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童心永駐的快樂“老頑童”
也是“沒頭腦”和“不高興”之父
他翻譯了《夏洛的網》《安徒生童話》等
世界兒童文學經典
總字數逾千萬字
被譽為“中國兒童文學創作的先驅者”
今晨
著名出版家、作家、翻譯家
任溶溶在上海逝世
今年5月,他剛剛度過百歲壽辰
這些經典童話由他帶進中國
任溶溶曾說:“我翻譯許多國家的兒童文學作品,隻希望我國小朋友能讀到世界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隻希望我國小朋友能和世界小朋友一道得到快樂,享受好的藝術作品。”
任溶溶為學生簽名。中新社發
任溶溶,本名任以奇,原名任根鎏。廣東鶴山人,1923年生于上海。1945年畢業于上海大夏大學中國文學系。1949年後曆任上海少兒社編輯部副主任,上海譯文出版社副總編輯。
任溶溶是我國具有國際影響的兒童文學大家,兒童文學泰鬥、第一位100歲的兒童文學作家。他自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就開始了兒童文學的翻譯和創作。一生筆耕不辍,曾獲陳伯吹兒童文學獎傑出貢獻獎、宋慶齡兒童文學獎特殊貢獻獎、宋慶齡樟樹獎、國際兒童讀物聯盟(IBBY)翻譯獎、中國翻譯協會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等獎項。
《安徒生童話全集》《彼得潘》《柳林風聲》《木偶奇遇記》《長襪子皮皮》《夏洛的網》這些都是中國孩子耳熟能詳的童話,幾乎每一個孩子的童年和睡前故事裡,都會或多或少伴随着幾篇安徒生童話,但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把這些經典童話帶入中國的幕後英雄就是任溶溶。
在任溶溶看來,兒童文學翻譯有一個特點,就是讀者對象十分明确,是孩子,而且不是籠籠統統的孩子。給幼兒譯外國兒歌,自然要譯成兒歌樣子,朗朗上口,給大孩子譯書又不能有娃娃腔,孩子大了,不愛别人把他們看作娃娃。原作者的書是寫給不同年齡的孩子看的,自然要讓他們的小讀者看得懂,看得有興趣,譯者也就應該做到這一點,讓小讀者看得懂,看得有興趣。
“沒頭腦”和“不高興”的幕後
任溶溶譯過各種體裁的兒童文學作品,他自己說,“翻譯這麼久,覺得最有成就的是翻譯兒童詩,翻譯給我影響最大的就是兒童詩”,後來創作兒童詩,也是“長期翻譯外國兒童文學,學到了不少東西,入了門的結果”。
任溶溶創作了許多伴随中國孩子長大的童話,比如被拍成美術電影的《沒頭腦和不高興》《一個天才雜技演員》等等。此外還有大量的兒童詩歌和散文:《爸爸的老師》《我是一個可大可小的人》《我成了個隐身人》《土土的故事》《丁丁探案記》等等。
他的童話《沒頭腦和不高興》被譽為建國後最優秀的短篇作品:他們一個做什麼事都丢三落四,一個開口就是“不高興”,給無數孩童帶來了歡樂,是影響了幾代中國兒童的長成的經典作品。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這篇《沒頭腦和不高興》隻花了半個小時創作。當時在出版社擔任編輯的任溶溶,經常要去少年宮給小朋友們講故事。他本來講的都是翻譯過來的外國兒童故事,講着講着,自己腦子裡也開始形成了一些兒童故事。
1956年1月,《少年文藝》編輯向任溶溶約稿。任溶溶來到南京西路的上海咖啡館,要來一杯咖啡,鋪開稿紙,奮筆疾書。他曾回憶:“角色都從生活中來,自己就是那個‘沒頭腦’,常常糊裡糊塗的。不高興嘛,我的孩子有點倔脾氣,叫他做什麼,他就會說:‘不高興!不高興!’有一次,在少年宮和小朋友在一起的時候,這個故事竟然突然自己就跑出來了。小朋友們特别喜歡,後來出版社也聽說了,他們就讓我寫下來,我在咖啡館裡半個鐘頭不到就寫出來了。”
“我跟小朋友從來沒有離開過”
上了年紀後任溶溶依然有很多業餘愛好,比如喜歡聽京戲,聽古典音樂,看電影、電視,吃美食等等。
他是廣東人,本身就是一位美食家,他的美食文章,不擺噱頭,如實道來,卻說得活色生香,不單是吃,更有美食的前生今世。“同是一家‘小紹興’,他六十年代初吃的卻是它的炸排骨,那是小紹興的前生,至于白斬雞和雞粥,則是它的今世。他寫美食,還有與美食相關的衆生相……品的是食物,悟的卻是人生世相。”
2016年5月的一天早上,任老昏昏沉沉起不了床,被迅速送到華山醫院。随後,任老就被醫生要求時刻戴着吸氧面罩。任老屬豬,他寫過一首詩《我屬豬》。沒想到,這下真像豬八戒了。即便戴着氧氣面罩,任溶溶也沒閑着,他在病房裡找到一張病号飯的菜單,在上面寫東西:同病室的病友、昔日的朋友、有趣的往事、美味的佳肴……
最近幾年,任溶溶與吸氧面罩須臾不可分,但讀者們仍然時不時從報刊讀到他的小短文。
作家、詩人趙麗宏說:“我每次都很仔細閱讀……他對生活的愛、對文學的愛、對事業的愛,就是一種回報。我想他種下了愛的‘因’,回報的就是他到100歲還能寫作的這樣一個‘果’。祝他能夠一直這樣健康地活着,為孩子們創作更多的作品!”
在作家、詩人高洪波眼中,“任溶溶先生向我們展示了什麼是真正的、不老的童話,他用自己的生理年齡證明兒童文學工作者社會年齡和心理年齡,乃至事業年齡擁有兩個非凡的字——年輕。”
“任老有一次問我:你們寫作是不是提倡主旋律?他說,童年的主旋律是快樂,人生的主旋律也應該是快樂。他的一輩子譜寫着快樂的主旋律。”兒童文學作家張弘說。
任溶溶曾說,“有人說,人生是繞了一個大圈,到了老年又變得和孩子一樣。我可不贊成‘返老還童’這種說法,因為我跟小朋友從來沒有離開過。”
今天,
一輩子的“老頑童”駕鶴西去,
他在文學作品中留下的快樂的旋律,
還會影響一代又一代兒童。
網友紛紛留言送别
“我這一輩子啊,都是為小朋友做事情。”
“我的一生就是一個童話,我很幸運活在有兒童文學的時代。”
“萬一我返老還童,再活一次,我還是想做這個工作。”
任爺爺,一路走好!
來源:遼沈晚報(lswbwx)綜合上觀新聞、澎湃新聞、新聞晨報、齊魯晚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