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Way》(《朝聖之路》)的開端是一個臨近退休的美國醫生湯姆,突然接到一個法國郊區警察打來的越洋電話。這是一個噩耗,他的兒子為了自己的人文主義研究走上了著名的“朝聖之路”,卻在半路遇到暴風雪,命喪在比利牛斯山上。
到了法國,當湯姆看到兒子的遺物背包時,回憶起了兒子放棄博士學位而遠走旅行的決定。
湯姆父子之間有着大多數家庭都存在的矛盾,兒子有着自己認識世界的夢想,父親卻一直想讓兒子在學業上鑽研。
關于人生的道路,父子的觀點也迥然不同。
湯姆曾經告訴兒子,“我的生活可能跟你的不太一樣,但這就是我選擇的生活。(My life here might not seem like much to you, but it's thelife I choose.)”
兒子不同意父親的觀點,“生活不是選出來的,父親。是過出來的。(You don't choose a life,dad.you live one.)”
回憶起父子關于教育和人生的沖突,湯姆決定要将兒子已經走過的和沒有走完的路重新走一遍,以更好地體會兒子的生活、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孩子。
已經六十多歲的湯姆,背着滿滿的旅行背包,踏上了長達800公裡的朝聖之路。
不再年輕的湯姆,每一步走得那麼不确定,每一步都在尋找兒子生前的追求。放在背包裡的鐵盒中,裝着兒子的骨灰盒,在旅途中每每湯姆灑下兒子骨灰時,更多的是不舍和疑惑。
一不小心,背包落在了河中,那不僅僅是背包,而是一路同行的“兒子”。
另一次背包的意外是背包被吉普賽小孩偷走了。
這個意外的插曲,同樣是表現了吉普賽父子間的沖突。
吉普賽孩子偷了背包,被父親發現後,被帶到湯姆處,父親要求兒子道歉并還回背包。吉普賽父親同時強烈要求湯姆一行參加他們吉普賽的婚禮,在送行時一路訓斥兒子,并要求孩子為湯姆負擔重重的背包。
我們看到的是,吉普賽父親試圖用自己的言行教導兒子偷盜的毛病,而兒子卻不知悔改。
吉普賽父親的這句話,“對我們而言,我們的孩子是最好的,也是最壞的。”道出了無數家庭都在面對的父子溝通,子女教育的沖突和困惑。
另一個鏡頭中,我們卻看到,吉普賽小男孩在窗口遙遙望着熱鬧非凡的聚會,小男孩叛逆的内心中在想着什麼?
這部影片不僅僅是關于父子之間在教育與人生态度上的沖突。更是講述了一個成年人在經曆了人生風雨後心靈救贖的曆程。
在旅途中,湯姆遇到了來自不同世界的4個陌生人,同樣是因為人生中的困擾,而開啟了朝聖之路。
湯姆最初是拒絕同行的,一路上的沖突、以及旅途中的共同經曆,拉近了四個人之間的距離。
在終點站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簽到時他開始用了自己的名字,後來改成了兒子的名字。
朝聖之路的初心,湯姆是希望完成兒子最初的夢想,并更好的理解兒子的生活,但是最終旅途成了湯姆自己個人的救贖之路。打開心扉的他,帶着一顆願意去學習和交流的心靈繼續擁抱世界。
《朝聖之路》起初隻是一個開始,過程是一種痛苦,沿途是一種發現,結尾是一個輪回之初。
這猶如人生,總是一條艱辛的路,卻無數人去跋涉。
為人父母者,在面對孩子的教育和人生的困惑時,應該如何去尋求答案,完善自我呢?
“最好的教育,是父母永不放棄走在自我完善和自我成長的道路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