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全面發展

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全面發展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8-16 06:10:56

 新時代我國心理健康教育發展可期,但任重而道遠。《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标綱要》明确要求,“完善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服務體系”“加強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務”“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和危機幹預機制”。這是進一步推動我國心理健康教育蓬勃發展,構建幸福校園、和諧社會、健康中國的新思維、新格局、新方向。

重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

  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符合青少年心理發展特點。青少年期,個體自我意識快速發展,情緒體驗強烈且穩定性差,人際交往呈現新特點。加強青少年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解決他們面臨的自我同一性确立、自控能力培養、同伴友誼建立等問題,從而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從童年向成年的過渡。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及時幹預青少年心理行為問題。有研究認為,心理健康問題影響着全球10%—20%的青少年,已成為阻礙個體和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發展精神病理學研究顯示,心理疾病的首次發作通常出現在兒童或青少年階段,如神經性厭食症、精神分裂症往往于個體中學時期首次發病,雙相情感障礙、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則通常首次出現在大學階段。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幫助青少年正确認識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幹預、早治療。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對德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促進作用。以道德認知為例,它既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學生的道德認知從前習俗水平跨入習俗水平,更加關注他人觀點與規則;大學生的道德認知發展進入後習俗水平,對社會契約的理解更為深刻,處于樹立崇高道德理想的關鍵階段。面向青少年開展符合道德認知發展規律的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培育良好道德和高尚情操具有推動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全面發展(構建新時代心理健康教育新格局)1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三個層面的内容:學習心理健康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認識心理異常現象;提升心理健康素質,增強社會适應能力,開發自我心理潛能;運用心理調節方法,掌握心理保健技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目标在于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與幸福生活。從更為具體的工作目标考察,可從以下三個層面作分類指導。在一般層面,要做好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普及,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确的自我意識,掌握情緒調适方法,增強學習适應性,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在特殊層面,對于存在發展性心理困擾的青少年,要從個體心理發展的視角提供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幫助青少年解決成長中遇到的心理問題。在個别層面,對于可能存在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的青少年,要及時做好轉介就醫工作,夯實家校合作、醫校合作機制,為患病青少年的早日康複創造條件。

加強心理健康服務

  衛生健康領域的國民心理健康教育,更多體現在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健康服務并重,并努力向心理健康服務的轉變上。第一,加強心理健康服務有助于防治心理行為問題與精神障礙、精神疾病,減輕社會負擔。有研究指出,我國各類精神疾病患者總數高達1.73億人,其中1.58億人從未接受過專業治療。加強心理健康服務,對各類精神疾病開展早期幹預,更容易促進患者康複,并減輕社會負擔。第二,加強心理健康服務有助于提升人民群衆的主觀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會幸福感。當前,人民群衆對于幸福感的追求日益突出,已成為人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指标。但經濟收入與幸福感之間并不始終呈現線性關系,這就要求我們從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與服務的視角,綜合多種因素、多種途徑提升群衆的幸福感。第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與服務是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必然要求。《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明确提出,實施心理健康促進行動。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與服務,推動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教育事業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關系到國民的整體健康水平和社會的良性運行。

  加強國民心理健康教育與服務,主要包括如下方面。一是構建心理健康宣傳與教育系統,加強心理健康知識宣傳與普及,推動全民心理健康素養提升,增強人民群衆體驗幸福、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二是構建心理健康自評與他評系統,便于國民更便利地了解自身心理健康狀态、職業興趣、人格特點等,進而選擇更符合實際需要的心理健康服務。三是構建心理輔導與咨詢服務系統,建立專業人員從業與評價标準,完善從業人員職業發展機制,幫助國民解決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心理困擾與心理沖突,實現自助他助,從而促進心理和諧、人際和諧和社會和諧。四是構建心理疾病預防與幹預系統,建立并完善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的預防、預警與轉介幹預機制,同時加強突發事件、危機事件中的心理援助工作。加強國民心理健康教育與服務能夠切實提升國民心理健康水平。在一般層面,“全面開展心理健康促進與教育”,注重提高全體國民的心理健康意識和心理健康素養,促進他們對心理健康的理解,形成“去污名化”的社會氛圍。在特殊層面,“積極推動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服務”,面向存在心理困擾和心理問題、心理疾病的個體,充分發揮醫學、教育、康複、社會工作等專業人才優勢,提供及時的心理健康服務。在個别層面,“重視心理危機幹預和心理援助工作”,組織力量構建心理危機預防與幹預體系,強化對高危人群的心理健康管理,提升心理援助的專業性、及時性、響應度。

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

  社會建設領域的心理健康教育,屬于社會心理建設範疇,重點在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服務基礎之上的社會心理服務。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更重視個體的心理發展、心理健康服務更重視心理疾病防治及幸福感提升不同,社會心理健康教育與服務的重點在于通過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良好社會心态,即從社會治理的高度出發,推動社會有序、規範、和諧發展。第一,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體現了心理健康的系統觀。社會心理服務與心理健康服務有着根本區别,通過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促進心理健康服務是從更為宏觀的視角來認識心理健康。個體處于社會之中,其心理健康水平無疑會受到社會氛圍、社會環境的影響。第二,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是社會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内容。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有助于發揮多元主體在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從而達到凝聚社會共識、協同社會力量的作用。第三,健全社會心理健康教育與服務體系是深化“平安中國、美麗中國”建設的内在要求。健全社會心理健康教育與服務體系以及危機幹預機制,有助于對社會情緒、社會焦慮及時預警,并開展有效的社會心理疏導和危機幹預,從而促進良好社會心态的形成。

  健全社會心理健康教育與服務體系主要包括如下内容。一是正确的社會态度服務和健康的社會情緒服務,即及時了解民意和民情,為社會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據,并引導民衆樹立正确的社會态度和健康的社會情緒。二是客觀的社會認知服務和健全的社會影響服務,即引導民衆克服偏見、刻闆印象等認知偏差,形成客觀的社會認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三是積極的社會行為服務和公平的社會公共服務,即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促進社會成員的親社會行為,面向不同群體提供公平的社會公共服務,增強社會凝聚力。其最終的目标是培育良好社會心态。在一般層面,及時了解居民社會态度、社會情緒和社會心理動态,注意培養民衆的親社會心理與行為,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态。在特殊層面,加強社會心态預測預警,關注社會輿論中的風險點,加強社會心理風險和危機研判,做好不良社會情緒的疏導,及時化解各類矛盾沖突。在個别層面,加強對重點人群的心理疏導與幹預,完善對弱勢群體、服刑人員、社區矯正人員、刑滿釋放人員等特殊人群的心理溝通機制,構建有助于重構社會心理支持系統的配套機制,在開展心理疏導的同時注重構建安全保護機制。

在個體、群體、社會層面構建新格局

  重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加強心理健康服務、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都統一于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中,這是新時代我國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三個主要方向(領域)。我國心理健康教育的蓬勃發展,離不開上述三者的統籌兼顧,這就要求個體、群體、社會各管其地、各司其職,并着力構建個體、群體和社會真抓實幹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格局。

  在個體層面,牢固樹立“每個人是自己心理健康第一責任人”的意識,努力提升自身心理健康與幸福水平。具體而言,在學校教育領域,青少年學生要主動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積極參與各類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提升自己對積極情緒、積極心理的體驗,增強心理彈性和心理複原力;同時學會正确認識自我,克服消極自我概念,提升自我效能感和自我價值感。在衛生健康領域,個體要承擔心理健康的宣傳教育義務,自覺了解心理疾病預防與治療的相關知識,樹立“健康第一”理念和正确的心理健康意識,認可科學的心理診斷标準,加深對精神障礙、心理疾病引發生命安全風險可能性的認識。在社會建設領域,個體應積極培育親社會心理與志願者行為,樹立正确的道德認知與判斷,自覺遵守社會規範,尊重他人觀點,提高觀點采擇水平;克服對其他社會群體的刻闆印象,理性看待社會問題、社會矛盾,以合情、合理、合法的方式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心理沖突。

  在群體層面,注重創造促進心理健康的環境氛圍,提升群體成員的心理健康意識與心理健康水平。具體而言,在學校教育領域,全面落實國家和政府對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任務、要求,開設科學規範、符合要求的心理健康課程,加強心理健康知識宣傳,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按要求配備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設置心理咨詢室或心理輔導室,加強與醫院的溝通,完善轉介機制。在衛生健康領域,各地衛生健康部門和醫療單位要重視心理疾病、精神疾病防治,尤其在心理疾病的預防上要出台相關具體舉措,如納入醫療保險等。與此同時,加強重點人群、特殊人群的心理健康服務,對心理與精神疾病采取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在社會建設領域,社區(鄉鎮、街道)要發揮其在基層綜合治理中的基礎作用,及時了解本社區需要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與服務的重點人群,幫助他們樹立心理健康意識,解決心理健康問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在社會層面,加強社會心理健康教育,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态。具體而言,在學校教育領域,堅持育心與育德相統一,引導學生正确認識義和利、群和己、成和敗、得和失,将個人成長方向與社會發展需要緊密結合起來。在衛生健康領域,通過宣傳教育等途徑,從社會層面轉變人們對心理行為問題的“污名化”認識,增進社會成員對心理健康的正确認識。在社會建設領域,統籌兼顧、全面推進搭建基層社會心理服務平台,加強針對重點人群的社會心理健康教育與社會心理服務,完善社會心态預測預警機制,組織多元主體協同開展社會心理服務工作,将社會心理促進與解決實際生活困難密切結合;并統籌推進社會心理服務隊伍建設,充分發揮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優勢,支持其開展心理咨詢與心理疏導相關工作。同時,健全社會心理服務專業機構管理,制定行業相關規章制度與倫理規範,促進社會心理服務事業蓬勃有序發展。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心理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俞國良 王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