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者扶植計劃 第二期#
人食五谷味,有進必有出,
脾升胃和降,水精肺輸布,
精華入五髒,糟粕歸腸腑,
腑通髒氣和,病痛不屠戮!
“粑粑”的故事
“粑粑”去哪裡啦?我一定要找到他……書接上回,今天講“粑粑”的故事,故事還得從一位老患者說起!
5年前的一天,我出門診,一位之前相熟的老病人找到我,患者男性,73歲,體質較弱,往有膽總管取石手術史6年,腦垂體瘤病史2年,此前因“腹痛腹脹3天”,經某市人民醫院就診,并診斷為“不完全性腸梗阻”,住院治療9天,除了手術,各種手段用盡,就是大便下不來,沒有辦法,建議患者出院,到上級醫院進一步治療,患者家離我們醫院不遠,就來我們醫院想再灌灌腸試試,來院後臨時改變主意,就找到了我。
胸椎正位片(标識處為骨折部位)
來診時,患者已經12天未排大便,查體:腹部膨隆,臍上壓痛,腸鳴音稍亢進,舌紅苔黃厚膩,脈弦滑,見患者進診室時就一直含胸駝背,追問患者病情,自述其後背部隐痛不适,不敢直腰,進一步擴大查體範圍,查脊柱發現,胸8、9棘突尖、椎體兩側旁壓痛叩擊痛明顯,建議患者行胸椎正側位X片檢查,患者滿臉狐疑,“明明是肚子不好,拍什麼胸椎片啊”,還好,之前攢了點人品,這時起了作用,患者雖然疑心重重,但最終還是聽從了我的建議,拍片檢查示:胸8.9壓縮性骨折,再追問既往病史,患者無明顯外傷史,但此前曾長期口服激素類藥物,病情叙述到此打住,問題來了,患者好好的怎麼就骨折了呢?即便有骨折,又與大便不通又有什麼關系呢?
胸椎側位片(标識處為壓縮性骨折部位)
簡單複習下病理與解剖,脊柱是人體的中流砥柱,頸7胸12腰5加上骶尾融合1大塊,通過與椎間盤、韌帶、肌肉的連接共同構成了人體的中軸線,在椎體的前方,有交感神經鍊從頸到骶分布,在兩側的椎間孔内,有頸叢、臂叢、肋間、腰叢、骶叢神經依次出入,他們之間,還存在着大量交通神經彼此溝通,這些主幹神經又逐次分支分布到人體的每個地方,包括來自于下胸段支配腹腔髒器的内髒大小神經,内髒神經的功能異常,很多情況下,就會導緻所支配的胃腸平滑肌蠕動變慢,胃腸蠕動慢了,“粑粑”也就停滞不前了!
支配腹腔髒器的神經很多來源于胸椎節段
再說骨骼,從微觀解剖上來看,椎體是由大量骨小梁支撐起來的,年輕人的骨小梁密集而結實,而随着年齡的增長,骨小梁也就變得疏松而脆弱,這除了有局部的血運不暢等因素外,更多的是與鈣的流失和沉積不足有關,激素的一大副作用就是脫鈣,患者長期口服激素無疑是雪上加霜,骨小梁就像房架,一根根的微骨折,積少成多加上輕微外力,比如說打噴嚏、深咳嗽都有可能導緻自發性骨折,房梁斷了,房子塌了,扯着電線(相關神經)了,症狀也就出現了,這就是我對這位老患“粑粑不通”的解釋!
正常骨質與疏松骨質的對比
既然是椎體壓縮性骨折了,那就讓骨科灌個骨水泥撐起來呗!還别說,這真是個不錯的方法,可在當時,這種方法還沒有得到推廣呢,怎麼辦呢?回顧一下當時我的治療!
中醫微創小針刀療法
其一,從針刀醫學角度考慮,該患者因胸8.9壓縮性骨折,造成脊柱曲度的改變,椎間隙的狹窄,椎間孔的變形,對支配腹腔髒器的相關神經或交通支造成卡壓和刺激,從而出現功能失調,産生一系列腹痛、腹脹、大便不通等腸梗阻症狀,予以背部相關部位的針刀操作,從軟組織的角度解除或改善上述異常神經的功能,從而達到改善臨床症狀的目的。
九針之毫針
其二,從中醫學角度考慮,《傷寒論》中有雲:“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随證治之”,結合症狀、體征、舌脈,綜合分析,患者屬于陽明内熱、腑氣不通之腑實證,《傷寒論》陽明病經方承氣湯加味,中醫不僅有藥,還有針,很多人忽視了針在此類疾病中的治療作用,合理的配穴,效果也是蠻不錯的,這個病人我的選穴包括:天樞、大橫、上巨虛、支溝、四關,什麼機理呢?天樞屬足陽明胃經,為大腸經募穴,是大腸經氣血的主要來源之處;大橫為足太陰與陰維脈交會穴,為治療大便不通之驗穴:上巨虛為大腸之下合穴,具有通調腸腑、理氣和胃的作用;支溝為手少陽三焦經之絡穴,可暢通三焦,疏通氣機,《玉龍歌》中亦雲:“大便閉結不能通,照海清楚在足中,更把支溝來瀉動,方知妙穴有神功。”因患者有濕熱之像,暫不加滋陰之穴照海;古有函谷關、武關、散關、蕭關四道重要關隘,中醫亦有“四關穴”,意即人體生命的關口,四關穴即合谷、太沖穴的總稱。合谷穴屬多氣多血之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偏于補氣、瀉氣、活血,太沖穴屬少氣多血之足厥陰肝經的輸穴和原穴,偏于補血、調血。合谷之氣在陽,以降為順,偏于調血中之氣,太沖之氣在陰,以升為順,偏于理氣中之血,四穴相合,可清熱利濕、通降胃腸、通經止痛。諸穴遠近結合,共奏暢通三焦、疏利腸腑、推陳緻新之功,氣行則鼓動有力,大便得以暢下!
說的叭叭的,看似蠻有道理的,實際效果會怎麼樣呢?聽聽病人怎麼說!
“以人為本”,病人的康複才是醫者最大的欣慰!
2015年7月22日,患者自述治療當日,即開始自主排出少量大便,次日及第三日,患者每日解大便3-4次,用病人自己的話說:“我自己都不知道到底拉出了多少粑粑”,腹部症狀逐步緩解了,但仍感後背部及雙側胸脅部疼痛,察舌紅苔黃膩,按脈弦滑,突然頓悟,患者不僅有陽明腑實,還兼有少陽郁熱,且患者有胸椎骨折、脅肋部疼痛,此乃瘀留脅下,改弦更張,針灸治療同前,調整中藥湯劑,以大柴胡湯合複元活血湯加減,4劑後,患者托人告知,病情已愈,未再複診!
無謂的中西醫之争,不如協同作戰!
回顧理順總結下,在這病例的分析和治療中,我們運用了西醫學、中醫學和針刀醫學三種不同的思維,并在各自的指導理念下,采用的不同的治療方法,中西合璧,協同作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實,醫學本就不應該分中西,我們治療的是同一個人體,怎麼選擇更适合人體的治療方法,達到治療目的,這種“以人為本”的思維體系,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把看病故事化,将治療通俗化”,我是威海市中醫院全科醫生宋國政,結合臨床生動的案例,用中西醫兩種思維來分析,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描述,希望能夠在中西醫融合、健康咨詢、醫藥問答、學術交流、養生保健、心聲流露等方面,為同行、朋友、民衆提供一點點力所能及的幫助!碼字不易,如果您贊同我的觀點,請關注或關注,如果您的家人朋友也有這方面的困擾,請把這篇文章轉發給需要的他們,謝謝了!
“全科醫生講醫事”,下回繼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