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
虞世南(558年-638年),字伯施,越州餘姚(今屬浙江)人。書法家、文學家、詩人。貞觀年間,官至秘書監,封永興縣子,故世稱“虞永興”、“虞秘監”。深得李世民敬重,被稱為"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五絕。
博學善文辭,尤工書法,親承智永傳授,妙得其體,所書筆緻圓融遒逸,外柔内剛,風神蕭散。晚年楷書,人謂可與王羲之相後先。作字不擇紙筆,都能如志。
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合稱"初唐四大家"。
《筆髓論》摘要辨 應
心為君,妙用無窮,故為君也。手為輔,承命竭股肱之用故也。力為任使,纖毫不撓,尺寸有餘故也。管為将帥,處運用之道,執生殺之權,虛心納物,守節藏鋒故也。毫為士卒,随管任使,迹不凝滞故也。字為城池,大不虛、小不孤故也。
指 意用筆須手腕輕虛。虞安吉雲:夫未解書意者,一點一畫皆求象本,乃轉自取拙,豈成書邪!太緩而無筋,太急而無骨,橫毫側管則鈍慢而肉多,豎管直鋒則幹枯而露骨。終其悟也,粗而能銳,細而能壯,長者不為有餘,短者不為不足。
契 妙欲書之時,當收視反聽,絕慮凝神,心正氣和,則契于妙。心神不正,書則攲斜;志氣不和,字則颠仆。其道同魯廟之器,虛則攲,滿則覆,中則正,正者沖和之謂也。
然則字雖有質,迹本無為,禀陰陽而動靜,體萬物以成形,達性通變,其常不主。故知書道玄妙,必資神遇,不可以力求也。
機巧必須心悟,不可以目取也。字形者,如目之視也。為目有止限,由執字體既有質滞,為目所視遠近不同,如水在方圓,豈由乎水?且筆妙喻水,方圓喻字,所視則同,遠近則異,故明執字體也。
字有态度,心之輔也;心悟非心,合于妙也。且如鑄銅為鏡,明非匠者之明;假筆轉心,妙非毫端之妙。必在澄心運思至微至妙之間,神應思徹。
又同鼓瑟綸音,妙響随意而生;握管使鋒,逸态逐毫而應。
學者心悟于至道,則書契于無為,苟涉浮華,終懵于斯理也。
沈尹默臨《孔子廟堂碑》,僅作參考
見網上《臨池啟蒙》一書中論虞書甚佳
永興廟堂碑,亦是應制體裁,與尋常應付不同,但較之九成,卻又另是一種體格也。其學問極博洽,其識量極宏遠,其涵養極深醇,其意态極恬适,故其用筆則玉潤珠圓,其結體則豐偉秀逸,其神韻則于富麗之中,寓超邁絕俗之概。拟之人物,固當在留候、邺候間也。其落筆稍緩,而運思極活,純以神理相聯,不以勢力相矜,相其品格,似非中才以下所能問津。然觀其論書,亦可想見其所得力矣。學此公書者,亦可知所從事已。
九成宮以骨格勝,故雖有磨泐、而意思自在,此碑以質相近,尤須善為揣摩,要知此碑,規矩步驟,仍是原本右軍永師之遺意,不過用筆稍加清挺,以洗五代纖弱之習,已經翻刻,自不無稍失其筆意,而昭仁寺碑尚完好如新,取以相證,究不難見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