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濟南清河實驗小學舊貌

濟南清河實驗小學舊貌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4-30 04:21:06

  今年6月,新時報報道了山大附中學生在教學樓下開辟麥田種麥子、親自動手收麥子的故事,這片麥田登上熱搜成為網紅,網友紛紛表示羨慕,稱這是“别人家的學校”。

  濟南清河實驗小學舊貌(還記得濟南這所初中的)(1)

  随着季節交替,這片麥田在經曆了變身為玉米地後,如今又“升級”成菜地,種上了菠菜和蒜苗。為了讓菜苗能溫暖過冬,學生們大開腦洞,結合所學知識自制蔬菜大棚,為菜苗建起“溫室”,幫它們擋風遮雨,現在這塊菜地成為學生每天除了上課學習外最大的牽挂。

  濟南清河實驗小學舊貌(還記得濟南這所初中的)(2)

  同學們給大棚蓋上塑料膜

  12月4日下午課間,山大附中初一清和13班學生耿子安站在教學樓南側的菜地邊,觀察他們班管理的那壟菜苗的漲勢,并查看了大棚情況,這座大棚便是依照他制作的模型搭建起來的。

  濟南清河實驗小學舊貌(還記得濟南這所初中的)(3)

  耿子安制作好模型,同學們按照模型搭起大棚

  這片菜地不足半畝,是去年秋天将原有花壇改造而成的,今年夏天第一季小麥成熟收割。10月下旬,又一季玉米豐收後,師生便在教學樓下的這片地上種下了蒜苗和菠菜。但前不久的連續降雨使氣溫驟降,冬天的寒冷陡然襲來,菜苗變得蔫頭耷腦,這讓耿子安和他的同學們心裡很着急,雖然老師講過蒜苗和菠菜本來就是适合過冬的農作物,但他們還是擔心驟降的溫度會影響菜苗的生長。

  濟南清河實驗小學舊貌(還記得濟南這所初中的)(4)

  為了給菜苗保暖,他們想了多種辦法,先是用落葉覆蓋土壤,後又給蒜苗所在區域鋪上了塑料薄膜,但都不足以讓他們放心。耿子安和爸爸讨論之後認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蔬菜大棚,可對于怎麼建造他一無所知。耿子安沒有把這件事僅停留在“想”上,他繼續查資料,咨詢懂行的師傅,一通折騰下來,他決定先制作一個模型“探探路”。

  耿子安用快餐店的塑料吸管模拟大棚模型骨架,彎成理想弧度後用熱熔膠一一固定,父子倆用了半個多小時就把模型做好了。在比較了木頭、竹片等材料後,他們選擇了安全、耐用、美觀的PVC管作為真實大棚的骨架材料,在家委會的幫助下采購了管材和塑料膜,接下來就是實地動手制作了。

  濟南清河實驗小學舊貌(還記得濟南這所初中的)(5)

  耿子安和他的4名同學一起,利用午休時間來到菜地,根據事先分工,量尺寸的、定點位的、打鋼筋的、做支架的,都迅速進入角色。他們先定好點位,用錘頭将25厘米長的鋼筋在劃好的點位砸入土地15厘米、外露10厘米,将4米長的PVC管兩端分别套在菜畦兩側外露鋼筋上,形成一個約1.2米高的半弧,在弧形頂端用PVC管橫向連接紮帶固定。僅用1個小時,大棚骨架就初具雛形。

  濟南清河實驗小學舊貌(還記得濟南這所初中的)(6)

  在施工過程中,他們還根據實際情況對設計進行了調整和改進,僅用3個中午就完成了大棚的全套搭建。當覆蓋着白色半透明薄膜的大棚呈現在他們眼前時,學生們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濟南清河實驗小學舊貌(還記得濟南這所初中的)(7)

  清和13班的大棚在搭建期間就“驚動”了老師們和其他班的學生,生物、數學等科目老師還為他們講解相關知識,幫學生分析計算結果與實際數據偏差的成因等,将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第一個大棚建起來後,他們的經驗逐步向全年級推廣,菜地上的大棚也越來越多。通過對比,第一個大棚裡菜苗的漲勢确實比其他區域好很多。

  濟南清河實驗小學舊貌(還記得濟南這所初中的)(8)

  “雖然這一季種植的蔬菜本身就是适合過冬的,但學生這種探索和解決問題的态度值得鼓勵,他們在勞動教育過程中的自發行為,學校會盡最大可能提供支持。”山大附中初一年級主任王慶剛介紹,學校更看中學生對這片菜地的管理過程和勞動收獲,很多學生經常在課間到菜地觀察,這裡凝聚着他們的心血。

  你還記得上學時參加過那些集體勞動嗎?

  快來留言區

  聊一聊屬于你的勞動課記憶吧!

  新時報記者:曹莫 編輯:鄭楚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