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汗是人體“晴雨表”異常出汗和疾病有關

汗是人體“晴雨表”異常出汗和疾病有關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4-29 05:35:01

  天氣一熱,長時間運動就會出汗,出汗是很正常的事情,出汗的好處是非常的多的,能夠排出毒素廢物等。但是如果異常出汗的話,就說明我們身體存在一些隐形的疾病了。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了解下出汗的知識吧。

  汗是人體“晴雨表”

  溫度一高,我們就會出汗,特别是那些比較胖的人,動動就會出汗,尤其是現在的夏季,出汗的人是越來越多的。汗一多,我們全身都會難過的,心情也會變得非常的不好,急躁,還會動怒,那麼汗究竟是從哪裡來的呢,汗出多了對我們的身體是好還是壞的呢?

  張奎軍介紹說,人體皮膚上約有330多萬個汗腺,汗就是從這些汗腺裡分泌出來的。其主要成分99%是水,其次為尿素和少量的金屬離子、乳酸、氯化合物、鉀、鈉和一些新陳代謝産生的廢物。出汗對人體的健康有什麼影響呢?

  汗是人體“空調”,出多出少有講究

  出汗是人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是維持體溫恒定的一個重要環節。正常人24小時内不知不覺會蒸發約600~700毫升汗水。外界溫度、精神緊張、情緒激動、進食辛辣、熱燙食物都可以導緻人體出汗。如果汗腺功能不正常,當人體處在高熱狀态時,不能發揮分泌汗液的作用,人就會發高燒,造成心、腦、肝、腎及血液系統受損。可見汗腺調節人體體溫的重要性。感冒發燒時,使用退熱藥即通過汗液的分泌退熱。汗腺還有抗菌、潤澤皮膚、維持體内電解質平衡作用。皮脂膜分泌不夠,皮膚就會失去潤養,變得幹燥。汗液的過度分泌常令人不适甚至苦惱。如掌跖多汗症等。

  汗水顔色異常,需要及時就醫

  專家說,其實真正的汗水是無色的,如果汗水是黃色的話,這是因為微生物對汗水當中的一些微量原素發生化學反應所導緻的。同時,身體不好的人,有病的話,汗的顔色也是不一樣的。如果汗水的顔色是不一樣的話,就要看看是不是自己的身體有疾病了,這時候我們就要去看醫生了。

  按照中醫的說法,汗為津液的組成部分,汗的産生與髒腑均有一定關系,汗出過多,可耗血傷津;反之津虧血少,汗源不足,不宜發汗。人的排毒方式有兩種:一是小便,二是出汗。出汗是最有效的排毒方式,一年四季隻有夏季是能夠自然出汗的,有利于人體的新陳代謝、經絡平衡和免疫系統的健康。如果老憋着不出汗,時間長了,皮膚就不會呼吸了,最後就會造成人體代謝系統的紊亂,并且把這種皮膚的排毒功能都轉到了腎和肝上。

  出汗與疾病,微妙有關聯

  其實,出汗也是一個信号,有時可能意味着你的健康出了問題,身體發出的這種警報信号一定不能忽視。那麼出汗與疾病有啥聯系呢?

  張奎軍介紹說,一般情況下,糖尿病、甲亢、高血壓、充血性心衰、偏癱脊柱外傷、腫瘤、結核等都會導緻異常出汗,并伴随明顯的相應症狀。糖尿病患者出汗較少,但小便卻多;患者的汗液呈黃色并略帶腥味。老年人半身出汗可能是中風的先兆;體質虛弱的人,睡眠時容易盜汗;而在高燒出汗後,常常會導緻體溫下降、四肢冷厥等症狀,低血糖發作時可導緻病人面色蒼白、出冷汗、手足震顫等。甲亢怕熱多汗,嗜鉻細胞瘤,常見的症狀就是淋漓多汗,出汗具有陣發性,有時也可以持續性出汗。張奎軍提醒說,人該出汗時就得出汗。在夏季出汗多的情況下,不要光喝白開水,還要在飲水中加适量的鹽,或多吃稍帶鹹味的食物。

  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藥多加注意,不要過度的出汗,出汗的時候不要急着吹空調,汗流的多的話,就要急時的補充水了。如果常常都會自汗盜汗的話,我們就要去治療了。

  根據出汗判斷身體狀況

  中醫常常根據病人出汗的時間、部位、多少和特點來判斷身體的狀況。

  按出汗時間分:無論冬夏,在白天不活動或輕微活動的情況下,常汗出不止。這些人常有身體虛弱、說話語聲較低、食欲差、易感冒等特點,中醫認為是氣虛的表現。這類人飲食上可選擇山藥、豆漿、牛羊肉等,也可用黨參或黃芪炖雞或腔骨,以補益機體,緩解氣虛。睡着出汗,醒來汗止,中醫稱為“盜汗”。這些人常有手腳心熱、心煩、面部發紅發熱、口咽幹燥等特點,中醫認為是陰虛表現。這類人飲食上可選擇百合、雪梨等滋陰之品,少吃羊肉、洋蔥、蔥、姜、蒜等熱性食物,也可用沙參、麥冬、五味子或西洋參等泡水飲用。

  按出汗部位分

  一是頭汗過多,若頭面部多汗,同時覺得肢體沉重無力、上腹脹滿、口渴等,多為積食,可通過減少進食量、吃清淡飲食緩解,也可吃點消化藥。孩子睡眠時出現輕微頭汗屬正常現象;但若伴有睡眠不實、煩躁不安、易驚吓、頭發稀少等表現,要及時診治。此外,老人和産後身體虛弱的女性,也會有頭汗過多的情況,多屬于氣虛。

  二是手心出汗,如果手足心多汗伴有手腳心熱、口咽幹燥等,多屬于陰虛有熱;若手足心多汗伴随腹部脹滿疼痛,大便不通,多屬于腸道内有積糞的熱證,可服用通便藥;若有手足心多汗伴随口幹、牙龈腫痛等,多屬于胃熱,可服用清胃熱的中藥,如牛黃清胃丸、清胃黃連丸等。

  三是心窩、胸口多汗,多見于一些腦力工作者,這些人常伴有精神倦怠、食欲不振、睡眠差,多夢的表現,屬于思慮過度,導緻心脾虛,可通過适當的運動,如慢跑、太極拳、八段錦等,緩解壓力,調節心情。

  此外,若在夏季悶熱的環境中,出現大量出汗、口渴、頭昏、胸悶、惡心、心慌、四肢無力、耳鳴、注意力不集中,體溫升高的情況,一般屬于中暑先兆,應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的地方,補充一些淡鹽水,短時間内可恢複正常,症狀不能恢複或嚴重者,要及時就醫。

  泡腳出汗氣虛腎寒

  利用中藥泡腳,或者利用花泡腳已經成為健康養生的有效方法之一。泡腳出汗有效排毒,但是如果出汗異常,則暗示你健康出問題。哪些部位出汗有問題呢?一起來看看吧。

  中醫介紹,用熱水泡腳,可疏通經絡、排除體内的寒氣和廢物、調節體溫等,而且泡腳會有身體出汗情況,有過泡腳經驗的人,一般會出現背部或者頭部等部位出汗現象,不同部分出汗或是身體健康狀況不同。

  1、泡腳上身出汗

  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因而所排出的汗也不同,一般情況下,泡腳泡到後背有點兒潮或者額頭出汗就可以了,如果出汗過多或者出汗異常,則可能身體健康受到威脅。多是由于氣虛造成的。氣虛一般表現為氣力不足,體力和精力都感到缺乏,稍微勞作便有疲勞之感。如果不太嚴重,可通過飲食進行調理。

  2、泡腳下身出汗

  多是由于腎寒引起的。腎寒屬于中醫陰陽失調的表現,建議,多吃核桃、芝麻等食物,加強體育鍛煉,戒煙戒酒,調整心态。如果是女性,多是由于體虛冷陰,中醫建議,可通過補氣血來調理,也可長期堅持泡腳,打通經絡和汗腺。

  需要注意的是,泡腳水要沒過腳背,選高些的木桶,以使熱水的溫度放松腳部及小腿。泡腳水溫不宜過熱或過涼,一般在38℃~43℃為宜。可先将腳放入38℃左右的水中,然後讓浴水逐漸變熱至42℃左右即可保持水溫,足浴時水要淹過踝部,且要時常搓動。

  出汗的好處

  流汗是天然的身體機制,汗的成份有99%是水,其他1%就是身體内混合的毒素了。除了阿摩尼亞、尿素、乳酸等體内産生的毒素外,還有從環境中攝取的有害金屬毒素,都可以藉由汗水,将它們排出體外。

  1.調節體溫

  汗的功能是調節溫度,人體的體溫一定要維持在适當的範圍才能生存下去,因此藉由汗的蒸發,可以調節人體溫度。

  2.排出毒素廢物

  人體内有害金屬、廢物等毒素常堆積在皮脂腺,而汗水會從汗腺或皮脂腺排出,因此流汗的同時也在排洩體内廢物。汗腺則是尿素、阿摩尼亞、重金屬等毒素的主要排出路線。嚴重傷害人體正氣的寒邪,因為受涼、吃冰食或體虛進入體内,流汗是最強而有效的排寒毒法。

  3.幫助瘦身

  如果不易排汗,體内毒素無法排出,汞等有害金屬毒素,會和脂肪、蛋白質結合,脂肪就無法轉變成能量釋放。此時,不管花再多時間做運動,也無法燃燒熱量,脂肪會堆積在體内,導緻肥胖

  出汗就能減肥嗎

  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醫學專家認為“夏天出汗能減肥”這種說法毫無道理。人出汗隻能分泌少量的熱量,準确的說法應該是“1克汗約散發580卡的熱量,因此才使體溫下降”。人在失水的狀态下隻是暫時減輕了體重,而正常的體重減輕是指減少脂肪。“每天出一身汗可減肥”,實際上是說每天要進行适當的運動,消耗一定的熱量,這樣既可減肥又可保持健康。

  生活中很多人都會認為汗還是少出為妙。炎熱的夏天,有些人整天呆在空調房間裡,使汗腺機能處于不變的狀态,其适應能力會大大降低。汗的作用是調節體溫,保持大腦正常運轉。正常人到了夏天汗腺機能亢進,如果一點汗也不出,熱就會積蓄在體内,嚴重時可導緻中暑,甚至危及生命。當然汗出得太多對健康也不利。當人體急劇地大量排汗後,往往容易處于脫水狀态,血容量減少,血漿就會濃縮,從而加重心髒的負擔。所以,我們在流汗時要盡量使出的汗蒸發掉,否則體内的液體就等于白白浪費。

  因此要經常穿上些透氣性好,寬松的衣褲,能使身體舒展開。從“正常出汗”及養生的觀點來看,中醫師建議夏天最适合運動的時間是早上5~7點,太陽才剛出來的時候,以及下午3~7點陽氣開始轉弱的時候最佳。而在運動出汗之後,一要調整呼吸,吸氣吸到腳底,吐氣吐到頭頂,且速度要慢,最好能到每分鐘呼吸6次,甚至是一個呼吸循環達半分鐘;二是不要馬上喝太多水。

  結語:雖然出汗是很正常的事情,出汗還能夠幫助我們調節體溫、幫助瘦身,最主要的就是能夠排出體内的毒素廢物的。但是,如果異常出汗的話,可能就和我們的身體健康有關系了,有可能就有某些疾病的,要及時的去看醫生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