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精神,宣傳普及老年健康科學知識和老年健康相關政策,增強老年人健康意識,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素養和健康水平,營造有利于老年人健康生活的社會環境,國家衛生健康委決定從2019年起每年組織開展老年健康宣傳周活動。2019年老年健康宣傳周活動主題是“懂健康知識,做健康老人”。活動時間為2019年6月10-16日。活動内容一是宣傳老年健康相關政策、二是宣傳老年健康知識。為配合老年健康宣傳周活動,沈陽市衛生健康委《健康沈陽頭條号》組織有關專家撰寫老年健康科普知識,以飨讀者。本篇為沈陽市安甯醫院八療區主任、中級心理治療師李群《老年人如何補腎?》。
在西醫學中腎指的是實實在在存在的髒器,而中醫所說的腎是一種功能的概括,這種功能包括部分西醫腎的功能。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主水,主藏精,主骨生髓,主生殖,主氣化,開竅于耳,其華在發,根據以上中醫腎的功能,我們可以推斷出腎虛的主要表現,比如尿頻急(主水)、腰膝酸軟(主骨)、耳鳴耳聾(開竅于耳)、陽痿早洩、月經不調、不孕不育(主生殖)、齒退發白(主骨,其華在發)、善忘智低(生髓)等。随着年齡的增長,腎氣漸衰,身體也會出現一系列衰退的表現,因此老年人基本都存在腎虛的表現,補腎是老年人養生保健的重要環節。但是,老年人究竟該如何補腎呢?
首先,我們要弄清腎虛的分型,隻有分型對了才能用對補腎的藥物。從養生保健角度講,隻需分清哪種是腎陰虛、哪種是腎陽虛就足夠了。腎陽虛是除了上述腎虛表現外,還包括機體失于溫煦表現出來的症狀,例如,同樣是腰膝酸軟、尿頻急,陽虛還要表現為畏寒肢冷,下肢明顯,尿頻同時尿液清且尿量多,中醫稱為尿頻清長,且尿頻以夜尿頻多常見,這個時候補腎就需要補腎陽,最常用的中成藥是“金貴腎氣丸”。而腎陰虛除了腎虛表現外,還包括虛熱内擾表現出來的症狀,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健康狀态下陰陽是平衡的,陰虛則陽亢,因而出現熱的表現,稱之為虛熱,例如潮熱盜汗、形體消瘦、五心煩熱、顴紅咽幹等,最常用的中成藥是“六味地黃丸”。
除了中成藥以外,還有很多藥食同用的中藥也具有補腎的作用。中醫認為,五色中黑色屬腎,因此黑色的食物具有補腎的功能,例如黑芝麻、黑木耳、黑桑葚、黑枸杞、黑豆、黑棗等,非黑色的食物山藥、羊肉、韭菜、雞胗等也具有補腎的作用。除了食物,人體中還有一些功能補腎的穴位,最常用的為湧泉穴,湧泉穴位于足底中線前三分之一交點處,簡便取穴法:足屈趾時,足底前凹陷處,湧泉穴是保健要穴,經常按揉能夠起到補腎的效果。另一個重要的補腎要穴為關元穴,位于肚臍正下方3寸(自身四橫指為三寸)的位置,經常按揉關元穴能夠固本培元,補腎益精。當然,除了按揉以外,應用艾灸熏灸以上兩個穴位,能夠更好地達到補腎的效果。
總之,中醫腎的作用主要從功能角度概括的,被古人稱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能夠為機體生命活動提供重要的“氣”,調節各髒腑功能,與我們的健康密切相關,我們在臨床上用藥也十分注意補腎的作用。老年人補腎能夠起到延緩衰老、強身健體的作用,上述補腎方法十分簡便,可以嘗試一下,祝所有老人老有所樂,健康長壽。
【本期專家】
李群,沈陽市安甯醫院八療區主任,中級心理治療師,碩士研究生。遼甯省中西醫結合身心醫學會委員。熟練掌握針刺、艾灸、拔罐、刮痧、電針、中藥帖敷等中醫技術。主攻方向:中西醫結合治療血管性癡呆、阿爾茨海默病、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慮症、睡眠障礙、更年期綜合症、強迫症、神經衰弱、慢性疲勞綜合症、急性應激障礙、進食障礙等各種精神疾病;同時擅長對各種疼痛、慢性咳嗽、胃腸疾病、神經性尿頻、心髒神經官能症等身心疾病的中醫治療。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