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人眼中,秋天是個幹燥,易生病的季節,這就需要我們在生活中多多注意,不要讓自己受涼感冒。那麼,下面給大家推薦一些秋季養生的小常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早睡早起精神好
早睡可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可舒達陽氣。現代科學研究證實,秋天适當早起,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同時起床時不宜過急,适當懶床幾分鐘,舒展活動一下全身筋骨,對預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義。
腦血管疾病在秋末冬初發病率極高,發病時間多在長時間睡眠的後期,這是因為在睡眠時血液在腦血管的流動速度變慢,血栓容易形成之故。 >>>養生小常識 身體發出N個毒訊你收到沒
二、合理飲食
秋季膳食要以“滋陰潤肺”為基本原則。年老胃弱者,可采用早餐食粥法來益胃生津,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此外,還應多吃一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刺激食品,這對護肝益肺是大有好處的。
三、保持心情愉快
一般來說,秋天人的情緒不太穩定,易于煩躁或悲愁傷感,特别是身臨花木凋零,秋風蕭瑟深秋,常會在一些人(特别是老年人)心中引起苦悶與垂暮之感。因此,秋季養生要以調達情志、培養樂觀情緒、保持心理平衡為主。
在陽光明媚的天氣裡,外出觀賞風景、喜悅溢于言表,可使憂郁愁煩頓消,令人心曠神怡,給生活增添無窮的樂趣。
四、秋季保濕防幹燥
秋天氣候幹燥,皮膚内的水分蒸發快,易使人出現皮膚幹裂、皺紋增多、咽喉燥痛、大便秘結等症狀,因此預防秋燥是重要的秋季保健原則;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濕度,重視補充機體水分,要避免過勞和劇烈運動使津氣液耗損。
為了防止皮膚幹燥可塗擦各種護膚霜。但應注意口唇幹裂不可擦甘油,更不可用舌經常舔口唇,否則會使口唇幹燥皲裂。
五、運動養生
秋季是鍛煉身體的好季節,适當地運動可以增加對疾病的抵抗力。不管年齡大小、體質強弱、興趣愛好如何,都可選擇自己所喜愛的項目進行運動鍛煉,但有幾點季節性的注意點必須重視:秋天多霧,霧天不适宜戶外運動。
同時,運動要适宜,防止過勞。過勞可使汗液外洩,津氣流失。高血壓、冠心病患者不宜劇烈運動,避免引起血壓突然升高和誘發心絞痛、心衰。
六、随時預防天氣變化
秋末氣候轉涼。這個時期是中風和心肌梗死的高峰期,極容易導緻患者猝死。另外,患有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和肺心病的人,對氣候的變化也很敏感,很容易導緻舊病複發、病情惡化與死亡。
因此,患有這類疾病的患者應特别注意提高惕,加強預防,家中應備有急救與治療藥品,以防萬一。過去有一句俗話,叫“寒露不算冷,霜降變冷天”。到了霜降,那就氣溫變化已經接近于冬天了。在秋末更要注意保養。
6個秋季養生小常識 全方位擺脫秋乏
秋季本應該屬于讓人感覺比較舒适的季節,不冷不熱,但是為什麼人為如此疲勞呢?秋乏讓很多人感覺煩惱,有什麼秋季養生小常識可以幫助人們擺脫秋乏呢?注意飲食調節,應用合理的飲食結構,加上适當的運動就能科學解乏。
1、眼睛。
秋季的眼睛很敏感,容易發癢,尤其不要用手去揉眼睛和抓眼睛,在秋季不僅人要潤燥,給眼睛保濕也很重要,通過擦防護霜和使用保健藥水都OK,同時,在戶外佩戴太陽眼鏡,多吃一些對眼睛有益的食物,如胡蘿蔔和菠菜,或者多喝菊花茶。
電腦族用眼要留神,間隔1小時就應該給眼睛喘氣的機會,按摩眼部,促進血液循環,避免幹眼症。
2、肩頸部。
很多人秋乏都伴随着肩頸部的酸疼,這是為什麼呢?長年累月的不當坐姿和使用電腦會使肩頸部出現程度不一的勞損,如果可以的話,可以通過中醫進行治療,或者自己進行肩頸部按摩和放松都可以。
3、腰部。
去過拔罐的人都知道,久坐者拔罐的話在腰部的印迹會特别明顯,這是久坐造成腰肌勞損的現象。在日常生活中,如彎腰、蹲下、起立或者提取重物的時候,都要避免造成腰部損傷,辦公族每坐1個小時,最好就起身走動一下,避免久坐引發腰腿痛。
4、泡腳。
秋季腳部也需要保養,經常在晚上9點左右泡腳可以補腎,泡腳的水溫在40℃左右最合适,而且泡腳的時間在30分鐘左右,如果想更加增強泡腳的功效,就可以加一些活血的藥物,如丹參、當歸或者銀翹、金銀花、闆藍根、菊花等這些。
5、睡覺。
秋季起風了,尤其是夜間和清晨的時候,此時人們都在床上度過,因此要特别注意身體的保暖工作了。女性們特别要留神,在夜間睡覺的時候不妨墊上毛巾或者加衣睡覺,避免半夜着涼或者早晨起來容易打噴嚏,造成頭痛感冒,加重秋乏。
6、飲食。
秋季飲食過多或者過少,食物油膩等都會引起秋乏,雖然秋季是大豐收的季節,但是人們進食仍然需要合理進行,不能過吃海鮮,過多地攝入含色氨酸的食物,如此會使人昏昏欲睡,整日倦容滿面。
總結:綜上所述,擺脫秋燥秋乏,你除了每天的養生保健不能錯過之外,還要注意合理飲食,加強鍛煉,随時根據天氣變化添加衣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