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前子為車前草的成熟種子。其全草即是中藥車前草。此植物常生長于道路兩旁,故此得名,民間也叫車轱辘菜。全國各地均有分布,常于夏秋季節采收,曬幹後去除雜質。炒用或鹽水炒用。
一、車前子的功效:
車前子味甘,寒。歸腎、肝、肺經。功效能利水通淋,止瀉,明目,清肺化痰。其特點善利小便而實大便,又被譽為“清熱利尿通淋之要藥”。
常用于熱淋澀痛,水腫脹滿,暑濕洩瀉,目赤腫痛,痰熱咳嗽等證的治療。
名家名著摘要:
《本經》:“主氣癃,止痛,利水道,通小便,除濕痹。”
《藥性論》:“能去風毒,肝中風熱,毒風沖眼,赤痛障翳,腦痛淚出,去心胸煩熱。”
《本草綱目》:“止暑濕瀉痢。”
《本草備要》:“清肺肝風熱,滲膀胱濕熱,利小便而不走氣,與茯苓同功。強陰益精,令人有子。治濕痹五淋,暑濕瀉痢,目赤障翳,催生下胎。”
二、車前子的配伍應用:
1.用于小便不利、熱淋等證。車前子甘寒滑利,能利尿清熱,尤善治尿路灼熱澀痛之證。治濕熱下注,膀胱濕熱所緻的尿頻、尿急、尿路澀痛之證,常配伍木通、栀子、滑石等清利濕熱之藥,即八正散。
2.用于腎虛水腫。車前子有利水消腫之功。治腎陽虛,水濕内停所緻的腎虛水腫,腰膝疲重,小便不利,及痰飲咳喘等證,常與牛膝配伍于腎氣丸中,共奏溫腎化氣,利水消腫之效,即濟生腎氣丸。
3.用于暑濕洩瀉。車前子善利水濕,能利小便以實大便,恢複小腸分清泌濁的功能,尤善治濕盛水瀉之證。即可單味研末,米湯送服。亦可與白術、茯苓、澤瀉等藥配伍。書言與白術合用,治水瀉如神,值得參考。
汪昂言:“歐陽修患暴下,國醫不能愈。夫人曰:市有藥,三文一帖,甚效。公不肯服,夫人雜他藥進之,一服而愈。問其方,乃車前子為末,米飲下二錢匕,雲此藥利水而不動氣,水道利則清濁分,谷髒自止矣。”
4.用于視物昏暗,内障,目赤等證。車前子能清肝明目。治肝熱目赤腫痛,常配伍菊花、龍膽草、黃芩等藥。
若治肝腎陰虛所緻的視物昏花、視力減退,常配伍生地、麥冬、枸杞子等養陰之藥。
5.用于腎虛精弱。車前子能利水竅而固精竅。治腎虛精虧所緻的陽痿,遺精早洩,腰痛,尿後餘瀝等證,常配伍枸杞子、菟絲子、覆盆子、五味子,即五子衍宗丸。
此外,車前子還有清肺化痰的作用,可用于肺熱咳嗽痰多等證,常與其它藥配伍。
三、車前子的用法用量:
車前子常入煎劑,也可做丸散。入煎劑常用量幾克至十餘克。
因其顆粒較小,煎煮時會懸浮湯液之上,且其性黏稠,易使藥液渾濁,不便于濾出和服用,故入煎劑時需要包煎。
汪昂言:“酒蒸搗餅,入滋補藥;炒研,入利水洩瀉藥。”
四、車前子的應用注意:
車前子性寒而通利,故腎虛精滑者及孕婦慎用。
~
附藥:車前草的功效與應用
車前草為車前的全草,又叫車轱辘菜。其性味、功效與車前子相似,而又能清熱解毒。
其用法除與車前子相似外,還可用于治療熱毒癰腫。可内服,或用鮮草搗爛外敷。
入煎劑常用量十餘克即可;鮮品加倍。外用适量。
《本草備要》:“涼血去熱,止吐衄,消瘕瘀,明目通淋。”
汪昂言:“凡利水之劑,多損于目,惟此能解肝與小腸之熱,濕熱退而目清矣。”
——中醫實戰筆記20.9.6夜
#中醫實戰筆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