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變奏曲。
健康、長壽,是人生幸福的重要指标,也是人生追求的基本理想。沒有命,一切等于零。
向死而生。人生下來,就在一天天走向生命的終點。
無須悲觀,這是每一個生命的宿命。
無須張狂,就是你有天大的本事,也不會“萬歲”。
但,這決不是說,“人的命,天管定”就是真理,人的主觀能動性就是零,坐在那裡等死就行了。
看着别人活力四射,充滿生氣的生活狀态,總是讓人投以稱道的目光。
他們何以活的這麼生氣勃勃?
看着長壽老人們談笑風生,甚至老當益壯,老有所為,總是讓人贊歎不已。
他們健康長壽的“密碼”是什麼?他們何以活的那麼潇灑、成功?
看着、聽着一個個英年早逝的故事,又總是讓人為之歎息、動容。
這是為什麼?難道是命裡注定?還是缺乏自愛自重?
生命是神奇的,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鼈。
生命又是脆弱的,甚至是弱不禁風。一口氣上不來,就會永遠消失的無影無蹤。
人生都是單程票。
當然,如果像有人說的那樣,“遲早都是死,管它呢”,自作自賤,自己找死,那是神仙也救不了他的命。
活着就應該珍愛生命。
健康,就要保健。
人如一台機器,保養的好點,就能多運轉二年;不注意保養,就會毛病百出,過早的“死機”。
增強人民體質,是民族興旺發達的一項戰略性任務。
身體健康,是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幸福之所系。
聯合國曾提出一句口号:千萬不要死于無知。
為什麼?
因為絕大多數人,都是病死的。老死的,隻占少數。且,20~50歲,是死亡率最高的人群。絕大多數人,對于保健知識,知之甚少,幾近于科盲。大力普及保健科普教育,已是刻不容緩。
保健,就是要按照科學去生活。
保健,又是一個系統工程。起碼要做到:
要管住嘴。病從口入,是一句至理名言。
人的健康,是一個多重因素作用的結果。如遺傳,營養水平,醫療保健,生活方式,環境好壞等。但,其中的主要因素,是個人的生活方式。外因是通過内因起作用的。調查顯示,生活方式,占人類死因的45%。如喝酒、吸煙、高鹽高脂高糖飲食,不運動等。
世衛組織早已把酒精列為1級緻癌物,世界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發文:“适量飲酒有益健康的說法,根本不存在”,“飲酒是世界範圍内導緻中青年男性(15~49歲)死亡的頭号兇手”。可是,“瘾君子”們不知是“科盲”,還是任性,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
調查顯示,70%的疾病與情緒有關。都知道“笑一笑十年少”,但,做起來很難。
都知道“熬夜”不好,但,卻有太多的“半夜歡”,任你誰勸,也聽不進耳朵裡。
自己不把命當回事,大概“命”也不會把你當回事。
天作死尚可活,人作死不可救。
切記不要“死吃藥,吃藥死”。有人說,“有病找醫生”,“到醫院一切聽醫生的”,客觀的說,這話隻說對了一半。調查顯示,醫院門診的誤診率,約在50%左右,住院誤診率也在30%左右。看病,關鍵是确診正确。經驗告訴我們,确診一種重病,為了對生命負責,最好還是經過二、三個醫院的确診比較。同時,患者要把自己的症狀,具體的向醫生陳述清楚,幫助醫生共同的把病确診清楚。如果患者又懂點醫療知識,對于正确的确診和治療,當然會更好。
比如吃藥,藥物是治病的,但,又都有副作用,有的副作用還挺大。稍不注意,治着這個病,就又吃藥吃出另一種病。正病沒治好,副作用的病卻給要了命。美國疾控中心的數據,一年内,美國死于藥物過量的人數,超10萬人。所以,吃藥既要遵醫囑,又要根據自身的反應,靈活應對,及時調節。切忌死吃藥,導緻吃藥死。
運動要适量。人,就是一種動物,動是生存的本能。天天坐着,能不悶出病嗎?天天累的屁屁赤赤的就好?運動員有幾個長壽的?冠心病患者,你讓他大運動量試試?所以世衛提出,要适量運動。千萬不要導緻“過勞死”。
在人的健康長壽上,盡管人類目前還沒有破解健康長壽的密碼,但,人類并不是束手無策,聽天由命,被動等死,而是可以大有作為,可以大大提高每一個人的健康水平和生存質量,大大減少病痛的折磨,大大延長生存的壽命。
應該說,目前人類與各種疾病的抗争,已經達到了可觀的程度。100年前,世界人均壽命僅31歲,20220年已達到69.3歲。新中國成立前,人均壽命僅35歲,目前已達到77.3歲。人均壽命是度量人口健康狀況的主要指标,是衡量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參數。
1992年,世衛首次提出了健康四大基石的原則:合理膳食,适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
人命關天。
可憑心而論,這等“關天”的大事,我們對生命的醫療、保健知識,又知多少?既然“無知”,或者知之不多,那為什麼不去主動學點保健知識,自重自愛呢?
目前,全國網民已達10億以上,到處都是搬着手機的低頭族,可稱現代社會的一大奇觀,如癡如醉的敬“機”精神,如果用在敬業上,那該能幹成多少的大事?如果用在保健知識的學習與研究上,那該出多少的醫療、保健“大師”、“專家”?人類的健康水平,又該提高到何種的高度?
保健,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懂得個人行為的邊界,知道哪些事可為,哪些事不可為。讓生命活的更明白,更理智,而不是無知,妄為。
人民的健康,重在預防疾病。可是,我們在很大程度上,已把事情的本末倒置了。平時不注意保健,有病亂投醫,結果是病人越治越多,疲于應付。這種趨勢極待扭轉。
人們總是在幹事創業上,在掙“錢”上,千方百計。如果能在“人命關天”的天字号大事上,在生命的保健上,也能千方百計,人生的幸福豈不是更完美?
沒啥别沒錢,有啥别有病。大病難受,甚至生不如死。小病也不好受。最好不生病,少生病。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多學一些保健的知識,做個明白人,活出理智的人生,我們的健康水平,就會大大提高一步,少卻很多病痛,少卻很多“一病返貧”的故事,把命和運,更多的掌握在自己手裡。
其實,最好的醫生是自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