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好,病難找!眼看夏季來臨,雨水多、天氣濕熱的日子也不遠了。
自然環境中濕氣加重,加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加重了内濕,一到夏季,很多人的脾就被濕邪困住了。水腫、失眠、食欲不振等問題接踵而至。
怎麼辦?
其實,祛濕的方法有很多種,但大家最愛的還是——吃。
慈禧都愛的祛濕好物
要說到夏季吃什麼才能祛濕?茯苓一定不能少!
茯苓自古被視為“中藥八珍”之一,其味甘、淡而性平,有利水滲濕、健脾、甯心安神的功效。
《慈禧光緒醫方選議》中出現最多的就是茯苓。
相傳,有一次慈禧太後得了病,不思飲食,廚師們絞盡腦汁,選來幾味健脾開胃的中藥,發現其中産于雲貴一帶的茯苓,味甘性平,且有益脾安神、利水滲濕的功效。
于是,廚師們就以松仁、桃仁、桂花、蜜糖為主要原料,配以适量茯苓粉,再用上等澱粉攤烙成外皮,精工細作制成夾心薄餅。
慈禧吃後,很滿意,并常以此餅賞賜宮中大臣。後來茯苓餅的配方傳入民間,成為京華風味小吃。
茯苓的功效很神奇
1.消水腫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晨起出現眼皮腫,到了下午又會自然消腫;或是勞累過度,晚上出現腳腫;也有些久卧的病人,易出現雙腿水腫,按之凹陷……
這些問題,都可以用茯苓藥食兩用。
茯苓能利水消腫早有記載,《傷寒論》中的利水名方五苓散,就是以茯苓為主藥。
茯苓不但能消腫,還能強心定悸——緩解心慌、心悸的症狀。
2.助睡眠
很多人都不知道茯苓還有安神助眠的作用,與其他安神藥不同的是,茯苓可通過“降濁”而引陽氣下潛。
在晚上失眠的時候,有些人會發現自己隻要起床小便,就會産生一些睡意,繼而入眠。
這是因為,失眠的時候,心神往往是躁動不安的,就像一鍋燒開冒泡的水,而茯苓通過利尿排出一部分“濁水”,使得沸騰的水逐漸平靜下來,人便能逐漸入眠。
因此,茯苓在利尿排濕的同時,也能通過“降濁”安神而改善睡眠情況。
3.健脾
茯苓雖不屬于補益藥,但它健脾補中之功效顯著。對于脾胃虛弱食欲不振的人來說,日常食療中選用茯苓、人參、白術和山藥來搭配進食,能健旺脾氣,促消化。
4.防脫發
古人雲,“百病皆由痰作祟”,茯苓能利水滲濕,使濕得以化,則痰無所生。
痰瘀濕阻是頭秃的主要病因,就像平時澆花,水過多,花盆下面的孔又塞住,水濕下不來,瘀在裡面,就會腐爛根子,導緻植物掉葉甚至死亡。
對于人體而言也是一樣,如果水瘀在體内,就會上泛巅頂,水濕腐蝕發根,頭發就容易脫落了。
多食茯苓能把人體亂竄之水吸走,改變人體水循環狀态,使得陽氣升發,氣血運行通暢,對于難以治療的脂溢性脫發很多好處。
茯苓怎麼吃
現在給大家介紹幾款簡單易上手的藥膳,趕快學起來。
1.茯苓馄饨
材料:黃母雞肉400克,茯苓粉200克,豆豉50克,水2000毫升,馄饨皮、食鹽适量。
做法:
(1)将豆豉加入水中,大火燒開轉小火煮半小時,取汁棄豆豉,備用;
(2)将母雞肉剁碎,加入茯苓粉,再加入适量食鹽,調制成餡;
(3)用馄饨皮包成小馄饨,入豆豉汁中煮熟即可。
功效:茯苓馄饨出自《本草綱目》,李時珍認為其能治療“老人噎食不通”,“三五服效”。
2.茯苓養胃湯
材料:茯苓20克,鮮懷山藥100克,芡實20克,蓮子20克,豬骨250克。
做法:豬骨洗淨焯水,芡實、蓮子溫水泡1小時。向鍋内加入适量清水煮沸,納入上述材料,慢火煮1小時,調味即可。
功效:補中益氣,健脾滲濕。适用于便溏,腹瀉,食後腹脹的者食用。
3.茯苓栗子粥
材料:茯苓15克,闆栗15枚,粳米100克。
做法:闆栗去外殼及外皮,與洗淨的茯苓、粳米一同放入砂鍋,加适量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成粥。
功效:茯苓栗子粥具有健脾補腎,滲濕止瀉的功效。尤其适用于脾胃虛弱,飲食減少,便溏腹瀉的人群。
茯苓雖好,但其藥勢下行,藥性趨下,容易引起滑胎,故孕婦慎用。
來源:養生中國、雲南中醫
編輯:珠海市場監管團隊
聲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後台,我們将24小時内進行處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