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坐車歸家似打仗 13招緩旅途疲勞

坐車歸家似打仗 13招緩旅途疲勞

健康 更新时间:2024-11-25 16:29:06

  目錄:

  第一章:坐車歸家似打仗 13招緩旅途疲勞

  第二章:擊退4種老化症狀 簡單食譜養氣血消疲勞

  第三章:中醫刮痧 有效調理疲勞

  不論是平時出差、旅行還是春節回家,長時間的旅程總是讓人渾身酸痛,甚至精神都有些渙散。那麼有什麼方法能緩解旅途疲勞呢?

  坐車歸家似打仗 13招緩旅途疲勞

  春運期間長途旅行回家無異于一場戰鬥,回到家中免不了感到疲憊和四肢酸痛,這時候,該如何解決這樣的春運旅行綜合症呢?

  一、洗澡

  洗澡可消除體表代謝的排洩物,使毛細血管擴張,有效消除疲勞。但要注意回到住處或活動後,要稍事休息,待心律恢複到平時正常的狀态後再入浴。水的溫度以40度左右最好,一般洗15-20分鐘即可,不宜過長。

  二、睡前熱水泡腳

  熱水泡腳有解乏安眠的作用,水溫可略高一點,以自身感覺微燙為宜。泡腳可以使血管擴張,血流加速,增強血液循環。

  三、按摩

  過量的體力運動造成肌肉群産生乳酸堆積,按摩有助于乳酸盡快被血液吸收。方法是用手捏或用拳頭輕輕敲打小腿、大腿及手臂、雙肩、背部,使肌肉得到放松。在一天的旅行結束以後,很多人以睡眠或無所事事的坐着作為恢複體力的方式,其實這是一個誤區。

  四、熱茶

  茶中含有咖啡因,它能增強呼吸的頻率和深度,促進腎上腺素的分泌而達到抗疲勞的目的。咖啡、巧克力也有類似作用。

  五、高蛋白食物

  人體熱量消耗太大也會感到疲勞,故應多吃富含蛋白質的豆腐、牛奶、豬肉、牛肉、魚、蛋等。

  六、維生素

  維生素B和C有助于把人體内積存的代謝産物盡快處理掉,故食用富含維生素B和C的食物,能消除疲勞。

  七、飲用活性水或純淨水

  水中含有大量的氧氣,能快速緩解身體的疲勞感。

  八、堿性食物

  多食堿性食物如新鮮蔬菜、瓜果、豆制品、乳類和含有豐富蛋白質與維生素的動物肝髒等。這些食物經過人體消化吸收後,可以迅速地使血液酸度降低,中和平衡達到弱堿性,使疲勞消除。

  九、頸部伸展坐姿

  雙手抱頭,兩小臂貼于臉頰,稍用力壓,使頸部前屈,然後頸部用力盡量後仰,做8次,每次靜止1-2秒。

  十、體側伸展坐姿

  一手插腰,另一手臂伸直上舉,上體稍側屈,手臂用力向側上方伸展5次,然後換另側做,每次靜止1-2秒。

  十一、肩部伸展坐姿

  十指交叉上舉,掌心朝上,然後由慢到快用力後振10次。

  十二、腰腹伸展坐姿

  兩手抱頭,體前屈,然後上體後仰,肘關節外展,盡量把身體伸直,保持3-4秒,慢速做5次。

  十三、胸背伸展坐姿

  兩臂屈肘前平舉,含胸低頭,然後兩臂向側後平行伸展,擡頭挺胸,做10次。

  人參,銀耳、田七、靈芝、五味子、刺五加等都具有扶正固本、補氣活水的作用,能改善神經系統功能,緩解旅途疲勞。

  專家提醒,以上五個緩解旅途疲勞的方法,大家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選擇。另外,如果由于旅途疲勞或者其他原因,導緻出現旅途精神病症狀的話,應盡快采取适當的措施進行調整,具體做法可通過咨詢專業心理醫生進行詳細了解。

  擊退4種老化症狀 簡單食譜養氣血消疲勞

  用不着再對老化戒慎恐懼。營養專家和中醫師教你如何聰明吃,避免營養素流失,以及簡單易學的食譜,讓你遠離疲倦、視力衰退、血壓高和關節疼痛,現在就開始行動吧!

  無精打采、易疲倦

  可能原因:吃太多精緻及加工食品,造成負責能量合成的維生素B群和C缺乏。

  建議:

  1、維生素B群和C是難兄難弟,常會同時缺乏,因此要一并補充。譬如吃完維生素B群含量多的糙米飯後,可搭配水果一起吃,效果最好。

  2、碘和鎂可調控新陳代謝,适量攝取碘含量豐富的海鮮、貝類、海帶、海藻、海苔和葵花子,可以改善疲憊的狀況。此外,經常飲酒或長期服用利尿劑減肥藥,容易讓體内的鎂含量過低,建議可多攝取鎂含量較多的食材,如海産、五谷類、豆類、香蕉和堅果。

  3、 中醫認為,要幫身體充電要先加強脾胃功能,消化能力好,全身氣血才能暢通無礙。

  米飯可以補中益氣,幫助新陳代謝,讓人較不易老化。每次覺得疲累時,中醫推薦,熬上一碗活力百倍的“神仙粥”──山藥排骨糙米粥,山藥補脾胃,排骨、糙米有充足的維生素B群,再加點蔥、姜,起鍋前灑上一點酒,讓全身行氣、血路暢通,是很好的消除疲勞方。

  你可以這麼做:沖杯簡單的花茶,也能撫慰身心

  方法:茉莉花10克(中藥房購買)+綠茶茶包一包沖溫熱水300cc。茉莉花芳香養胃,綠茶有多酚抗氧化物,可以補氣提神。

  小提醒:疲倦是疾病的前兆,如果持續未改善,最好盡速就醫診治。

  血壓升高

  可能原因:吃太鹹或食物中鈉含量太高,會讓體内的鉀離子流失。尤其腎髒要排出多餘鹽份時,會消耗掉更多鉀離子,造成血管收縮,血壓升高。

  建議:

  1、飲食要開始減鹽,每日鹽分攝取不要超過衛生署建議的6克。

  2、 加工食物中的鈉含量很高,最好少吃ㄧ點,多攝取新鮮天然的食物。

  3、可多攝取含鉀類高的食物(每100克中>300毫克鉀):如荸荠、牛蒡、山藥、南瓜、韭菜、菠菜、紅苋菜、芹菜、空心菜、猴頭菇、金針菇、黑棗、紅棗。

  4、 多以豆類取代部份肉類,既可降低動物性脂肪攝取,又能增加膳食纖維,減少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建議吃未經加工的整粒豆類,譬如黃豆炖湯、黃豆飯等,最能獲取完整營養素。

  5、冰品要少吃。中醫認為血壓高屬于腎經虧虛,吃太鹹、太冰都會讓血液循環變差,血壓直往上飙。可補充具有降血壓效果的海帶和芹菜。

  你可以這麼做:芹菜番茄洋蔥水

  方法:芹菜2兩(連葉)+番茄1個+洋蔥5片+水500cc,煮開當水喝。一日份為500cc

  小提醒:建議中午(10~1點)時間可養成小憩習慣,減輕心髒負荷,更能遠離老化。

  關節疼痛

  可能原因:應酬、外食多,大魚大肉、油炸類食物不但耗損體内的抗氧化物,也會加重原有的發炎反應。

  此外,過多脂肪酸也會阻礙體内的尿酸排洩,讓痛風發作。

  建議:

  要先弄清楚關節疼痛的原因是退化還是痛風。

  1、退化性關節炎:多為50歲以上喜歡運動或從事粗重工作的人,肥胖也會加速膝關節退化。

  症狀有晨間關節僵硬,上下樓梯困難、關節活動時有聲響。

  建議可多吃蔥屬類食物,如洋蔥、蔥、大蒜、韭菜這類食物等含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可抑制傷害軟骨組織的酵素,保護軟骨組織,預防退化性關節炎産生。也要多補充天然蔬果,防止自由基造成關節損傷。

  2、痛風:關節腫脹疼痛,多為飲食不正常造成普林堆積在體内。

  痛風的人要特别小心忌口,像是蛋白質含量高的肉、魚、蛋、豆、奶,或是快速生長的菇、蕈類,都屬于普林含量高的紅燈食物,不要吃多。更不可喝酒。酒精是催化劑,會加速尿酸堆積,有些痛風的人一喝下去馬上發作,雙腳腫脹到無法穿鞋,動彈不得,非常嚴重。

  魚油含有長鍊不飽和脂肪酸,可降低發炎反應,減少關節疼痛。

  中醫認為,老化是腎機能衰退,多吃山藥可補養脾腎功能,其他如黃豆、蓮藕、栗子、牛蒡,則可達到強壯筋骨功效,建議以上食材加上一點肉類混合煮湯或煮粥,味道就很好,但是有痛風的人要少吃豆類和肉類,可以試試以下含膠質豐富的湯品。

  你可以這麼做:山藥牛蒡雞爪湯

  做法:山藥半斤、牛蒡半支、雞爪6隻,加2000cc水炖煮,可達強壯筋骨效果。

  小提醒:維骨力、葡萄糖胺、軟骨素等補充品,可幫助軟骨合成,減輕退化性關節炎因軟骨磨損産生疼痛。但不能重建硬骨,因此對骨質疏松,以及發炎反應造成的痛風,幫助不大。

  視力衰退

  可能原因:多半和過度使用有關,和飲食的關連性較小。但補充玉米黃素和葉黃素(類胡蘿蔔素的一種),可以減緩視力老化。

  建議:

  1、葉黃素是構成視網膜黃斑部的色素,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必須從食物中取得。葉黃素含量多的食物是漂亮的橘黃色蔬果,如南瓜、玉米(亦有玉米黃素)、橘色甜椒等。

  2、 中醫認為顧眼的枸杞,具有玉米黃素,可以防止眼睛老化。其他像胡蘿蔔、木瓜、桑椹等,也是中醫認為可以保持好眼力的食物。

  你可以這麼做:胡蘿蔔枸杞薏仁粥

  做法:胡蘿蔔半條切絲、薏仁半杯(量米杯,煮前先泡過)、枸杞30顆,加水淹過食材熬煮至熟。

  薏仁可去除濕氣,胡蘿蔔含有胡蘿蔔素,枸杞含有玉米黃素,對于早上起床眼睛浮腫、酸澀的人很有幫助。

  中醫刮痧 有效調理疲勞

  中醫認為疲勞與五髒失調密切相關,如腰腿酸軟多與腎相關,氣短乏力多與肺相關,不耐勞多與肝相關,神疲多與心相關,肢體疲勞多與脾相關。因此治療亞健康疲勞應以調節五髒為關鍵。

  刮頭部

  1、以百會穴為起點分别向四神聰方向輕刮,每一方向刮拭10~20次,也可用梳刮法以百會為中心向四周放射刮拭。

  2、以刮痧闆的一個角點壓按揉百會、太陽、天柱穴,每穴按揉1~3分鐘。

  3、用直線刮法自風府穴至身柱穴刮10~20次,重點刮拭大椎穴。

  4、用弧線刮法刮拭頸部側面的膽經,從風池穴刮至肩井穴,每側刮拭20~30次。

  刮背部

  用直線法刮拭脊柱兩側的膀胱經,重點刮拭心俞、脾俞、胃俞、腎俞,每一側刮拭10~20次。

  刮四肢

  1、用直線法刮拭前臂外側大腸循行區域,合谷穴、曲池穴、手三裡穴可以用點壓法、按揉法。

  2、用直線法刮拭心包經的内關穴,然後刮拭小腿外側胃經的足三裡穴、脾經的血海穴、三陰交穴,每側刮拭10~20次。

  結語:疲勞時可别硬撐着,自己放點熱水泡個澡或找個人給自己按摩一下都是不錯的選擇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