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的緻癌物質,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被癌症盯上。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一下在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中最容易被忽略的緻癌物!趕緊去下文看看吧!
【衣】
每個人都要穿衣服,但你貼身穿的衣服不僅僅有美觀的效果,更具備緻癌的可能。其實不僅僅是衣物,一些日常生活中總要與人“肌膚相親”的物品有時候也會被一些無良商販注入緻癌因素。
1、女性内衣染料可緻癌
有調查顯示,女士内衣質量樣品抽查合格率為70%,不合格商品主要是耐汗漬色牢度、标志等項目不符合國家質量标準要求。
耐汗漬色牢度不合格的内衣,人體出汗時,面料中的染料會由于汗液的作用而脫落并轉移到皮膚上,染料被皮膚吸收後可能會對人體産生緻癌、緻敏作用。
2、尼龍衣物會釋放“塑料單體”
你的衣櫃裡肯定少不了彈力緊身衣、尼龍褲、尼龍襪...這些尼龍聚酯類合成纖維織物經人體加溫後,可釋放出微量的“塑料單體”。在加工時加入的松軟劑、氣溶膠及抗靜電劑都對人體有潛在的危害。
3、衣服消毒液
衣服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鈉,自來水都用到它來消毒,是安全無毒。但無毒不等于可以經常使用。如果經常使用消毒液,會對皮膚有刺激作用,導緻皮膚粗糙。
其次,洗衣液的成分對很多面料比如羊毛、蠶絲、兔毛、尼龍等都有嚴重損傷作用。如果幹洗,服裝幹洗劑、除漬劑含有過氧乙烯,對人的肝髒和骨髓的造血功能均有損害。
4、“免熨燙”
市面上曾一度流行“免熨燙”衣物,随便搓揉也不起皺,很适合出差族。但業内人士透露,一般全毛、全棉含量超過30%的,就必須添加一種叫甲醛的試劑才可以抗皺。這種試劑經常運用在紡織業上,用來對一些面料做處理。甲醛會導緻鼻腔癌和呼吸系統腫瘤。
5、紙巾含過量漂白劑
調查顯示,多種紙巾産品都不符合标準要求,主要是細菌菌落總數和柔軟度不合格。質量差的衛生紙不但細菌超标,長期使用含有過量熒光漂白劑的衛生紙還可能緻癌。
不少消費者在選購衛生紙的時候除了關注價格,還會以紙張的白度來判斷優劣,這其實是一個消費誤區。為了讓衛生紙的“賣相”好一點,有的企業便會添加熒光增白劑,來增加紙張的白度,但實際上熒光劑對人體是有害的。
【食】
1、 碳酸飲料
專家說腫瘤細胞的主食是糖,大家愛喝的碳酸飲料中的精緻糖類,正好會促進腫瘤的形成與生長;另外,碳酸飲料中的添加物對健康也不好,所以應該盡量減少飲用。
2、油炸食品
因為在高溫烹調中,會産生丙烯醯胺這種緻癌物質,應盡量避免吃油炸過的食物。
3、槟榔
嚼食槟榔是引起口腔癌的一個因素。
4、水發鱿魚甲醛超标
甲醛浸過的鱿魚不但個大飽滿、色澤鮮豔,且很有韌勁。甲醛屬限制使用物質,水發産品中的甲醛标準限量值不得超過每公斤10毫克。近年來的檢查中,水發鱿魚的甲醛超标情況普遍存在。
5、酒精
喝酒或是飲用過多的酒精,可能傷害肝髒、食道、口腔、結腸和乳房等,根據統計,甚至會提高婦女罹患乳癌的幾率。
6、烤焦的肉
因為烤焦肉含有毒物質,而且經研究證實環式芳香胺(Acrylamide)會緻癌,應該減少、甚至不吃烤焦的肉類食物。
7、腌漬臘肉
腌漬臘肉中含有硝酸鹽,也常見于加工肉品如熱狗、培根、香腸當中,建議少吃為妙。
8、隔夜菜
隔夜熟白菜和酸菜會産生亞硝酸鹽,在體内會轉化為亞硝酸胺緻癌物質。
9、反複燒開的水
反複燒開的水含亞硝酸鹽,進入人體後生成緻癌的亞硝酸胺。
10、人造豬血
不少商家為了減少成本,用少量豬血加入生粉攪拌,加入工業用鹽和甲醛使其凝固,為保證顔色如同真豬血,再添加染色劑染色,待凝固後,放入大鍋用慢火熬,待豬血成塊後放入浴盆冷卻,切塊後冒充新鮮豬血出售。
【住】
1、馬桶緻癌
坐式馬桶替代了蹲坑,不過有專家提醒,坐馬桶時,身體和有毒物質之間形成了一個封閉空間,時間長了,這些毒氣會進入人體内,嚴重的會引發痔瘡、肛門炎、慢性陰道炎,甚至宮頸癌等婦科腫瘤。
下水道反味、馬桶反味等各種臭味聚集在衛生間中,有潔癖的家庭主婦會忍不住時常噴點空氣清新劑或香水,掩蓋難聞的氣味,殊不知,這些氣味可能成為緻癌的一個危險因素。
2、洗滌用品緻癌
洗滌劑中的化學成分對頭發及人體的其他器官也有不同程度的侵害。殘留在碗、盤子上的洗滌劑對家人的健康更是個威脅。
另外,也許你還習慣把各種不同的清潔劑混在一起用,以加強去污效果。可是,家用清洗劑有的呈酸性,有的呈堿性,混合時可能會發生化學反應,如用潔廁劑除垢時可能産生刺激性的氨氣或氨水,當氨水與具有漂白功效的清潔劑混合時容易産生有毒的氯氨氣體,過量吸入後将導緻肺部嚴重發炎及肺積水。
3、 滑石粉
滑石粉是爽身粉的主成份,過去和現在的研究,都一直着重滑石粉和癌症間的關聯性,特别是滑石粉可能導緻肺癌與卵巢癌,因此,若可以的話,還是減少使用較安全。
4、止汗劑
止汗劑中的鋁,已經被證實會導緻乳癌。另外,止汗劑阻止身體排汗的機制,也會讓毒素堆積在淋巴結導緻乳癌。建議避免使用止汗劑。
5、泡泡浴用品
泡泡浴産品中因為含有月桂基硫酸鈉,已被證實會影響皮膚粘膜,長期使用也會增加罹癌風險。
6、紙杯含增白劑
大多數買紙杯的市民都不會注意紙杯的QS标志。專家提醒:如果紙杯聞起來有刺鼻氣味,或者感覺軟,最好不要購買。尤其要注意特别白的那種紙杯,可能添加有熒光增白劑,這些物質一旦進入人體,會成為潛在的緻癌因素。
7、家居瓷磚&木制家具
瓷磚含有的放射性核素超标,若對人體長期輻射,會增加得癌症的幾率。而在木制家居行業中,高毒物質危害十分嚴重。家具中的甲醛多來自木家具的表面漆,因此表面漆中所含甲醛是否超标往往成為木家具是否有毒的關鍵。
Tips:12個現象幫你判斷家中是否甲醛超标
新搬家或者新裝修的房子裡,室内植物不易成活,葉子容易發黃、枯萎;新搬家後,家養的貓、狗甚至熱帶魚類莫名其妙地死掉;上班就感覺喉嚨疼、呼吸道發幹,下班後便沒事了;新裝修的家庭和寫字樓房間或新買家具有刺鼻、刺眼等刺激性異味,而且異味長期不散。
【行】
出門在外,不管你是開車,購物,休閑,還是學習,總要接觸使用各種各樣的物件,應該說絕大部分的東西都是安全的,但不排除有一些有毒的,這都是難免的,你懂的。
1、購物小票含雙酚A
研究發現,購物收據或使用櫃員機時打印的單據都含有毒化學物質雙酚A,即使隻是接觸收據,雙酚A也能經由皮膚進入人體,長期接觸或嚴重擾亂人體激素分泌,甚至可能導緻癌症。
此外,雙酚A廣泛存在于購物小票和銀行憑條上。因為小票和收據都會有防水成分、增加透明度等,而雙酚A就會在小票上的光料中使用。
2、遊泳池含氯超标
遊泳是人類最好的健身方式之一,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這種健身方式,家長們也開始熱衷于帶年幼的孩子去室内遊泳池上遊泳課或戲水玩耍。
泳池消毒的氯化物可能造成健康影響。研究證明,在含氯泳池中遊泳确實有可能增加患癌症的風險。
3、手機
當我們使用手機所發出的電磁波,可能會導緻腦癌的發生。雖然目前還沒有證據顯示,使用手機與腦癌之間的關聯性,但還是建議盡量使用耳機,而避免長時間耳朵直接接觸手機。
4、汽車:近半自主品牌車甲醛不達标
在某項汽車測評調查中,發現近半數車企的甲醛含量不達标。車内甲醛的控制與品牌的知名度和造車的時間長短無關,但與新車面世的時間還是有一定關系,最新或最近上市的新車甲醛含量的控制會好一些。
5、香味文具能緻癌
随着社會的發展,文具的款式也越來越多樣化,甚至還戴上了香味。香味塑料書皮、香味橡皮擦、香味圓珠筆...但其實,這些香味文具卻在無形之中傷害孩子。
專家指出,這種塑料書皮所散發的香味的香料、香精裡含有甲醛、苯等有毒有害物質,會刺激皮膚黏膜,引發眼紅、眼癢、咽喉不适或疼痛、聲音嘶啞等症狀,甚至引發癌症。
如何預防癌症
第一、保證良好、充足的睡眠
睡眠時人體會産生一種稱為胞壁酸的睡眠因子,此因子可促使白血球增多,巨噬細胞活躍,肝髒解毒功能增強,從而将侵入的細菌和病毒消滅。
第二、保持樂觀情緒
樂觀的态度可以維持人體最佳的狀态,相反巨大的心理壓力會導緻對人體免疫系統有抑制作用的荷爾蒙成分增多,所以容易受到感冒或其他疾病的侵襲。
第三、限制飲酒
酒精對人體會産生消極影響,過量飲用會給心髒等器官造成很大破壞。因此,人們應做到每天飲低度白酒不要超過100毫升,黃酒不要超過250毫升,啤酒不要超過1瓶,喝葡萄酒不超過1杯。
第四、多參加運動
研究指出,每天運動30到45分鐘,每周5天,持續12周後,免疫細胞數目會增加,抵抗力也相對增加。運動隻要心跳加速即可,晚餐後散步就很适合。
第五、補充維生素
每天适當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但一定要根據醫生的建議來服,亂服濫用隻會起反作用。
第六、對自身的免疫細胞進行體外“擴軍”培養,以達到預防疾病和抗衰老的目的
近年來,國外一些高收入人群開始熱衷一種特殊的保健方式:将自己的免疫細胞抽出來做培養增殖,等到變成上百億之衆,再回輸體内參加“抗戰”,以達到預防疾病和抗衰老的目的。
結語:看了上文的介紹,我想大家都應該知道日常生活中哪些緻癌物最容易被忽略了吧!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哦!還有小編為大家推薦的一些預防癌症的方法,大家也可以了解一下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