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歌手吳克群日前因左耳不斷耳鳴就診,發現疑因壓力過大患上“突發性失聰”,但錯過黃金治療期,導緻左耳神經受損,未來聽力可能無法完全恢復,目前吳克群左耳聽力剩6成。
記者今日從省人民醫院馬王堆院區耳鼻喉科獲悉,最近一個月,該院耳鼻喉科就收治了8、9例這樣的病人,其中不乏年輕人。以往,中老年人群或是有心腦血管基礎疾病的人群發生突發性耳聾的比較常見,但近年來,年輕人發生突發性耳聾的逐漸增多。
年輕化是趨勢
27歲的小餘喜歡打牌,特别喜歡通宵打牌。幾天前,就在他通宵“拼殺”10多個小時後,第二天右耳突然出現嚴重耳鳴,蒙上左耳後,幾乎聽不到聲音。家人趕緊将他送到醫院就診。小虞被确診為“突發性耳聾”。好在治療比較及時,目前聽力已基本恢複正常。
省人民醫院馬王堆院區耳鼻喉科主任王甯表示,突發性耳聾被稱為“文明病”,因為它與現代社會的發展、經濟的提升有着密切關系。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防聾中心的數據,近20年,各國突發性耳聾發病率都有5%-8%的增加,而且發病年齡趨向年輕化。
“現在年輕人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頻繁加班、熬夜、過度疲勞,很大程度提高了這種病的發病率。這樣會造成耳朵裡的血管一時性或者長久性的痙攣,而耳朵裡的神經細胞對缺血缺氧是非常敏感的,一旦血管痙攣營養供應跟不上,神經細胞3-5分鐘就會凋亡,從而造成不可挽回的聽力損失。”王甯主任介紹道。
耳鳴是信号
突發性耳聾是耳鼻咽喉科常見的急診之一。大多數患者的首發症狀是突然耳聾,多為單側耳發病,少數也有雙側同時或先後發生。耳鳴是突然性耳聾的另一個重要信号,對一過性的、偶爾發生持續幾分鐘的耳鳴不必過分緊張,但對那些持續超過一天的耳鳴,或是伴有聽力下降等症狀,則必須警惕。還有一些患者會出現眩暈、惡心、嘔吐等症狀,以及耳内阻塞感或壓迫感、耳周麻木感。“一定要早期識别這些聽力受損的症狀,尤其是年輕人,千萬不要覺得自己年紀輕身體好,出現耳朵不舒服的症狀還硬抗,從而耽誤了早期治療。”
王甯表示,導緻突發性耳聾的原因很多,常見的有病毒感染;精神、心理因素;耳内微小血栓引起的内耳供血不足(内耳的中風);神經的非特異性炎症等。事實上,大多數情況是查不出具體原因的。
及時治療是關鍵
王甯提醒,一旦患上突發性耳聾,治療時機最關鍵,要盡快救治,越早越好。一般情況下3天以内開始治療者效果較好,青年人較老年人效果好。如果病史超過1個月,聽力恢複就很難了,所以說突發性耳聾是需要搶救性治療的。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一是要加強鍛煉,增強體質,避免感冒,預防病毒感染。二是要盡量少熬夜,勿過度勞累,保持身心愉悅。三是保持均衡飲食,多吃新鮮蔬果。減少煙、酒、咖啡等帶來的刺激。四是控制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等全身慢性疾病。而對于已經患突發性耳聾并且治療後患耳仍然不具有實用聽力水平的患者,除上述建議外,還應特别保護沒患病的那側耳朵。
得了突發性耳聾不要慌,患者一定要正确對待突發性耳聾,保持心情平靜、充分休息很關鍵。患者家屬也要多關心、多安慰,鼓勵患者積極樂觀地看待疾病。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 湖南省人民醫院馬王堆院區 張維夏
湖南醫聊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獲取更多健康知識,請關注hnyiliao。
湖南醫聊每日提供專業、靠譜、實用、及時的權威健康科普資訊,讓我們一起收獲健康,收獲幸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