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千山風景區哪個景點好

千山風景區哪個景點好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08 10:42:14

千山風景區哪個景點好(惟有千山畫不如)1

千山風景區哪個景點好(惟有千山畫不如)2

↑燕喜亭因韓愈留下名篇《燕喜亭記》而聞名古今。

→連州中學内的劉禹錫紀念館。

千山風景區哪個景點好(惟有千山畫不如)3

連州這座嶺南名城與一代大文豪劉禹錫有着不解之緣。

千山風景區哪個景點好(惟有千山畫不如)4

劉禹錫(公元772—824年),字夢得,有中唐“詩豪”之稱。張銘然制圖

夏陽高照,連州燕喜山中卻是曲徑通幽、蟬鳴逾靜,燕喜亭、吏隐亭等遺址及數十處摩崖石爬滿青苔,劉禹錫紀念館掩映在綠林之中,詩豪當年“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的意境仿佛就在眼前。

穿過燕喜牌坊,沿石階拾級而上,一座劉禹錫的青銅雕像矗立。每逢課間,連州中學師生來來往往,青春學子的朝氣蓬勃與雕塑的莊嚴肅穆相伴相融。千年前,他曾在此辛勤施政,開連州千年之文脈,築嶺南園林藝術之典範。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燕喜山下,一步千年。

古迹尋蹤,連州這座嶺南名城與一代大文豪的不解之緣,回音猶在。有唐代“詩豪”之稱的劉禹錫,一生曾兩次被貶連州。公元815年春,他攜八旬老母和兩個兒子來到這裡。

任期四載餘,引領千百年。作為連州刺史的劉禹錫踐行“功利存乎人民”的為政之道,至今仍為後人稱道。他為連州開創重文興教的風氣,為當地赢得“連州科第甲通省”的盛譽。風景如畫的連州,在他心中是“剡中若問連州事,惟有千山畫不如”。

“劉禹錫工作地點雖在連州,但推動了粵北的社會發展,對當時整個嶺南地區也産生深遠影響。”連州劉禹錫學術研究會會長、劉禹錫紀念館館長曹春生說。

策劃:黃學佳

統籌:魏金鋒 黃津

采寫:南方日報記者 張錦标 陳國飛 黃津 通訊員 黃迪 陳愛華

攝影:南方日報記者 曾亮超(除署名外)

相遇“荒服之善部”

劉禹錫(公元772—824年),字夢得,河南洛陽人,是中唐傑出的政治家、哲學家、詩人和散文家。有中唐“詩豪”之稱,一生留下詩文800多篇。

他出身儒學世家,才華橫溢,20歲出頭就“連中三元”:22歲時和柳宗元一同考中進士,23歲登宏辭科,24歲登吏部取士科。

後來,劉禹錫入朝當了監察禦史,其才學幹練得到王叔文的賞識。時值唐順宗即位,起用王叔文執政。王叔文聯合王丕、柳宗元、劉禹錫等人進行政治改革,人稱“二王劉柳”。

與現在“東西南北中,發财到廣東”不同,當時連州所在的嶺南是偏遠荒涼之地。像劉禹錫這樣一位才滿京華的政壇新星,為什麼會與連州産生交集?

原來,由于改革措施觸犯了宦官、藩鎮的利益,唐順宗在位僅140天就被宦官逼下台,革新随之流産。劉禹錫、柳宗元等人也未能幸免,被貶邊遠州郡。

劉禹錫最初被貶為連州刺史,走到荊南時(今湖北江陵),朝廷覺得:“吏議以是遷也不足償其責”(劉禹錫《連州刺史廳壁記》),遂将他就地降官,貶到朗州(今湖南常德)任司馬。

在朗州,劉禹錫一待就是十年。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皇帝下令将劉禹錫和柳宗元召回長安。一日,他和柳宗元等當年被貶的“八司馬”到玄都觀賞桃花。劉禹錫感慨萬千,賦詩一絕: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哪料此詩被當朝宰相武元衡認為“語涉譏諷”,随之改變了本想留他在尚書省任職的想法,向皇帝獻讒說劉禹錫“挾邪亂政,不宜在朝”。橫遭此禍,劉禹錫再次被貶到連州任刺史。

公元815年春,劉禹錫由郴州取道入連州。路經連州順頭嶺秦漢古道時,他看到這裡地偏人窮,感慨京師那些富人一擲千金的奢華,不禁三歎而歌——

“桂陽嶺,下下複高高。人稀鳥獸駭,地遠草木豪。寄言千金子:知餘歌者勞。”

透過千年餘音,仿佛還能看到這樣一副景象:群山連綿,山路上上下下,人煙稀少,路途遙遠,雜草叢生……

王叔文曾說,劉禹錫有宰相之才,以宰相之才為連州刺史,是“函牛之鼎烹小鮮”。劉禹錫在連州沒有就此沉淪,經過一番調查研究,他覺得連州雖地處嶺南,但卻是“炎地之涼墟,荒服之善部。”

“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連州是炎熱地方的清涼之所,蠻荒之部的首善之地。”研究劉禹錫多年的曹春生認為,從這裡可以看出,資源豐富、土地肥沃、氣候宜人的連州,已被劉禹錫作為成就自身價值之地。

踐行“功利存乎人民”赢贊頌

連州中學内,劉禹錫紀念館掩映在綠樹碧草之中。走進紀念館,汗牛充棟的書房内,曹春生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概括起來,劉禹錫在連州主要有六大功績。

一是興學重教開化連州,二是深入瑤區關心瑤民,三是編寫《傳信方》濟世救人,四是關心農業生産改善民生,五是加強連州與周邊地區的聯系,六是将中原園林藝術帶來嶺南。

“天下山水,非無美好”的連州,讓劉禹錫找到一個适宜發揮政治能力和文學才華的平台。到連州上任之後,他即深入民衆,體察民情,勤廉守政,力行教育,為發展連州作出了曆史性貢獻。

在唐代,州郡長官有一個慣例,即到了某州郡為長官,總喜歡以某地的地名及官名為題寫一篇《廳壁記》。劉禹錫是一代文豪,他的例行《廳壁記》就是一篇優美的散文。

劉禹錫對連州所處的地理位置、氣候特點、民情風俗等進行了仔細調查。調查之後,他把掌握到的基本情況寫入《連州刺史廳壁記》。

其中繪聲繪色地描述了連州優美的自然環境。如“山秀而高,靈液滲漉,故石锺乳為天下甲”“環峰密林,激清儲陰,海風驅溫”,從詩句看,連州的山林景緻之秀美、連州地下溶洞鐘乳石等景觀,都深深吸引了劉禹錫。

劉禹錫對百姓和農業生産的關心,對當時地方鄙視勞動者虛浮風氣的憤懑之情,在他的《插田歌》中得到充分體現。

在唐代,民間許多事情會通過詩歌的形式傳到朝廷,然後上書皇帝。後來朝廷還設置了專門機構采集民間歌瑤,以此來了解民間的現狀和民衆的聲音。

劉禹錫被貶到連州後,便将地方小吏的醜态“書其事為俚歌”,其目的就是要“以俟采詩者”,以求整治、改變不良的社會風氣。

連州處于五嶺南麓,湘、粵、桂三省(區)交界處,早在隋唐時期就是這一區域内最大的瑤族聚居區和向西南遷徙的必經之路。

劉禹錫在連州曾寫下《莫徭歌》《蠻子歌》《連州臘日觀莫徭獵西山》三首詩篇,對瑤族的狩獵生産情景作了生動形象的描寫,成為我國曆史上首次以詩歌的藝術形式描寫瑤族的詩人。詩歌中對瑤族人民的勤勞、勇敢、質撲、善良充滿了贊許之意。

作為一州刺史,能如此寫詩贊許瑤族,實際上就已經起到了加強瑤、漢民族團結友好,共同發展的效果。

在連州任職的4年半間,劉禹錫以行動實踐了在《連州刺史廳壁記》中的心願:以優秀的前任為榜樣,好好整肅官場,做到“功利存乎人民”,這使他得到了人民的敬仰和歌頌。

曹春生認為,劉禹錫“功利存乎人民”的為政觀,至今仍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其為政觀至今為後人所傳頌。

興學重教成就“科第甲通省”

在連州曾流傳這樣一件轶事——

劉禹錫剛來連州之時,當地的青年早聞他是文壇泰鬥,于是都拿着名帖來拜見。劉禹錫展開帖一看,上面全都寫着“進士”銜,這可把他弄糊塗了,連州一下子哪有這麼多“進士”?

後來一問才知道,那些自稱“進士”的青年,其實連小學都沒有讀完,有的念了幾句“三字經”就自以為是“進士”了。

連州在曆史上與廣州、韶州(今天的韶關)一起并稱“嶺南三州”。雖然生活比較富裕,但是當時讀書人卻非常少,所以劉禹錫認為,要使連州真正興旺起來,首先要治愚,通過加強文化教育,提高人們的文化素質和自身修養。

于是,劉禹錫在湟川河畔修築了幾間精緻的草房作為學堂,并親自執教講學。他作為堂堂一州長官,居然親自到草堂教學,引起連州人的極大興趣,許多青年學生都争先到劉刺史的門下就讀,甚至還有來自荊楚、吳越一帶的儒生。

在他的精心培育下,元和十二年間,連州誕生了第一個進士劉景。

喜報傳來,劉禹錫甚為欣喜。他作詩《贈劉景擢第》祝賀劉景中進士。詩曰:“昨日鴻都新上第,五陵年少讓青光。”

之後,劉景之子劉瞻又高中進士,後累官至唐朝宰相,成為唐代“嶺南二相”之一。

正是因為劉禹錫在連州大力倡導重教興學,此後數百年,連州名人輩出,文化教育走向輝煌。

唐代廣東共中進士48名,連州就有12名,占四分之一;北宋一朝,廣東進士127名,連州占43名,占了近三分之一,成就了“科第甲通省”之譽。

因此,清代學者楊楚枝高度評價劉禹錫:“連州風物媲美中州,則禹錫振起之力居多。”

劉禹錫任期數年,也是連州人文風物振起之時。

他還在連州建成唐代第一個嶺南名園——海陽湖。劉禹錫對海陽湖的摯愛非同一般,他不但親自為每一處景觀題詠,合為《海陽十詠》,而且常常獨遊賞景,甚至不止一次對友人表示:“海陽之景奇甲一州。”

海陽湖不但是連州最大的風景區也是嶺南園林藝術的典範,更是中原文化在嶺南的物象載體,引得廣州、韶州的行政官員和風雅人士來遊,如廣州刺史、嶺南節度使馬總就曾數次遊覽海陽湖園林。

《傳信方》凝聚中醫智慧

一代“詩豪”也是一代醫者。

劉禹錫被貶連州期間,當地曾現“罕罹嘔洩之患”。劉禹錫心急如焚,向遠在湖南道州的薛景和廣西柳州的柳宗元求教藥方。事實證明,薛、柳二人寄來的民間藥方十分有效,劉禹錫把這些藥方稱為“救命三帖”。

後來,劉禹錫還認真調查了當時連州的疾病譜,廣泛收集常見疾病的治療藥方,不僅推廣應用,還将藥方編撰成書,是為《傳信方》,利于群衆掌握使用普通藥物與簡單易行的治療方法。

該書籍也在國外廣泛流傳,有說法稱,日本的《醫心方》、朝鮮的《東醫寶鑒》都收錄了《傳信方》中許多行之有效的方劑。

千年單方凝聚中醫智慧,書中很多方劑至今看來不無道理。

“治痰嗽咽喉不利,含三數枚殊勝……”劉禹錫在《傳信方》記載其曾患濕熱痢疾,久治不愈,最終用呵梨勒治好了。清遠市中醫院鮮藥工程研發中心辦公室副主任甘國興解讀,方中用的是诃子的未成熟果實,也即《中國藥典》收載的西青果,以往由尼泊爾進口,經西藏運銷各地,所以别名藏青果,具有清熱生津的作用。“如今的西青果顆粒(藏青果顆粒)是治療慢性咽炎的常用藥。”甘國興介紹。

書中還記載以海桐皮、牛膝、生地黃等藥材治腰膝痛的單方。清遠市人民醫院中醫科博士唐明哲表示,現代中醫在治療腰痛—寒濕痹阻型(腰椎間盤突出症、腰肌勞損)時,所使用的藥方與該方(治腰膝痛不可忍方)有異曲同工之妙,所用藥材也涉及海桐皮、牛膝、杜仲等。

“《傳信方》的問世是劉禹錫‘朋友遍天下’的縮影。”曹春生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劉禹錫與馬總關系極好,在詩文上互有唱和。由于兩地行政長官加強了聯系,廣連在經濟貿易上能互通有無,特别是在海鹽方面連州得到廣州不少幫助。

他還與柳州的柳宗元、郴州的楊于陵、道州的薛伯高等詩文唱和、互有往來。連州與各地交流更加緊密,中原一帶的鐵器農具和農耕技術源源不斷地傳至連州,進而在嶺南推廣。

“在推動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廣清一體化的今天,劉禹錫加強睦鄰關系的做法還值得進一步借鑒。”曹春生說。

■微訪談

連州市文聯主席邱勁松:

劉禹錫文化助推連州

争創“中華詩詞之鄉”

“我覺得連州文化較為突出的是人文文化、山水文化和民俗文化。”連州市文聯主席邱勁松介紹,連州是廣東省曆史文化名城,千百年來,劉禹錫、韓愈、周敦頤、屈大均、遊樸、張栻、孟賓于、秦牧等文人墨客走讀連州,寫下不朽詩篇,給連州種下文化根脈,滋養一方,傳誦千古。嶺南文化和中原文化的碰撞交彙,形成連州獨特的文化特質。

在他看來,千百年來連州文風振興,劉禹錫功不可沒。在連州期間,他寫下詩歌73首、散文25篇,表達了對連州山水的愛,對連州人民的情。另外,他重修海陽湖和燕喜園,既為連州人民提供休憩的好去處,又為連州留下彌足珍貴的曆史文化資源。

邱勁松認為,劉禹錫在連州的經曆給當代連州人深刻啟示:一是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二是要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三是要錘煉堅韌不拔、樂觀向上的意志品質;四是要不斷加強民族團結;五是要努力發掘和打造地域文化品牌。“要把劉禹錫精神融入自己的工作生活中,文旅部門今後将積極組織劉禹錫主題文藝活動、文藝創作,以群衆喜聞樂見的形式大作劉禹錫文章,以新時代文藝人的責任和擔當投身連州高質量發展的實踐中,努力推進連州文化強市建設。”

近年來,連州建設劉禹錫紀念館、成立連州市劉禹錫學術研究會,先後舉辦兩屆劉禹錫文化研讨會,并于兩年前拍攝了電影《劉禹錫》。作家曹春生、黃山長分别出版《連州刺史劉禹錫》《劉禹錫嶺南文脈探源》等專著,連州市文聯先後舉辦《劉禹錫詩詞賞析》專題講座、舉辦劉禹錫詩詞書法作品展等,對傳承與發展劉禹錫文化起到積極作用。

目前,連州正在創建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及“中華詩詞之鄉”。邱勁松說,利用這一契機,連州市文聯将聯合相關部門組織“劉禹錫詩詞誦讀”“劉禹錫詩詞賞析”等活動,并組織文藝家積極投身連州文化強市建設,努力創作一批反映劉禹錫題材的文藝作品。

■曆史尋迹

劉禹錫與連州

①唐宋十二亭

燕喜園内保留着燕喜亭、流杯亭、吏隐亭、振鹭亭、卧龍亭、會友亭、鐵城亭、十詠亭、君子亭九座亭宇,史籍還有治平十二亭、元豐十二亭、紹興十二亭的記載。

②燕喜亭

唐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韓愈被貶為連州郡所屬的陽山縣縣令。韓愈來連遊亭,至興處,寫下《燕喜亭記》,并命亭名為“燕喜”。

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相隔12年,劉禹錫任連州刺史,也在燕喜山留下足迹。多年後,韓愈去世時,劉禹錫寫下《祭韓吏部文》。

③海陽湖

唐代第一個嶺南名園,開創了嶺南園林藝術先河。遺址在城西河村一帶,劉禹錫親自為每處景區賦詩一首,合為《海陽十詠》。

④綸隐處

離連州中學校門口不遠,有一個面積百餘平方米的水塘。劉禹錫當年遊玩時帽子被吹落塘中,進而聯想到政治失落,于是題“綸隐處”3字,命匠人刻于石上。

⑤吏隐亭

燕喜山一個石崖上有一吏隐亭,亭高4米有餘,占地約30平方米,原系劉禹錫建于海陽湖,後湖枯亭亡,遂改建于此。

上世紀90年代,連州中學開發研究燕喜文化,于1998年秋重修吏隐亭,新立碑刻《吏隐亭述》及劉公詩文,另碑刻《重修吏隐亭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