常低。經營養分析發現,5大高鈣食物分别是:牛奶、酸奶、豆腐、油菜、蝦皮。
在飲食改善之後,如果身體有缺鈣症狀才需在醫師的指導下吃鈣片或維生素D制劑。比如,胃腸吸收功能差吸收不好,骨折了,有發育不良,記憶力差等缺鈣問題才需額外補充。亂吃鈣片反容易造成問題,比如過度補鈣使血液中的鈣含量增加,會加速動脈中沉積物的形成,可能導緻心髒病、腦病的發生。
補鈣要點3:補鈣不能治好骨質疏松症
門診中,也有不少骨質疏松症患者把治療簡單地等同于吃鈣片。其實,骨質疏松症需綜合治療,一系列藥物治療能抑制骨吸收和促進骨代謝。目前,治療骨質疏松症的常用藥物主要有鈣制劑、二膦酸鹽類、性激素、維生素D類、降鈣素等。
張同仁告訴記者,骨質疏松症的患者在早期症狀較為輕微,甚至沒有感覺。隻有骨質疏松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會出現腰背部疼痛、身高變矮、脊柱前屈、駝背等現象。因此醫生建議中老年人要定期做骨密度檢查。對骨量快速減少的人群,應及早采取防治對策,有效地預防骨質疏松性骨折。
已經患上骨質疏松症的中老年朋友應找專業的醫師咨詢及治療。除治療外,還需要每天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保證足夠的睡眠,經常曬太陽,并進行适量的運動。每天運動鍛煉半小時到1小時,可以做一些較為緩和的運動如散步、打太極拳、做各種運動操等,有條件的話可以進行遊泳鍛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