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曆來有“春捂”的說法, 适當“春捂”,能起到很好的養生防病效果。那麼“春捂”應該如何捂?又應重點捂哪裡呢?下面和作文庫知識百科一起來了解一下。
中國民間有“春捂秋凍”的說法,正好和人們初春時想急切地脫掉累贅的冬裝、立秋後不願意穿秋褲相對立。初春和立秋正是疾病多發期,如果再趕上乍暖還寒的倒春寒、秋天提前到來的寒流,小則感冒發熱,大則心腦血管疾病,都會在此時發生,所以才有了“春捂秋凍”這個經驗之談。
之所以要“春捂”,是因為冬季穿了幾個月的棉衣,身體中産生熱量與散發熱量的調節,和冬季的氣溫已經形成了一種相對平衡的狀态。季節交替時,天氣變化無常,這個時候如果過早減衣,一旦氣溫發生變化,就會難以适應,身體的抵抗力也會随之下降,導緻病菌乘虛侵入體内。感冒是最先出現的,心肌炎、腎炎、鼻窦炎等也會随之發生。
從中醫角度講,春天天氣轉暖,毛孔就要張開了,這在中醫來講屬于衛外之氣的一部分。和冬天相比,這個時候皮膚開合不像冬天那樣緊,這樣也便于陽氣的生發。之所以不要急着減衣,是要通過捂,給皮膚一個溫暖的提示,催促它和外界溫度“同呼吸”。
至于秋凍,道理與此類似,也是通過适度的寒冷刺激,趕在冬天到來之前提示身體:降溫了,要盡快關閉毛孔,建立起抵禦嚴寒的“屏風”,也就是提高免疫力。所以,“春捂秋凍”可以看成通過穿衣這個生活的細節,幫助身體在季節交換、溫度變化時主動地适應自然,看似穿衣之術,實則養生之道。
那麼,要捂到什麼時候才可以呢?研究表明,多數老年人或體弱多病者,尤其需要“春捂”。一般來說,氣溫到15攝氏度,可以視為捂與不捂的臨界溫度,也就是說,當氣溫持續在15攝氏度以上并持續一周左右,就可以不捂了。如果是老年人,則需要捂的時間再長些,并要随時加減衣服。
春捂的益處
1、有利于調節人體的恒定溫度
我們知道人體的恒定體溫保持在37度左右,高于或低于這個體溫都不好。而這種恒定的溫度是怎麼保持的呢?一是通過血管的收縮和皮膚的出汗來調節,二是靠增減衣服來維持。如果過早地減掉衣服,就會破壞人體恒定溫度的調節,影響身體健康。
2、有利于抵禦風寒
春天到來,人體内處于“冬眠”的皮膚細胞也會慢慢開始活躍起來,皮膚毛孔會逐漸張開。春天還是寒風陡峭的,如果這個時候減少衣物,毛孔受到寒風侵襲,很容易感到寒冷而生病。
3、有利于适應季節的變化
初春時節,天氣還是變化無常,可能昨天還是溫暖如春,今天就有寒流和強冷空氣,導緻氣溫急劇下降。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春捂”才行,否則很難适應這種冷暖的變化,會患感冒、氣管炎、關節炎等疾病。
春捂,究竟要捂哪些部位呢?
1、手腕
春天一般都是早晚涼中午熱,所以有些人就是裡面穿短袖衫,外面加一件外套。千萬先别着急穿短袖衫,還是穿長袖衫吧。到了中午,很熱的時候我們可以把外套脫了。這樣子,衣物不會減得太快,從而避免涼風吹進身體裡。
2、腰、肚臍
覺得春天氣溫高了,很多人穿起了短款,衣服都包不住肚臍和腰的。其實這樣子是不對的,春季要特别注意保護好肚子和腰,不要着涼了。愛美的女士也暫時收起短裝上衣,捂好自己的腰肚吧
3、小腿
不要因為愛美就在初春露出小腿,天氣一暖,街上都會出現穿裙子的愛美女士。膝蓋,足眼很容易着涼入風的。為了健康着想,還是暫時收起你的短裙吧。
别“捂”過了頭
不是說春捂就一定要一件衣服也不脫,如果捂過了頭,同樣對健康不利。春捂主要是強調衣服不要一下脫得太多,而是要慢慢“遞減”,不僅要視天氣的變化情況而定,還要看自身的體能素質怎麼樣,比如老人和小孩。春季氣溫溫差較大,早晚較冷,此時可适當捂一會兒。
春捂最佳穿衣原則
春捂穿衣可以采用上面薄下面厚的原則。因為春季陽氣慢慢回升,腎中陽氣也會逐漸升發,但是如果一旦有寒風入侵,使陽氣上升受阻,腰以下的血液循環受到阻礙,就會出現腰膝酸軟、疼痛麻木等症狀。因此初春時節,天氣變化無常,衣物還是不要換得太快,脫得太早,謹記“上薄下厚”的穿衣原則,即下身的褲子、襪子、鞋子,一定要穿得厚點,暖和點,而上身略減則無大妨礙。
頭部雖然隻占身體重量的10%,但它的散熱占全身散熱的40%,這也是為什麼過去有“貴人不頂重發”的說法。因為過長、過厚的頭發,會影響頭部的正常散熱,甚至會因此“上火”。雖然這更多是種身體的感覺,但至少說明,頭部是不怕冷的。因為在中醫裡面,頭為“諸陽之彙”,身體的陽經都要彙集到頭部,頭部是陽氣聚集之處,因此不怕冷,所以不用戴過厚的帽子,否則很容易捂出一頭大汗。
但是脖子不一樣,前面我說過,脖子後面有三個受風的要穴,身體感受到的風寒很多都是從這些部位進入的。急性的可以引起感冒發熱,慢性的則會導緻頸椎病。即便是夏天,如果久處空調房間,同時頸部後面正對着空調,引起的問題不僅僅是頸椎病,很多人會産生神經性頭疼、後背疼、肩膀疼,而且經久不愈,這也多是頸部受涼引起的。受涼後,頸部的肌肉痙攣,與之相關的部位就會被牽扯而疼痛。所以,冬天,圍巾比帽子重要。即便是夏天,在室内也要準備一個披肩類的東西,就是為了保護頸部不受空調的危害,起到局部保暖的效果。
下肢與心髒距離遠,這裡的血液供應就不及上身,特别是這個人如果不喜歡運動,心髒的功能從來沒被充分開發,他的下肢肯定經常是冷的,他也會告訴你,“腰以下常年不溫”“雙腳一個冬天都沒暖和過”。這種人,單靠“下厚”都未必管用,還要針對下肢發冷的問題治療。對于這種症狀的治療,一般都用補腎陽的藥物,比如金匮腎氣丸、附子理中丸。
這些藥物都用到了附子,附子是中藥裡的溫陽藥之首,用于治療陽氣虛損嚴重。因為陽虛整個身體熱量不足,特别怕冷的人,用它給身體加熱。附子的提取物還用在心髒功能衰竭時給虛弱的心髒助力,對于這種下肢不溫的人,也可通過附子來增加心髒功能,加強對下肢這種遠端組織的供血。
這些藥物的性質都很熱,如果不是陽氣不足的人,或者是陽虛程度不嚴重的人,吃了就會上火。但對一個冬天都暖和不過來的人來說,必須用這種别人吃了會流鼻血、長口瘡、大便幹的藥物,才能使他們暖和過來。陽氣如此虛弱的人,在穿衣的時候怎麼能再不保溫呢?
翻遍中醫古籍,“溫”這個詞會時常出現,而中醫的養生體現的也是一個“溫”字。具體到穿衣,就是保溫,因為隻有保溫,身體才能節約下來那些用于禦寒、在寒冷環境中保持體溫的能量,各個器官才能減少勞作,不至于被耗竭。因此,保溫是中醫對身體最節能的保養方式,保溫就是保護陽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