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夫這種魚有點奇葩,雖然它被人冠以清潔魚的美稱,實際上吃得多,拉得也多,清潔效果有限。
而且當魚缸裡的魚生病時,它還喜歡湊上去吸一口,再吸一口,導緻魚的病症越來越嚴重,甚至死魚。除此之外,它還喜歡啃水草,或者來個猝不及防的暴斃。
圖片來源丨Pinterest
但它在自然環境中的生命力還是比較頑強的,即使在下水道也能生存。隻有這個時候,清道夫作為清潔魚的作用才凸顯出來。
它會吃污水裡的食物殘渣,省的人工清理了,但是它拉的也多,最終還是要進行一定的處理。
清道夫的老家在南美,當地人吃清道夫,不過這家夥是硬骨魚,骨頭特别多,肉質也不太好吃,完全沒有我國大黑魚跟鯉魚好烹調。
1980年作為南美經濟魚的清道夫來到中國,就成了觀賞魚。雖然很多人稱:清道夫不難養,但還是魚很多魚友入手後感到意興闌珊。
有的直接養死;有的疲于治病;有的在養過一段時間後,忽然覺得這家夥其實也不過如此,一時新鮮之後,索性直接扔到河裡了。
圖片來源丨Pinterest
大家正驚奇于這家夥奇怪的形狀時,清道夫入侵我國自然流域了。在這個時候,清道夫才向大家證明:自己真的是不難養。
2004年,嘉陵江北碚的一條支流發現了清道夫,當時這家夥已經長到一斤,而且根據此前的一系列關于清道夫的消息,可以證實,它基本适應了我國水域環境,甚至還能順利過冬。
大家口中的熱帶魚正在悄然發生變化,清道夫魚适應性強的特點也開始顯露出來。
圖片來源丨Pinterest
2005年,涪陵區發現了兩條清道夫,分别是35厘米跟40厘米,最重的同樣是一斤。而到目前為止,百度百科對成體清道夫的描述還停留在30厘米。
這條消息算是上一條消息的升級版,清道夫不但适應了本地環境,而且還長的挺好,甚至超過了成體的平均水平。
這時候,清道夫在我國各水域中的數量還不算多。不過它喜歡吃魚卵,而且一次攝食能吃掉3000以上魚卵。
這個數字可能稍微抽象一點,打個比方:清道夫一次吃掉的魚卵,如果在人工情況下成功繁育,它至少可以夠一家烤魚店旺季期間,一個月的用量。
圖片來源丨Pinterest
清道夫泛濫得很快,其中一個原因是人為的放生,另一個原因是,它的适應性太強了。
根據相關學術文章的描述,清道夫除了吃魚卵,還能吃一些小魚。清道夫入侵美國時,人家地質勘探局專門做過調查,清道夫泛濫地區的河岸每年都會被侵蝕4米。
不過有點搞不懂友國為啥有那麼多時間觀察清道夫侵蝕河岸,卻沒有研究出控制清道夫的方法。
圖片來源丨Pinterest
跟其他國家一樣,我國也遭受清道夫入侵,并被煩的頭疼。很多漁民在撈出清道夫之後,隻能把他晾在一邊。這種工作本身就是無奈之舉,所以很少有人願意費那個事兒。
清道夫入侵期間,媒體多次用“泛濫成災”來描述。從2015年起,廣東省赤坎水庫每年都會組織捕撈清道夫,到現在已經捕撈出10萬斤。但我們不能寄希望于通過這種方法控制清道夫。
它是硬骨魚,有些鳥在捕到它之後,根本吞咽不下去,有的還直接噎死。害死水裡遊的,噎死天上飛的,路上走的也對它沒什麼辦法,那段時期的清道夫簡直可以怼天怼地對空氣了。
圖片來源丨Pinterest
從過往曆史來看,我們總能在危機時期做出正确的選擇。在一檔叫做《舌尖上的美食》節目中,詳細的介紹了清道夫魚的吃法,做法簡單,據說口感不錯,應該比南美朋友做的好吃。
先推薦兩種吃魚思路,希望本地有清道夫,同時捕撈也不用交錢的朋友能改善下夥食:
圖片來源網絡,僅供參考
1.先用開水燙一下,這樣它身上的硬殼就很容易剝掉了,再去除内髒,晾幹,猛火用油煎炒。
要多放幾片姜片,放清水煮湯。這樣做出來的湯奶白色,即鮮甜,營養價值又高。
圖片來源網絡,僅供參考
2.掐頭去尾,燙一下然後剝皮,用水清洗好就可以下鍋香煎,煎到表皮金黃撈出來。
然後下料酒、耗油、蒜、姜、剁椒,跟魚放在一起開大火炖,出鍋即食。
此外還有人用魚肉炒番茄,據說味道鮮美,口感爽滑。
圖片來源丨Stockvault
有了這些好方法,之前清道夫泛濫的雲南,已經很難找到野生的。由此,有人專門開了養殖場,希望通過養清道夫大賺一筆。
現在我國部分地區依然受清道夫困擾,不過既然已經有了烹制方法,是時候該考慮一下把它吃成幾級保護動物了。
文章由意牌旗下【YEE水族世界】原創,轉載請聯系作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