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醫學角度來講,臉紅被稱為“臉部潮紅”,是由人體天然興奮劑——交感神經興奮引起血管擴張,血液流量增大且顔色變深,反映在臉部的現象。這種現象的發生,既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對生理性臉紅不必顧慮,而病理性臉紅就需要引起警覺,及時診治。
臉紅分兩類
生理性臉紅——在健康人群中,有些人末梢血液循環較好,面色就比較紅潤;有些人在害羞、憤怒、慚愧時,因為情緒波動也會出現臉紅;有些人可因飲酒而引起臉紅;高原居民因為高原空氣稀薄,身體需要更多的紅細胞以運載足夠的氧氣,而紅細胞攜帶的血紅素一旦增加,面色就會比較紅,這就是人們俗稱的“高原紅”;有的中年女性到了更年期會有潮熱、臉紅等不适症狀,這些都是生理性的。
病理性臉紅——但有些人臉紅則是由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如高血壓病、腦血管意外、心血管疾病(風濕性心髒病伴二尖瓣狹窄等)、呼吸系統疾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肺結核、系統性紅斑狼瘡、頸椎病、皮膚過敏、毛細血管疾病等。
哪些人“臉紅”很危險
1、高血壓患者“面色通紅”可能是血壓控制不佳的表現之一。高血壓患者由于心髒擴大、心肌肥厚、心肌收縮能力增加,造成心髒排出血量增加,從而引起患者頭面部血管擴張充血。如果高血壓患者經常“滿面紅光”,血壓反複波動,應排除嗜鉻細胞瘤的可能。
此外,服用一些降壓藥也會引起臉紅,例如,硝苯地平、尼群地平等可能在擴張血管降血壓的同時,擴張面部毛細血管而造成臉紅,這種臉紅對健康沒有太大影響,如不能耐受,可告知醫生及時換藥。
是藥三分毒,高血壓治療,除了按時按量服用藥物之外,還要自覺調整自覺的生活作息以及飲食習慣,一個高血壓患者如果每天熬夜,暴飲暴食或者飲食不規律,即使天天定時定量用藥,也不見得能将血壓控制好。因此,除了按時按量服藥,還要控制好飲食以及調節好生活作息,可以多配合一些非藥物的治療方式,比如可常飲康源茶館羅布麻茶,通過清除血液及血管壁上的垃圾,從根源上改善心血管功能的綠色茶飲,再是養成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低脂低鹽飲食,不熬夜,不久坐,适度運動等。
2、肺源性心髒病患者
肺源性心髒病簡稱肺心病。慢性肺源性心髒病是由于慢性支氣管疾病,肺、胸廓或肺動脈血管慢性病變所緻的肺循環阻力增加、肺動脈高壓,進而使右心肥厚、擴大,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髒病。
急性肺源性心髒病主要是由肺動脈主幹或其主要分支突然栓塞,肺循環大部受阻,以緻肺動脈壓急劇增高、急性右心室擴張和右心室功能衰竭。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如出現胸悶、氣促、呼吸困難、臉部潮紅或暗紅(紫绀)、活動耐力下降時,應該及時就醫,避免病情進一步惡化。
3、風濕性心髒病患者
風濕性心髒病患者由于二尖瓣狹窄,回心血量受阻造成肺部淤血,導緻面部雙顴呈紫紅色,醫學上稱為“二尖瓣面容”。風濕熱反複發作,會加重心髒瓣膜的損害。
4、肺結核患者
肺結核患者常表現出面部潮紅,伴有食欲不振、乏力,以及午後低熱、夜間盜汗、咳嗽或咯血等症狀。健康人感染結核菌并不一定發病,隻有在機體免疫力下降時才發病。
5、頸椎病患者
頸椎病分為:
經根型,常表現為一側上肢節段的運動障礙或感覺麻木。
脊髓型,主要表現為走路不穩、四肢麻木、大小便困難等。
椎動脈型,椎基底動脈供血不全,常伴有頭暈、黑等症狀,與頸部旋轉活動有關。
交感神經型,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壓迫刺激頸部交感神經纖維引起臉紅,同時可引起一系列反射性症狀,常與心腦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症狀混雜在一起,難以鑒别。
6、更年期綜合征患者
50歲左右的中年女性在絕經前1~2年,常常出現陣發性的面部潮紅潮熱,不由自主地臉紅,突然感到胸部、頸部及面部發熱不适,有時伴有頭痛、眩暈、乏力、心情煩躁或抑郁,還有可能出現血壓升高波動,但又查不出具體病因。
由于工作和生活壓力較大,一些中年男性也會出現上述“更年期”症狀。更年期的各種不适症狀,如果嚴重影響到睡眠和白天的工作生活,就應該及時就醫。
7、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
是一種累及多系統、多器官并有多種自身抗體出現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體内有大量緻病性自身抗體和免疫複合物造成組織損傷,臨床上可出現各個系統和髒器損傷的表現,如皮膚、關節、漿膜、心髒、腎髒以及中樞神經系統、血液系統等,80%的病例可出現皮膚損害,以皮疹最為常見,典型皮損為發生在面部的蝶形紅斑,對稱性分布于雙側面頰和鼻梁,皮疹在光照後加重。女性發病明顯多于男性。
8、流行性出血熱患者
流行性出血熱患者由于全身毛細血管擴張,血管通透性增加,早期也有面部充血、顔面發紅的表現。
“臉紅”的原因還有很多,比如部分癌症也可以出現臉紅。如果原來不容易臉紅的人突然臉紅了,有可能是身體機能出現某些問題,需要提高警惕,早診早治。
專注食療防治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歡迎咨詢交流,小編1338634505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