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會的激烈競争,人們在工作和生活當中都面臨着非常大的壓力,有許多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差的人導緻出現精神分裂的現象越來越普遍,精神分裂屬于一種精神方面的疾病,一般來說,治療起來都比較困難,療程都相當長,那麼精神分裂心理治療方法都有哪些呢?
精神分裂症的發生是在易感素質和環境中的不良影響、生活中的應激因素相互作用下發生,心理應激在引起疾病的複發中的作用尤為明顯。因此在治療過程中,要了解與發病有關的生活和工作中的應激,了解病人在病情好轉階段對疾病的态度、顧慮,協助病人解除家庭生活中的急慢性應激,并給予支持性的心理治療十分重要。
心理社會康複在住院條件下應予以重視:重視病人在住院時的社會生活,開展有組織的文娛、工療活動,關心病人和社會、家庭的聯系等等。病人返回社會前應重視對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交能力的訓練,對病人的家庭進行心理教育,以提高病人的應對技能,改善病人家庭環境中的人際關系。這些措施對減少精神分裂症社會生活中的應激、減少複發、促進病人的心理和社會康複起到積極的作用。
國内外的調查資料均表明,家庭成員對病人的不正确态度,生活中的不良心理應激均可影響病人的病情預後或導緻複發。如全國12個地區精神疾病流行學調查資料,對176個病程5年以上的慢性病例,用多重逐步回歸的方法,分析18個可能影響社區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預後的因素,發現家庭照顧占首位,回歸系數值最大,其次是複發次數和治療情況。英國Leff等對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家庭研究表明,家庭情感氣氛對精神分裂症的病程和複發有重要影響,如來自家庭成員的過分的批評、敵視态度等情感表達過分等不利于病人的康複。對病人家庭的心理教育或對病人進行社交技能訓練等幹預措施,可減少來自家庭社會生活中的不良應激、減低複發率。随訪研究資料表明,與出院後單獨用藥物治療鞏固療效組比較,心理幹預措施可使生活在情感過分表達家庭的病人,第1年内的複發率從40%下降至20%,第2年随訪觀察,說明這種心理幹預仍起作用。
在當前精神病的防治工作模式從醫院轉向社區,以期促使慢性精神病人及早返回社會,以利于精神病人的心理社會康複。
一般來說,出現精神分裂的時候,應該及時到正規專業的醫院去進行治療,在采取藥物進行控制的同時,心理治療也很重要,作為病人的家屬,一定要配合醫生,積極參與到病人治療的過程當中,家人的參與對于治療精神分裂症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