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勞是萬病之源。疲勞是指因過度的體力或腦力勞動引起勞動能力下降的現象。疲勞一般分全身疲勞、個别器官疲勞、智力疲勞和技術疲勞4種。
全身疲勞
主要因全身參與較為繁重的體力勞動所緻,表現為全身乏力、不适、疲憊、肌肉關節酸痛、以及懶動等疲倦感和作業能力明顯下降,錯誤增多,動作遲鈍不協調,以至打瞌睡等。
個别器官疲勞
常發生在僅需個别器官或肢體參與的緊張作業,如抄寫、篆刻、打字等,它與全身性疲勞區别在于疲勞發生在局部,一般不影響其他部位功能。
智力疲勞
主要長時間從事緊張的腦力勞動所引起的第二信号系統活動能力降低,表現為頭昏腦脹、全身乏力、瞌睡或失眠、易激怒和肌肉松弛等。
技術性疲勞
常見于腦力與體力并重,且神經精神相當緊張的作業,如駕駛汽車、火車、飛機、操作半自動化機器、收發電報,以及電子計算機熒屏前操作、寫作、閱讀過度等。
這類疲勞常并有全身疲勞、個别器官疲勞和智力疲勞特征,其表現視勞動時體力與腦力參與的比重而異。如卡車駕駛員疲勞時除全身乏力外,腰酸腿痛為常見;而無線電收發報員、半自動化作業操作工和文秘人員等,則以頭昏腦脹、瞌睡或失眠為多見。
疲勞是機體功能暫時性障礙,屬正常生理反應,起一種防止機體“過勞”的預警作用。因此,在勞動或學習過程中,當出現疲勞現象時,應采取相應措施,否則會引起“過勞”。
疲勞一般能通過休息或睡眠得到恢複,若仍難以恢複,表明機體已經過勞,向你出示黃牌警告,應引起充分重視。
過勞是疲勞得不到消除,如長期工作緊張、超負荷作業是産生過勞的主要因素。休息不好、睡眠不足、過量飲酒、吸煙、濫用興奮藥物,也是促使過勞的原因。過勞往往是疾病的前奏。
有資料證明,在過勞的人群中約有1/6的人易發生心血管系統疾病,其餘的人主要表現為操勞過度綜合征,即精神上經常處于緊張狀态,并感到工作上有沉重壓力,長期下去能導緻食欲不振、便秘、神經過敏,有時伴有心功能異常、消化功能減弱和失眠等不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