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出人頭地最初稱贊的是北宋時期的大文豪蘇轼。成語出人頭地的意思是高别人一等,超出一般人,形容某人的德才超衆或者其成就突出,比其他人更加優秀,是一個褒義詞。出人頭地一詞最早出自于宋·歐陽修《與梅聖俞書》。
成語出人頭地最初稱贊的是哪位大文豪
成語出人頭地最初是稱贊蘇轼的,出自宋·歐陽修《與梅聖俞書》。這一成語的出處有典故,在宋仁宗嘉祐二年,當時二十出頭的蘇轼參加科考,主考官就是當時的文壇領袖歐陽修。蘇轼在科考中完成了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歐陽修連呼妙哉,以為是它的學生曾鞏寫的。
為了避嫌,歐陽修将這篇文章評為了第二名,後來在放榜時發現第二名考生是蘇轼,歐陽修大為吃驚,才知道自己鬧出來烏龍,并對蘇轼的才華極為贊賞,并在《與梅聖俞書》中寫道“讀試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出人頭地便出自于此。
出人頭地的意思
出人頭地這個成語我們都比較熟悉,它是一個褒義詞,意思就是指高出别人一等,能力超出一般人,多用來形容某人的德才超衆或者其成就突出,比其他人更加優秀。與出人頭地意思相近的成語有高人一等、嶄露頭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