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喜歡自己制作茶飲的我,一到夏天就開始犯難——直接沖泡熱飲不能立即喝,搞冷萃又得花時間慢慢來才能出味。絕對佩服那些在夏天仍然制作“功夫茶”的大神,要刷洗的茶具光是想想都已滿頭汗。
東菱趁着夏天到來之際,及時地推出了一款冷萃杯DL-9003。我忍不住沖動一把,想看看号稱“冷飲随心萃,清爽秒到位”的冷萃杯到底行不行?
一、開箱
市面上現有的冷萃茶具還停留在手動滴濾的層面,東菱冷萃杯屬于開創性産品。所以,作為吃螃蟹的人,我很榮幸分享自己的第一次使用過程。
東菱冷萃杯的包裝給我的第一印象不算小巧,包裝紙箱的大小與家用保溫瓶相似。好在紙箱内的冷萃杯本體并不大,實測大概28cm×9cm。
冷萃杯的顔值還是很能打的,我用的這款是薄荷綠。
通透的杯身 低飽和度較顔色,讓這款冷萃杯不論擺在家裡或者工位上,都能營造出一種草本植物的甯靜氛圍。冷萃杯大體上分為三段式,旋轉杯身即可将各部分拆開。
如果要細細分解,一共可以分為5個部分。
上圖從左至右算起,前3部分組成了“内膽”,後2部分組成“外殼”。
二、冷萃工作原理冷萃杯的原理不難理解:把冷萃杯外面看成一個粗杯子,在内部還嵌套了一個細杯子,二者形成U型管結構。細杯子底部用紗網隔出一段空倉。把水倒入粗杯子,把茶葉或咖啡裝入細杯子的空倉,細杯子頂部有氣泵可以抽壓空氣,使得細杯子内的液面上升或下降,液體上上下下均會流過空倉,從而對倉内的茶葉或咖啡産生萃取效果。
紙上得來終覺淺,我們還是實踐一番。
三、萃取操作首先來看看萃取綠茶的情況,本次選用的是鄂西北武當地區産的毛峰,但非時令新茶。
綠茶浸泡後會漲大,所以本次萃取隻選用了容器八成的用量。容器上貼心的刻有最大容量指示。
将萃取杯裝配整齊後,輕按杯頂的圓形開關,環形燈亮起,萃取工作立即開始。
整個萃取過程,液面高度随氣泵的壓力變化上上下下,每次經過茶葉倉,水體的顔色都會加深一些。
上圖為16倍速播放。
以上為視頻截圖拼接後的茶色對比。
然後如法炮制,再試試萃取咖啡,本次使用來自意利(illy) 的中度烘焙研磨咖啡粉。
過程和綠茶的方法相同,一鍵啟動而已。
相對于熱水 高壓沖泡的咖啡,冷萃的香味稍淡,少了熱泡的苦澀,多了幾分清甜和回甘,但得益于東菱冷萃機長達十分鐘的上上下下,味道并沒有什麼損失。
難能可貴的是萃取完成可以直接飲用,炎炎夏日無需等待,不曾燙口。
四、體驗特色1、冷萃方便
還有什麼說的,看看動圖就完事了。東菱冷萃杯省去了幾個杯子倒來倒去、一遍遍的手動操作,完全避開了滴濾的耗時程序,是目前我認為最方便快捷的冷萃辦法。
2、不挑水溫
由于氣泵巧妙地設計在杯子頂部,根據連通器原理和壓力控制,液體很難進入頂部氣泵,加上杯體使用的是TRITAN耐高溫材質,所以對水溫的要求不太苛刻。也就是說,用溫水和冷水來萃取是沒問題的。但是蒸汽騰騰的熱水容易導緻氣泵進水,出于産品壽命考慮,不推薦使用熱水。
3、清洗簡便
每次萃取完成,直接用水沖洗即可,萃取杯的裡裡外外都能幹淨到位,省力非常,懶人福音。
4、方便攜帶
東菱冷萃杯不僅易于清洗,而且提供了密封杯蓋,萃取完成後無需其他容器,直接換上密封杯蓋就可随手帶走。馬克杯的造型設計質感滿滿,無論是手持還是放在車内杯架上都很亮眼。
五、總結
使用建議:
基于U型管結構限制,水量過低若不能完全浸沒食材會影響萃取效果。以咖啡為例,一杯130ml的水量無法完全浸沒咖啡粉,導緻萃取效果變差,我個人建議一次萃取二杯或者二杯以上的水量。
綜上所述,東菱冷萃杯巧妙利用高中物理(氣壓&液壓)知識,極大縮短了冷萃飲品的制作時間,冷萃效果出衆。給愛茶、愛咖人士提供了一種在炎炎夏日遠離燙口茶飲的新選擇,而且易于清洗、便于攜帶。整體選材安全、做工精緻、設計百搭,無論擺放在廚房水吧,還是書桌工位,都很亮眼、氣質出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