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轼和辛棄疾二人都是是宋代豪放詞的大家,并稱“蘇辛”。二人的詞作,相似在于借詞言志以及縱放的才情。蘇轼“以詩入詞”,拓寬了宋詞的創作門類,提升了宋詞的思想境界。而辛棄疾繼承并發揚了蘇轼的詞風,“以文入詞”。借宋詞發表“議論”,講述典故。
詞是“詩餘”,本來格局很小。但是,蘇轼借詞來言“詩”的志向,最終寫的還是詩。而辛棄疾在蘇轼的基礎之上,再借詞來發表議論,辛棄疾寫得更像韻文。蘇東坡的文人豪放詞在豪邁之餘,融入了“出世”的思想,但求得個人“心安”。而辛棄疾武将的豪放詞,更多表達了難以忘懷的“入世”之情。
僅就對豪放詞這一門類的貢獻來講,蘇轼是“開創者”,成就略高于辛棄疾。但是,辛棄疾作為豪放詞派的繼承人,博采衆家之長,也不可輕視。
一、蘇轼與辛棄疾詞作的思想情感不同蘇轼是北宋時期的文官。在他生活的時代,總體上來講是國泰民安,人民生活富足的。蘇轼對于人生的感歎,多半來自官場的内鬥和仕途的不順利。他有時會感覺到人生的挫折,但是始終覺得這個國家是有希望的。
當時流行釋、道、佛三家合流的思想,也都體現到了蘇轼他的創作當中。比如他寫《赤壁懷古》,講述的是三國舊事,興亡沉淪,懷念的是“羽扇綸巾,談笑間,樯橹灰飛煙滅。”但是在結局,他又會舉起一杯酒,遙敬江天明月,體現出淡泊明志的心态。
辛棄疾同樣回憶三國舊事,卻在《京口北固亭懷古》的最末寫上了一句:“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這是因為他所處的時代在南宋。靖康之役後,國家遭逢劇變,半壁江山沉淪。辛棄疾作為一名武将兼詞作家,他曾經親自上沙場,所以把自己比作廉頗。他詞中的憂憤與失意,都來自于洗雪國恥的願望落空。
蘇轼認為詩詞是不分家的,因此他的詞作中頗多詩意。講究意象的運用,比如風、花、雪、月、影。更加注重情感的表達。而辛棄疾的詞雖然也運用意象,但他的豪放詞的意象主要是劍和馬,來自于戰場。
蘇轼的詞很少用典,辛棄疾喜歡用典,且好發表議論。所以,南宋的《懷古錄》評價辛棄疾的詞是“詞論”,就是借詞的形式來寫議論文。最典型的就是在《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引用三國孫權、漢代封狼居胥,以及戰國廉頗的典故,直接用判斷句來作詞。
蘇轼的詞相對來說更加直白。宋人評價蘇詞坦蕩磊落,直抒胸臆。而辛棄疾常借經、史中的典故,隐晦地表達思想感情。因此不能不說,辛棄疾對豪放派是有很大貢獻的。
二、蘇轼和辛棄疾哪個成就高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要評價兩位詞壇領袖的高下,宋代的文論家已經說不清楚了。隻有純粹以個人的理解出發,姑且随便一說。僅就對宋詞的貢獻來講,個人認為蘇轼的貢獻,略大于辛棄疾。但是,事實上蘇轼豪放詞才出來的時候,在北宋詞壇上得到的評價并不太高。
北宋時期的文人,普遍認為“婉約詞”才是詞的正宗。蘇轼年輕的時候參加科考,歐陽修當主考官,第一次考試寫詩,蘇轼就“落榜”了。北宋人對蘇轼的豪放詞,還有一個接受的過程。創新不易,蘇轼的詞後來對辛棄疾的影響也很大。
辛棄疾成名的時候,正是南宋國家風雨飄搖之際。他那拳拳報國之心,憂國憂民的氣質,反映了南宋文臣武将與普通百姓的心聲。相傳,南宋吳淞江上有一座長橋。高宗時期,有無名氏曾在橋上題詞,名叫《水調歌頭·平生太湖上》。表達了一位平民想要投身行伍,為國北征而不能的遺憾,原詞如下:
平生太湖上,短棹幾經過。如今重到何事?愁比水雲多。拟把匣中長劍,換取扁舟一葉,歸去老漁蓑。銀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
脍新鲈,斟美酒,起悲歌。太平生長,豈謂今日識兵戈?欲瀉三江雪浪,淨洗胡塵千裡,不用挽天河!回首望霄漢,雙淚堕清波。
作者在這一首詞中提到:我為什麼屢次經過太湖,而今又來?隻因為我内心的憂愁,比湖中的水和天上的雲還要多。想把匣中長劍,換取扁舟一葉,回到家鄉當一名釣叟,慢慢地老死。
國家戰争的大事,不是我們升鬥小民能過問的。可是為什麼,一邊吃着新鮮的鲈魚脍,一邊飲着醇香的美酒,我卻悲從中來呢。這樣太平的日子還能過多久?可恨朝廷中人不懂得打仗。
而我們百姓,卻想卷起三江的雪浪,清洗北邊胡騎帶來的千裡煙塵。這不是為了昏庸的朝廷,而是為了保衛我們自己的家鄉。可惜,願望難以實現。我隻有仰首望着天空,默默地垂淚,讓淚水掉進太湖的波濤之中。
這首橋上題詞當時在民間引起了轟動,激發了南宋軍民的抗争之心。而南宋高宗卻十分緊張,派人調查是誰所寫。因為他根本不想提兵北上,直搗黃龍。從這首無名詞的轟動情況來看,當時辛棄疾那種豪放詞的待遇,肯定是遠高于北宋的蘇轼。
另外,蘇轼的詞作成熟的時間,主要是在他中年以後,他的作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個人的哲學思想。好比是“太極拳”,以柔克剛,蘊含大道,必須要有一定的人生閱曆才容易産生共鳴。
而辛棄疾少年成名,他的一些愛國詞作,比如《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其強烈的情感表達,猶如“破風之刃”,年輕人即使不理解當中的悲壯,也能被攪得熱血沸騰。
因此,問他們二人誰的成就高。問一個北宋詞評家和問一個南宋詞評家,或者問一個蘇轼粉、問一個辛棄疾粉絲,都會有完全不同的答案。隻能從先後上來講,個人認為蘇轼是豪放詞的“開創者”,他的詞顯得格局更大,而辛棄疾情感表達則更加強烈。
結語蘇轼和辛棄疾的豪放詞區别在于表達的思想内容不同。蘇轼是從文人的角度抒發對人生得意和失意的感歎,最終歸于淡泊。而辛棄疾則是從一個武将的視角出發,發出壯志難酬的喟歎與憂憤,最終歸于郁結難抒。
蘇轼是豪放詞作開山鼻祖,格局更,頗有脫俗出世之風。而辛棄疾是豪放詞派的繼承人,思想上是“入世”的。但是這和時代風氣有關。
蘇轼“以詩入詞”,表達人生哲學思想。辛棄疾“以文入詞”,改造表達形式,在思想上沒有什麼大的突破。因此,個人認為蘇轼略勝一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