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遊泳名将菲爾普斯在裡約奧運會上收獲了4X100自由泳接力冠軍後,使自己的奧運金牌總數達到了19枚。除了金牌的增加,很多人發現“飛魚”背上多了些圓形紫色大斑點。正當外國友人迷惑不解到處打聽這是一股什麼神秘力量時,見多識廣的中國人對此發出會心一笑:這不就是咱們老祖先的拔罐後留下的痧印嘛!
中國拔罐為何走紅奧運?奧秘是它“有療效”!
拔罐在我國有着非常悠久的曆史,據文物考證,早在遠古時候的中國人就已經會用動物的犄角(如牛角等)制成筒狀的拔罐器具了,當時主要用它來吸傷口内膿血和治療癰疽,所以,古時的拔罐不叫拔罐,叫“角法”。
中醫解釋拔罐療法的治病作用原理:
1.散邪解表。通過局部拔罐吸附作用,使局部(毛細血管擴張、充血)皮膚出現毛孔開洩、發汗,有利于散表邪,有利于排洩體内代謝廢物(如肌肉中的乳酸等),使體表之病邪從表而散。
2.疏通經絡。人體的五髒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竅、皮肉筋骨等組織器官,保持着協調統一,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這種相互聯系、有機配合是依靠經絡系統的溝通得以實現的。人體各個髒腑組織器官均需要經絡運行的氣血溫養濡潤,才能發揮其正常作用。經絡氣血通達則人體健康;若陰陽失調、邪正相争,經絡之氣亦随之逆亂,氣血運行被阻,則可發生各種疾病。而在相應病所(如阿是穴)拔罐,可使阻塞的穴位、經絡得以開通,氣血得以通達。中醫常說:“不通(經絡氣血)則痛,痛則不通。”拔罐可疏通經絡,所以對頸椎病、肩周炎、腰腿痛等痛症病人拔罐效果頗佳。
3.行氣活血。氣血(通過經絡系統)的傳輸對人體起着濡養、溫煦等作用。拔罐作用于肌表,通過吸附肌表使經絡通暢,氣血通達,則瘀血化散,凝滞固塞得以崩解消除,全身氣血通達無礙,局部疼痛得以減輕或消失。
現代醫學解釋拔罐療法的治病作用原理:
1.改善全身血液循環。現代醫學認為,拔罐可使局部皮膚充血、毛細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另外拔罐的吸附刺激可通過神經——内分泌調節血管舒、縮功能和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強局部血液供應而改善全身血液循環。
2.自家溶血現象。現代醫學認為拔罐可使吸附部位毛細血管破裂,繼而局部出現血液凝固,但不久即崩潰而引起自家溶血現象,随即産生一種新的刺激素即一種類組織胺的物質,随體液周流全身,刺激全身組織器官,增強其功能活動。自家溶血是一個延緩的良性弱刺激過程,可以刺激增強免疫機能,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
拔罐時注意保暖
拔罐前應明确診斷詳細詢問病情,結合中醫望、聞、問、切等方法和參考西醫的檢查與診斷,确定患者患何病(症),再确定是否屬于拔罐保健治療範疇。待确定屬拔罐治療範圍的疾病,可按專業拔罐書中該病症治療穴位進行拔罐,拔罐的部位需暴露,須注意拔罐時的環境,注意保暖,以免受涼。
在臨床上還應根據病人的年齡、性别、長幼、形體的胖瘦、體質的強弱,病情的虛實、病變部位的表裡深淺和所取經絡腧穴所在的具體部位,選用大小不同的罐體,應用不同的拔罐手法如留罐,閃罐或走罐等,以及選擇不同的治療時間。
拔罐應“因時、因地、因人”制宜
拔罐(吸附)時間原則上應根據患者病情、體質、年齡等因素和拔罐手法不同(如閃罐、留罐、走罐)而不盡相同。一般而言,單純拔罐(吸附)時間以10~30分鐘為宜。
若以罐體大小而言,罐體大者拔罐(吸附)時間應稍短,罐體小者拔罐(吸附)時間應稍長。若以年齡而言,青壯年拔罐(吸附)時間可稍長,年老或兒童拔罐(吸附)時間可稍短。
若以體質而言,體健肌豐者拔罐(吸附)時間可稍長,體虛瘦弱者拔罐(吸附)時間可稍短;若以病情而言,病重、疼痛、慢性病者拔罐(吸咐)時間可稍長,病輕者拔罐(吸咐)時間可稍短。
總之,治療時間應有所限制但亦需靈活運用,即中醫所謂治療應“因時、因地、因人”制宜。
拔罐次數與療程主要根據患者病情、體質、皮膚顔色變化而定。慢性病或一般體質與病情拔罐後皮膚出現紅、紫、黑斑者可3~5天拔罐一次或等皮膚紅、紫、黑斑完全消褪後再拔罐。若需要急于治療的患者(如感冒發燒、急性胃腸炎),可輪換部位(穴位)進行拔罐,每日可拔罐1~2次。
拔罐既可保健也能治病
拔罐療法的預防保健作用包括健康保健預防與疾病防變兩類。
《黃帝内經》明述:“經脈者,所以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疏其血氣,令其條達,而緻和平”。經絡氣血通達則人體健康;經絡氣血不通則人可生百病。而在相應病所即經絡不通之處拔罐,可使阻塞的穴位、經絡得以開通,氣血得以通達。中醫常說:“不通(經絡氣血)則痛,痛則不通。”拔罐可疏通經絡,所以對頸椎病、肩周炎、腰疼腿痛等痛症病人拔罐效果頗佳。
拔罐療法可以内病外治:對一些内科常見病症包括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胃腸疾患、膽絞痛等病症,也可收到較好療效。
(作者:中國中醫科學院副主任醫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文化科普巡講團專家、中國針灸學會砭石與刮痧專業委員會副會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