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甲骨文的古代傳說

甲骨文的古代傳說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4 01:11:40

甲骨文的古代傳說?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至今通行的最古老的文字關于漢字的起源自古以來就有“倉颉造字”這一說,但這畢竟是神話傳說從考古學的角度看,必須要有出土文物作為載體,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甲骨文的古代傳說?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甲骨文的古代傳說(镂于金石書于金帛)1

甲骨文的古代傳說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至今通行的最古老的文字。關于漢字的起源自古以來就有“倉颉造字”這一說,但這畢竟是神話傳說。從考古學的角度看,必須要有出土文物作為載體。

甲骨文是中國最早的成熟文字,但不是最早的文字。目前考古已經發現了夏代水書、陶寺朱文、骨刻文、半坡陶符、雙墩刻符等古老的原始文字。陶符、刻符是否為文字的起源,業界也存在很大争議。

賈湖刻符是距今最久遠的文字符号

中國文字承載着浩瀚悠久的中華文明,傳播了中華民族輝煌燦爛的曆史文化。商代甲骨文是目前已知中國最早的成熟文字,最早發現于河南省安陽市西北郊的小屯村,那裡原是商代後期的國都“殷”,即所謂的“殷墟”,距今已有三千多年。

但是,關于中國文字的起源說,一直有很多不同的說法。西漢南越王博物館《中國文字展》策展人吳丹微,向收藏周刊記者介紹,大家熟知的最早是上古時期的倉颉造字,但那是神話傳說,比較靠譜的說法是文字是由圖案演變過來的,所以造字的最早方式就是象形。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宣教部史林花介紹,早期的文字有兩個來源:一個是記号,另一個是圖畫。由這兩個來源創造出的字就是指事字和象形字。

根據考古發現,8000多年前的河南舞陽賈湖遺址,出土了一批刻符,被稱為賈湖刻符,是中國距今最久遠的文字符号。

我國最早期用刻畫符号的方法記事産生于距今6000年的仰韶文化早期半坡遺址,其出土的陶缽口沿上刻的二三十種刻畫符号,即半坡陶符,古文字學家于省吾認為“是文字起源階段所産生的一些簡單文字”。公元前6000年的老官台文化,則是最早出現的采用彩繪符号來進行記事的文化,這些彩繪符号都具有一定的記事意義,而圖畫文字最早見于黃河下遊地區新石器時期的大汶口文化晚期(公元前3000年前後)。大汶口文化中使用的陶文,共發現了9種符号,其中有6種已可解釋和譯讀。

“刻符到底是不是文字呢,這個存在很大争議。”吳丹微表示,刻符其實可以理解為在文字起源時候的一種試驗性的産品,它可能确實是用于記錄。賈湖刻符跟兩千多年後的甲骨文有很大的相通之處,但是具體有什麼關系,還有待考究。

青銅禮器是商周時代統治階級禮制的象征

1899年,清代著名金石學家王懿榮買到有古老文字的“龍骨”中草藥,發現了上古時期的文字——甲骨文,由此把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曆史提前了1000年。

郭沫若有詩雲:中原文化殷創始,觀此勝于讀古書。一片甲骨驚世界,蕞爾一邑震寰宇。從甲骨文發現至今100多年來,一共整理出4000-5000個甲骨文單字,公認已釋讀的字1500-2000個。

商代甲骨文是我國最早用漢字記下的文字資料,最早發現于安陽殷墟。“我們說文字并不是發源于商朝,因為文字在這之前已經經曆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發展。”吳丹微認為。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王室的遺物,當時商王預計進行的一切活動,必先貞蔔,根據貞蔔結果而決定行止。蔔辭就是記錄所貞蔔事務及其決定行止的刻辭,内容非常豐富,俨然是一部記錄商王平日處理政務和日常生活活動的日志。

商周時期是我國重要的青銅時代,當時的青銅器上刻有或多或少的文字,這些鑄造在青銅器上的文字,統稱為金文。金文是周代書體的主流,因大多是鑄刻于鐘鼎之上,又稱為“鐘鼎文”。金文應用的年代,上自西周早期,下至秦滅六國,約800年,其中可以識别的字數約2420個。

商周時代的青銅器,在冶鑄技術、造型工藝、花紋雕镂等方面,均已達到極高的水平。商周時代的上層貴族,在舉行祭祀、宴飨或婚喪禮儀時,都是用青銅禮器。“一方面為了表示敬重先祖;另一方面借此宣揚和顯耀自己的尊貴地位和财富。因此,青銅禮器是商周時代統治階級禮制的象征。 ”吳丹微介紹。

秦代“書同文”創制小篆,統一全國文字

春秋戰國時期,言語異聲,文字異形。秦統一六國之後,實行“書同文”的措施,創制小篆,統一全國文字,這是漢字發展史上的一大進步。

秦始皇命令李斯、趙高、胡毋敬等人以秦國小篆為标準,在七國文字的基礎上整理出一套标準化字體,并以《倉颉篇》《愛曆篇》《博學篇》作為全國推廣的範本,明确了文字的使用标準。如今,我們可從現存的《泰山刻石》、《琅琊刻石》以及一些刻有銘文的秦代遺物中欣賞小篆結構方正、端莊秀麗的風格特征。

小篆這一字體伴随着秦朝兼并戰争的進程,推行到各地,這就為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實行“書同文”奠定了基礎。相比大篆,小篆在書寫筆畫、形狀上更加規範,簡省了一些偏旁部首并将其位置固定下來,線條勻稱,字體略長,看起來比較挺拔秀麗,而且字數比大篆多。

除了有官方規定的文字用小篆以外,秦始皇還默許民間使用由秦國文字的俗體演變而來的隸書。《漢書·藝文志》記載:“是時造隸書矣,起于官獄多事苟趨省易,施之于徒隸也。”

可以推測,隸書是一種比小篆更簡便的寫法,因其書寫效率更高,便成為秦代人們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字體,并最終在漢代取代小篆的正統地位。

在目前我國的考古發現中,已出土了大量秦漢簡牍。簡牍文字以軟筆書寫,主要施用于公文書。在廣州南越國宮署遺址出土了一批南越國木簡,不僅填補了嶺南地區簡牍考古的空白,改寫了廣東無簡牍的曆史,還極大地擴展了南越國史的研究範圍,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價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