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率最早是從一個特别有争議的觀點開始的——“人眼很容易被欺騙”,其意思為當電影的刷新率多為24HZ,即1秒播放24個畫面,其中的每個畫面都記錄了這1/24秒中物體運動的全部光線信息,有非常明顯的運動模糊,就可以讓人眼覺得畫面是連貫的。
後來這個觀點被打破了,通過更為科學實驗,人們得出結論“人眼其實很難被欺騙”,我們可以輕易的分辨24HZ、60HZ和120HZ和的區别。而近年來,120HZ更是成為了電視機的标配,市面上120HZ的電視一夜之間風起雲湧,那麼120HZ電視真的沒有什麼問題了麼?
我們以某國産電視為例,它是以HDMI2.0作為傳輸接口的,這個接口最多可以傳輸4K,60Hz的畫面,那麼這個宣傳的120HZ是怎麼達到的呢?
這就要說一說DLG技術了,視頻的每一幀畫面的呈現,需要顯示設備一行一行的投射出來,一個1920*1080的視頻如果是逐行掃描,那麼每一幀就需要掃1080行,1080行是以像素為單位的,像素的英文是Pixel,這也就是我們清晰度1080P的由來。
DLG則是電視面闆隻有60Hz的顯示能力,但是又想顯示120Hz的内容,奈何液晶性能和驅動電壓不足,怎麼辦呢?“聰明”的廠家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是直接一次掃描兩行,兩行的内容一樣,直接信息減半,還不容易看出隔行掃描那種拉扯感,效率和逐行掃描是一樣的,但是信息量直接減半,這就是DLG技術的缺陷:會損失一半的清晰度,以此來換流暢度。
這就有些不厚道了,我們知道追求高刷新率是我們追求極緻的觀影體驗的組成部分,畢竟刷新率越高,我們看影片會更加絲滑,效果更加優異。
但是,我們不能忽略清晰度是觀影和遊戲的“基本盤”,沒有一個好的清晰度,就絕不可能帶來一個好的觀影體驗。這種“拆了整面東牆,補了一半西牆”是絕對得不償失的做法,而電視機的生産廠商非常清楚這一點。
我們都知道技術是推動産品和體驗進步的動力,我們所開發的每一個技術都是由其應用場景的,這裡絕不是污名化DLG技術。DLG技術一定有它發揮作用的産品和場景,但這種技術不該被應用于欺騙消費者,更不應該被國産大廠用于欺騙。我們的消費者不是電視機專家,在電視機生産商眼裡确實都比較“好騙”,但當一個廠商把技術用于欺騙的時候,我們對它的産品和研發還能剩多少期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