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防秋燥
燥邪傷人,易傷人體津液,津液既耗,就會出現燥象,表現為口幹、唇幹、鼻幹、咽幹、舌幹少津、大便幹結、皮膚幹甚至皲裂。肺喜潤而惡燥,肺的功能必然受到影響,就會出現鼻咽幹燥、聲音嘶啞、幹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秋燥症。
(2)防濕邪
秋季從立秋到霜降有6個節氣。此時,夏天的暑氣還沒有結束,秋天的雨水已經很多了,此時須防濕氣陰邪,困傷脾陽而發生水腫或腹瀉症狀。要是早秋脾傷于濕,就會為冬天的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的發作種下病根,所以秋季防濕也很關鍵。
防濕主要應以祛濕化滞、和胃健脾的膳食為主。如蓮子、苡米、冬瓜、蓮藕、山藥等。
(3)防賊風
秋天氣候多變,早晚溫差大,冷熱失常,往往使人措手不及,賊風往往會乘虛而入,使人生病。
秋夜涼風習習,有的人愛開窗而睡。睡眠中人體免疫機能降低,陣陣涼風吹起地面塵土以及細菌病毒就會乘虛而入,被中醫稱為賊風。
(4)防秋郁
晚秋時節,凄風慘雨、草枯葉落,人感受了季節的變化容易起憂思。人腦底部,有一個叫松果體的腺體,能分泌一種褪黑激素,它使人意志消沉、抑郁不樂。而入秋之後,松果體分泌褪黑激素相對增多,人的情緒相應低沉消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