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做好七件事 讓你健康安穩過秋天

做好七件事 讓你健康安穩過秋天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5-16 03:30:23

  有人曾說:每個季節都是一種濃郁的懷舊。最近半個月,雖然夏天的顔色還沒有改變,但我們從越來越高遠的天空、帶着寒意的風、幹燥的口腔和鼻腔,甚至身邊不斷有人腹瀉與咳嗽中,已經找到了記憶中“秋天”的味道。在中醫看來,每年一次的“秋燥”又開始侵擾我們的身體。尤其是中秋之後,這是氣候轉換的分界點。一過中秋,天氣明顯轉涼,早晚溫差大,人體的新陳代謝開始變得緩慢。就像植物經曆了“夏長”要進入“秋收”,不過對于人來說,這可是收斂的“收”。陽氣慢慢退回我們的體内,陰氣逐漸增長,你的目光也應該“逃離”喧鬧夏日的吸引,退回到自己身上,讓以下七件事幫你健康、安穩地度過這個秋天。

  清晨要喝一碗粥

  脾胃功能減弱是夏秋交替之季一個典型的現象。最近随着天氣轉涼,門診中拉肚子的患者立馬就多起來了。夏天人們都喜歡吃生冷的東西,天氣炎熱時很少出現胃部不适;可天氣一冷,腸胃功能減弱,拉肚子、胃疼、不想吃飯等毛病就找上門來。胃是人體内最重要也是最難相處的器官之一,入秋後正是保護它的關鍵時期,從現在起儲存陽氣,才能為過冬做好準備,粥便是此時調節脾胃最好的飲食。立秋後每天早晨喝一大碗粳米粥,既可防禦秋涼,又能和胃補脾。若在粥中加入梨、胡蘿蔔、南瓜、百合等潤肺的藥食,還能起到益肺潤燥的效果。多喝熱粥還有助人體發汗、散熱、祛風寒,盡快讓感冒痊愈。

  酸味食物除秋燥

  最近網絡上有人總結,秋天第一菜是蓮藕,第一補是山藥,第一粥是百合粥,第一果是梨。其實這些都是有利于防止秋燥的食物。說起秋燥,這種從裡到外的幹燥感與夏季的濕潤差别很大,讓人非常不适應。要想對付它,首先不要忙着大魚大肉地“貼秋膘”,飲食清淡才能避免秋燥之氣傷肺。然後要多喝水,吃點酸味的食物,比如柑橘、山楂等,起到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效果。蓮藕有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山藥則有健脾益胃、滋腎益精、益肺止咳的功效;梨中含有85%的水分,有“天然礦泉水”之稱,每天堅持吃兩個,能緩解秋燥,生津潤肺。

  早睡早起能養肺

  春困秋乏,秋天很容易感到困倦,但不少人還是延續夏天的“夜貓子”習慣,熬到很晚才睡覺。中醫上常講“秋養肺”,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早睡早起。早睡能夠順應陰精之收藏,早起能夠使肺氣得以舒展,既避免了陽氣外洩,又調養了陰氣。此外,這時增加夜裡的睡眠時間,還能補償夏日的睡眠不足。

  後背雙腳得護好

  俗話說春捂秋凍,“秋凍”本來是種養生方法,能提高身體抗寒能力,預防呼吸道疾病。不過,千萬不能因此甯願凍着也不加衣服,“秋凍”應以自己感覺不寒冷為準。老人、孩子等抵抗能力較弱的人,以及有支氣管炎、高血壓、冠心病等慢性病的人不宜“秋凍”,容易導緻舊病複發。“秋凍”的時候,即使穿得少也有三個關鍵部位一定要護住:肚臍、後背和雙腳。肚臍内通五髒六腑;背部是人體健康的屏障,若受寒易引起心肺受寒;“百病從寒起,寒從腳下生”,雙腳如果着涼,會大大降低人的抗病能力。

  按摩人中防便秘

  中醫認為,肺和大腸相關。秋天幹燥的氣候不僅會傷肺,還會導緻大腸蠕動變慢,形成季節性便秘。通過藥物通便反而會造成習慣性便秘,不如學幾招中醫按摩法,通過刺激穴位來通便。身體仰卧,将兩掌心搓熱,兩手疊放在右下腹,按順時針方向按摩30圈左右。或者用拇指或中指指肚有節律地按壓人中穴,以促進代謝,一直按到有便意為止。最佳按摩時間是早餐後10—15分鐘,此時對大腸最易發生作用。大便暢通了,肺部功能也會得到加強。

  吞咽唾沫擋秋涼

  秋季養生的基本原則是防涼防燥。每年入秋後,我都向大家推薦“吐納健身法”:清晨和臨睡時,在室内閉目靜坐,先叩齒30次,再用舌在口中攪動,待口裡液滿,漱練幾遍,分三次咽下,意送至丹田,稍停片刻,緩緩做腹式深呼吸。呼氣時默念“哂”(xi)字,但不要出聲,反複30次。這種方法不僅能鍛煉肺部,還有利于血液循環,幫你抵禦秋季的寒氣。

  多“喝”秋風更健康

  有人說,秋風是一年四季中,最有“營養”的風。秋高氣爽,有利于污染物擴散,所以秋風最清新,适合我們進行“空氣浴”。清晨和周末,最好到山林、公園做幾次深呼吸,可達到保健功效。如果從此時開始堅持晨練直至冬季,更是讓全身器官在“空氣浴”中接受了耐寒鍛煉,為冬季保健打下了基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