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能影響人的思維能力,調整人的情緒,幫助人們理解生活的意義,從而支撐人們的精神,消除消極情緒,調節免疫功能,創造愉悅的心境。俗話說的“心病還需心藥治”就是用良好的心緒去驅除心理疾患。從這個意義上說,閱讀也是一種治療心病的良藥。
相傳,唐代詩人韓愈出任監察禦史時,一天,他偶感心情煩躁、憂慮、頭疼腦脹,于是坐在廊檐下閉目養神。忽聞家仆禀報:“門外有一少年來訪。”韓愈聞訊,手一揮,說:“告訴他們,我身體不适,不論何人,一律不見!”
仆人去而複回,韓愈不耐煩地說:“我不是說了嗎?誰也不見,怎麼又來禀報?”
仆人說:“我已向來人說過,可那少年執意要見,并呈一本詩稿讓你過目。”
韓愈無可奈何地接過詩稿,毫無心思地翻着。映入他眼簾的頭一首詩的題目是《雁門太守行》。詩的頭一句:“黑雲壓城城欲摧。”“好大的氣魄!”韓愈不由一陣驚喜,又迫不及待地讀出下句:“甲光向日金鱗開。”“好壯麗的景觀。”韓愈立刻被作者非凡的氣魄所感染,不由興緻勃勃起身叫絕。什麼憂慮、煩躁,早抛到九霄雲外。
由此可見,一首好詩猶如三伏清風,讀後令人心情舒暢,忘了周遭不快,抑郁一掃而空。
讀書能增長知識,陶冶性情,找到精神寄托。悉心捧讀一本好書,自可領略書中深邃的意境,實屬妙不可言;讀書能引起心靈共鳴,是一種立體的聲情并茂的美學享受。無怪乎宋朝文學家歐陽修有:“至哉天下樂,終日在書案”的驚歎!
時下,一種新穎的有益身心的活動──在日本興起。廣播公司辦起了朗誦中心,不少城市組建了老年朗誦隊。通過朗誦表演,減緩老年人的記憶衰退,增強了自信心。
醫學專家認為無論閱讀或朗誦,都有增強肺功能之效。且能活躍思維,是一種健身強腦的“思維體操”。心理疾患者不妨一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